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盛船铭 » 第二十二章 高功的升华

第二十二章 高功的升华

    一时间,加油呐喊声、各自的鼓声、桡手的号子声响成一片,八只龙舟也从开始的齐头并进,到逐渐拉开距离。

    “第二的是南荡龙舟?”大家颇为惊讶。

    根本无需怀疑,因为大伙儿翘脚都看不到那埋头打鼓的小鼓手。

    苏然一点不敢松懈,甚至有些紧张。

    他双眼紧紧盯着船身,通过与岸边景物做对比,船速船向这些数据噼啪地蹦出来。

    想来,原主是没这本事的,不过是苏然前世的学识,也可被原主这种“高功”升华,他才能如此了然于胸。

    水速:0.718m/s;看渡口竹竿的八两,西南风,风速1.2m/s

    显然,两侧用力不能均等,否则要偏航。

    西偏北3度、正向、西偏南5度……

    苏然用鼓声快速纠正方向,大伙儿手上的力度或松或紧,没多久,南荡龙舟就与北荡一齐脱颖而出。

    苏然余光看到北荡的龙舟,绝对对得起年年第一。

    他们昨儿耗尽体力,今天依旧能各个咬紧牙关,拼尽全力,丝毫不比南荡卸力。

    “北荡、北荡、北荡!”

    “南荡、南荡、南荡……”

    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竞争只在这两只龙舟之间。

    五丈外,就是飘着三角旗的终点,南荡与北荡龙舟齐头并进,不相上下!

    僵持下去,不见得能笑到最后,苏然心思微动,心中道了句“对不住”后,更改了口号:

    苏然:“鸡腿!”

    桡手:“香——”

    苏然:“羊腿!”

    桡手:“香——”

    在一声声高亢的“香”字中,南荡的桡手越来越兴奋,苏然的鼓点也越发紧张起来;

    而一旁的北荡龙舟,虽然所有人都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却眼见一寸寸被落后。

    尤其那一声声振聋发聩的“香”,让他们记起昨晚的情形,瞬间气息不稳,但凡一个人没跟上,龙舟就失去了原本的节奏。

    本来可以及时调整的北荡桡手,在南荡的干扰口号中,竟然却失去了调整能力,节奏越来越乱。

    距离终点还有两仗远,南荡的龙舟犹如长了翅膀,哪管江水荡漾,哪管逆风逆流,硬是丝毫不见减速,只一忽会儿,南荡的船尾就已经与北荡船头同位置。

    咚!咚!咚!

    苏然整个双臂都被大鼓震地生疼,但是他死死咬紧牙关,丝毫不放松。

    终于,岸上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苏然也感觉到头顶的三角旗飘扬——他们领先北荡一大截,率先抵达终点!

    “赢了,我们赢了!”

    苏然毕竟体格太小,拼劲全力后,只觉得头晕眼花,一屁股瘫坐在龙舟里。

    桡手们举桨欢呼庆祝,陆续抵达终点的队伍羡慕不已。

    “起开、让开……快给我让路!”南荡里正笑到满脸皱纹,左一下右一下拉开那些里正耆长,挤到最前面,迎接南荡桡手。

    观战的五品官员,名朱建,头顶闲职朝散大夫,差遣尚没定下,龙门镇是故里。他亲自给每个桡手的短褂写下“上”字,以为荣耀。

    见到苏然,朱建面色微怔,惊讶之余询问为何是苏然做鼓手,竞渡绝非儿戏。

    苏然本打算草草应付,哪知尚未开口,里正先行一步,道:“此小郎可谓神童,能以四两拨千斤,又知晓拆除舟椅减重,不可轻看……”

    苏然怔怔瞧这里正,不知何意,按说他往后跟这里正不会再有交集。

    “哦?那当真是难得,还是村里正教导有方……”朱建将官话说地毫无感情。

    苏然此时也明白自己的用途,恭恭敬敬谢了朱建,就剩下里正在这边交谈。

    铮亮的银杯,由朱建交到桡头手中,岸上一众小娘子们发出一阵阵感叹。

    跟朱建寒暄过后,里正挤到众人跟前。

    虽然苏然对他前一晚不辞而别、不管食宿还有些怨气,可此时,他答应每个桡手都奖励一贯钱,那张老脸看上去还是有几分慈祥。

    这一场精彩绝伦的竞渡,北荡村卫冕失败,南荡村首次夺魁,令整个龙门镇都兴奋不已。

    桡手们七手八脚地抬起苏然,把这小小的身板抛向半空。

    “苏然、苏然、苏然……”

    苏然也算完成了任务,虽然疲累,可至少不用再回去南荡张家,等午间溜儿马靠岸,就可以搭船回去杭州城了。

    溜儿马按时抵达,却不见船主,梢公们道:那水贼事关重大,因背负人命,呈至州衙审,这几天招头就在杭州城作证呢。

    回程顺风顺水,船帆张开,才日落个把时辰,就见到杭州城的东水门。

    端午的杭州,差点让苏然认不出来。

    华灯初上,由运河进城,两边灯火摇曳,仕女和郎君处处流连,等船至漆木巷的周家渡,苏然已然看花了眼。

    “这几日累到了,快点回家。”何娘子张罗。

    半天都在船上睡觉,苏然精神很好,说什么不肯,上岸后生生瞪着何娘子。无奈,何娘子数了五十钱给张任:“带他去逛逛,明日收拾周正再送回苏家。”

    回不回苏家,苏然还没计划好,但是五十文钱吃吃逛逛,对两个小郎君可是非常有吸引力。

    “谢谢何娘子!”

    “谢谢娘!”

    “谢谢娘……”

    张婉婉钻出来,谢过何娘子就要跑,一把被张柳拉住。

    “哥哥去逛可以,你个小女娘,乖乖跟娘回家。”

    张婉婉哇哇哭着,被张柳夫妻带走。

    “去哪儿?”张任没有主意,甚至不知道这五十文该怎么花。

    “管他呢,走走瞧瞧。”

    初入夏,夜间的杭州城已经引人入胜,瓦子在夜市尽头,一处繁华未尽,就已沦入另一处,多少钱都不够花。

    俩人的钱袋子捂地紧紧的,原主这辈子绝少出门,苏然对周围环境还不甚了解,若要好好活下去,社会大学这门课程必不可少。

    首先,苏然就要了解苏家船场和官船场;另外,苏然在西风上吓唬苏云,张氏母子定然不会就此罢休,还不知道后面要面对什么幺蛾子。

    苏家船场在杭州城东北角茅山河附近。河有一澳,澳上建屋,即为造船台和船坞,新船入澳即可沿运河出。

    官船场在苏家船场南边,船坞更大,旁边又有官办的买木场,取木非常便利。

    两船场相距不远,各自有百十工匠,即便端午,为了赶工,也不见得全部休息。

    苏然决定去那附近瞧瞧,说不定能听到些什么。

    俩人越走越宁静,与夜市繁华相去甚远,偶尔几声狗叫,跳着担子的货郎,才显得尚不是深夜。

    经过苏家船场时,苏然脚步停下。

    船场有围墙,轻易看不到里面的;门下灯笼摇曳,门上贴着崭新的张天师画像、插着大把艾草。

    “你家挺有钱。”张任评价,同时斜眸苏然。

    苏然撇撇嘴:“也不知几时回得去。等会多打听打听,反正船场的船工没有认得我的。”

    若不是那日亲眼见苏然吓到苏云,张任是如何都不会相信这面黄肌瘦的小郎是苏家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