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我在大唐当剑仙那些年 » 第二十一章 李白施粥

第二十一章 李白施粥

    李白虽然辞官,可还是留在了彰明县城里,李客做了十几年生意,在彰明县城也有一处不小的宅院和几家店铺,李白也不能回去,这么大的灾情,他放心不过。

    “田伯,我们这儿边可还有余粮?涪江水冲了不少村子,我想拿些稻谷去赈灾。”

    李白在院子里帮着看院子的老伯捡院子里面的树枝和石块,想了想,问问父亲雇佣的老伯。

    “咱后房有个三百多石粮食,可是赈灾那是朝廷的事,咱们插手未必就是好事。”

    李白毕竟在朝廷待了半年时间,知道县衙那些家伙是个什么样的嘴脸,等他们上报上去再层层审批下来,沿江两岸的百姓也就都饿的差不多了。

    李白想了想,返身去包裹里面取了二十多两银子,让田老伯去找几个年青汉子搭建棚子,准备等一会儿天暗下去的时候再去施粥。

    田老伯看了李白一眼,这小少爷他倒是不很熟悉,也很曾见过面,不过也正是因为少少的见过几面才被李客安排到彰明县打理宅院,感觉李白有些想当然了,还是劝道。

    “少爷,不是老奴不去,只是……若是这么做了,不仅是县衙里面会不舒服,就连米铺也都会不舒服,这时候灾情,正是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

    李白大袖一甩,去房间取了木剑,用力一甩,竟然甩出一道凌厉剑气,斩在地上,湿润的黄泥巴被生生划出两米多长的细缝,溅起浑浊的水滴飞溅。

    “若是做官差时,我兴许还会考虑那么多,可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我虽然学艺不精,可这不代表着我李白好欺负。”

    田老伯闻言,只觉得这少东家还是有几分本事傍身的,他…他无所谓,他孤家寡人的若不是李客收留,他怕是早就成为了冢中枯骨了……

    在管道上,一个衙役骑着一匹小黄马正朝着府城连夜急行而去,县太爷和那些个兄弟不急,他急,他的村庄也都在这场洪水中被淹没了,幸运的是父母无碍。

    也正因此,他才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次任务……

    傍晚,在河道边上,不少灾民都用木板搭在地上,躺在木板上面休息,而几个青壮灾民在田老伯的劝说下搭了一个棚子,又花了钱在城中铁匠铺融了些破旧铁锹和锄头打了半米深的大锅。

    李白不放心,自己从后房扛了一石多重的稻谷,准备去熬粥赈灾,这些东西虽然对不知道多少数量的灾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可是州府的救济远在百里之外,这些虽然不能够帮助灾民们重建家宅,可是也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了。

    李白这次还特意在腰间配了木剑,对已经能够剑气再放的他来说,所配的剑是凡铁还是木头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若不是稀有的金属,对李白所带来的增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悍。

    昏暗的天空下突然亮起来一堆篝火,自然是吸引了灾民们的眼光,却是见一个稻草棚子下面,几个青壮汉子挑着木桶正在往大锅里面倒水,旁边还放着一袋稻谷。

    几个大刀的年轻人鼓着勇气上前察看,却没发现身着官服的衙役们,只看见几个光膀子的大汉,身边还有一个身材高挑只是略显瘦弱的少年站在旁边。

    “敢问,哪位是官爷?可是要施粥赈灾不成?”

    一个中年老汉抱着一个约莫只有三四岁的孩子,闻见从大锅里面传来的香气,虽然他平日里极要面子,可是孩子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为了孩子他也要腆着脸去问问。

    李白一愣,看到有人来问,却是知道了田伯并未向大家宣传,于是回应道。

    “并非衙门,在下李白,今日来便是为了施粥,大伯待会儿可以领一碗粥喝。”

    李白说着,一边看向中年汉子抱着的孩子,犹豫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张胡饼,这是他今日的晚饭,从城中过来需要不少脚程,李白为了能够在灾民休息前能喝上粥,晚饭也没吃,只去伙房取了田伯烙的胡饼放在怀里,准备当作晚饭。

    “这……权且当作是送给孩子的吧,今年灾情,孩子也正是长身子的时候,莫要再饿着了。”

    中年孩子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这里还真是要施粥,不是官府的话也就说的通了,毕竟……州府这会儿估计还没有收到消息。

    “那…那就谢……谢谢小哥了……”中年也没有想到在这水灾的时候还会有人把珍贵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灾民,有些意外的接下了掺着碎胡椒和孜然的白面饼子。

    李白给了饼子,然后看几人把水加进了锅里,起身往锅里抽了半袋子稻谷,这些稻谷虽说没洗,可是晾晒之前就已经被人冲洗干净,这时倒在锅里其实也是干净的。

    李白特意剩下了半袋子稻谷,他想要再煮上一锅,毕竟半袋子稻谷也有七十多斤重量,加上锅里面的水也够灾民们垫垫肚子了,不过吃饱是不太现实了,只要能撑到官府拨粮就行,做的太过火,在这粮食飞速涨价的时候,他也不敢让外人搬粮食,自己一个人能搬着两石稻谷跑这么远已是极限。

    中年汉子接过饼子,默默的回去拿碗了,还不忘向沿路灾民宣传宣传这边一会儿要施粥的事情。

    不一会儿,待中年汉子和妻子抱着孩子,带着木碗来等着领粥的时候,棚子前面已经排起了一对长龙,有拄着拐杖的老人和年青的小伙子,也有抱着孩子的妇女,他们都是来等着喝粥的,才不过一会儿便已经排出了上百米的距离,两百多人,两百多双饥饿的眼睛在焦急的等待着。

    稻谷在底下烈火的灼烧下,熟的也快,不过刚刚过去两刻钟的时间,锅里面的米粥已经散发出一股子诱人的香味。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略显粗犷的大婶,看着锅里沸腾着的白粥,催促道。

    “怎么还没好呀?你们煮粥煮的怎么这么慢?”

    几个煮粥的大汉也不理她,李白坐在棚子边上,手里握着一本史书,他感觉这不知名野史里面将魏晋南北朝中描写的也太过残酷,易子而食,这怎么是人能做出来的恶事?

    听到有人催促,李白将书放进腰间的麻布袋子里面,扭头朝着煮粥的几个大汉喊到

    “好了,几位大哥,施粥吧,一个人只施一碗。”

    几个大汉听到李白说话,点了点头,他们听田老说这施粥是少东家拿的主意,这是对百姓的好事,他们也没收取什么报酬,只是说蹭几顿饭吃也要抢着来。

    大汉勺子舀出一勺子白粥倒进那个大婶的木碗里面,可是大婶却没有走来,而是盯着大汉,大汉也有些迷茫,这……施过粥了为什么不挪开道呢?

    正在大汉疑惑时,大婶叫嚷起来

    “胡饼呢?不是还有胡饼吗?刚才王二就拿了一张胡饼回去!你们怎么不给我胡饼呢?”

    大汉一愣,他也没想到这位大婶竟然能够想到这么一茬出来,一时间竟然愣在原地。

    李白从边上走了过来,有些生气的大声喊道。

    “没有胡饼!那是看孩子饿给孩子的!只有粥!一人一碗,如果你非要胡饼可以一直堵着路,我答应,就是不知道后面排队的百姓答应不答应?”

    李白毕竟在官场待了半年,知道跟这胡搅蛮缠的大婶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一句话就让排在后面的灾民们暗自议论起来,像是点燃了疲惫的油锅一样,整个队伍都开始沸腾起来,身后的队伍里面也不知道是谁,竟然大声喊了起来。

    “看啊!前面有人跟小孩子商吃的喽!”

    “你不吃就别排队,赶紧闪开,我们还要喝粥呢!”

    “前面腿瘸了?怎么领了粥还不动?”

    大婶听到这话,老脸一红,原本还暗自盘算着这少年一副不经世事的模样还算好欺负,怎么现在都开始辱骂起自己来了?原本打着跟不发胡饼的大汉硬刚到底的大婶捂着脸走开了……

    这天灾一来,城中的米铺也纷纷涨价,原本五十文一石的稻谷也飞涨到了三钱银子一石,原本是要涨到一钱银子的,可是崔县令差人来说,可以再涨一些,只要记得孝敬一些过来就行。

    原本家境还算富裕的灾民,走到了米铺门口,看见米铺前面写着价格的牌子又回去了,米铺门前的木牌子上面赫然写着

    “三钱银子一石米,五石起售。”

    也有一些还算富裕的村子凑了一两五钱银子,准备买些稻谷给自家村子百姓分分,可是到手却是陈粮稻谷,里面甚至还掺着些许沙子,他们再去米铺时,却被米铺伙计给赶了出来,到衙门去告状,却是被父母官好一阵嘲笑。

    “你们这么有钱,还在乎米里掺了沙子?”

    灾民们也只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米铺老板坐在椅子上,正端着散发白花花的大米饭吃着,虽然今天没什么生意,可是再过几天,他就不信那些灾民能撑的下去,他们也跟县令商量好了,等卖出去了粮食再拨粮食赈灾,这可谓是双赢。

    米铺老板正幻想着自己日后发财的模样,只觉得自己手里面的白米饭都不香了。

    “不……不好了……老板……有人……施粥了!”

    米铺外面,一个外出的伙计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