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乱世修道三百年 » 第12章 大雁塔

第12章 大雁塔

    一处木瓦房,共三间的小屋子,两个卧室,一个稍大一点的客厅,最普通的民宅,这便是陈江河给苏夜母子二人安排的住所,家徒四壁,四面漏风。

    不过苏夜已经很满意了。

    因为这是唯一一间顶上不太漏的屋子。

    “幼安,这里也挺不错的,过几日我们将这里围一个小院子,里面种点蔬菜,再到山上找些木材,将这房舍修整一下。”

    苏小婉开始在规划这里的生活。

    不多时,刘娣过来喊正在收拾的苏夜母子去吃饭。

    还是在大雁塔里面,一个简陋的餐桌,外加四条板凳,边上坐了五个人。

    除陈江河、刘娣之外,还有外面扫地的矮小道人,以及一个目盲老僧,头发不成冠,短而凌乱,像是逃荒的光景,还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道童。

    这五个人凑到一桌,苏夜修行的心又往下掉了一大截。

    一个词跃入脑海。

    ——歪瓜裂枣。

    小乞儿似乎不太高兴,嘟嚷道:“半年不吃肉,吃肉就来客。”

    他却不知,正是因为来客,他才能吃到肉。

    这一桌人颠覆了苏夜的认知,在他的家教里面,长幼尊卑是很重要的,这一桌人大概是不应该坐在一起吃饭的。同时,这几个饭菜也同样超出了他的认知。

    在林家,吃饭是分餐就食,就算是羌人,学了大正礼仪之后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一个盘子,里面各色菜式。但是现在总共只有两个大盆,一盆猪肉炖冬笋,一盆冬瓜,每人一个瓜碗,里面有半碗黍米。

    且不说猪肉是寒肉,苏夜以往是不吃的,就是现在大家在一个锅里捞食,他就接受不了。

    就在苏夜别别扭扭之际,众人已经三下五除二干了大半。

    苏小婉象征性得吃了一点冬瓜就作罢,两人显得格外不合时宜,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

    这时,大雁塔的楼上走下来两个人。

    “方丈好不地道,吃肉也不叫我们。”

    为首的是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大概二十左右,身着一身特别寒酸的麻衣,却做成了大户人家穿的常服,可能是天气太冷了,冻得有些哆嗦。

    刘娣没好气得哼道:“自己拿碗来。”

    书生顿时眉开眼笑,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缺口的乌瓷海碗,贱兮兮道:“不劳嫂嫂费心,某带着呢。”

    另一个人年龄差不多,站在后面不说话,身量宽大但是却非常瘦,他抱着一把大剑,对刘娣道:“多谢县主。”

    县主就是县公主,是王爷的女儿。

    苏夜不由多打量了刘娣两眼,怕是自己听错了,实在无法把眼前这个中年妇女,与县公主联系在一起。刘娣哼了一声,没有答话。

    陈江河对年青人道:“卫龙,灶台有碗。”

    不说话的男子脸上露出寒酸笑容,行礼道:“多谢方丈,多谢……县主。”

    刘娣又哼了一声。

    矮道人瞄了一眼,小道童更是嘟啷一声,只有目盲老僧将板凳往边上递了递,示意二人坐下,这时书生忙将勺子拿去添了一大碗,说道:“呆子,碗快拿来。”

    刘娣不满道:“书呆子你矜持些,今天有客人!”

    苏夜好像明白他们为什么吃那么快了。

    卫龙忙放下碗,向苏夜二人行了个礼,道:“在下平原郡卫龙,见过二位。”

    书生拿着碗吸溜溜得吞了半碗,对卫龙说道:“食不言寝不语,先吃饭。”

    吃完饭,苏小婉问道:“方丈,可有出家的仪式?”

    苏夜也问:“我们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

    陈江河咳了一声,道:“你二人虽入佛门出家,但此地已是道观,现在也不让剃度。咱们师傅仙逝得早,我上三柱香即可。至于袍服,最近那个开支有点紧张,过段时间再给你们补上。”

    说完,陈江河又补了一句,“以后叫师兄。”

    苏小婉又问:“师兄,那功课呢?”

    陈江河沉吟一番,道:“吃饭、睡觉、扫塔。以及有机会,跟我们下山去做法事,给亡人超度。”说罢,从旁边拿出几把扫帚,对矮道人说道:“峰兄,带他们去扫塔。”

    苏夜接过扫帚,努力想把扫地与修行联系起来。

    大雁塔一共九层。

    第一层是大厅,现在改成了吃饭的地方。

    二层是十间石室,原来是供佛家弟子打坐修行用的。

    三层开始往上,就开始惊艳了。

    从三层往上,密密麻麻放满子各种书,主要是佛家的经典,也有道门的经义,以及儒家的书籍,从开蒙的到大成全都有。

    苏夜发现这里的藏书比林家多很多。

    在灭佛之前,佛门极盛,这些和尚地位超然,有着无数的田产、寺庙,佛门本身又不事生产,全部用来出租、雇农,所以特别有钱,还有很多寺庙在外面放利钱,九出十三归。

    这些和尚有钱了倒是做了一件大善事:办义学。

    就是寺庙花钱办了一些学舍,供读不起书的学生来读书,当然是有条件的,就是得礼佛。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修佛,往往只是因为穷,再就是想躲避徭役、赋税。后来崇道灭佛,一个个的寺庙被攻破,很多书籍都毁了,也有一部分辗转到了法华寺,集中在了这里。

    书生不好意思白吃,也拿着扫帚过来帮忙。

    “我叫张原,平原郡人,你们当真是天州林家人氏?”

    “听说天州林家的女眷都是身高七尺以上,美若天仙?果然名不虚传……”

    “听说林家采百花,后院可以随意留宿?”

    看着这个猥琐的书生,苏夜想踢他一脚。

    经过一番了解,卫龙是平原郡卫氏,是一个没落的寒门子弟,张原是他同乡,年轻的时候跟着一个道人学了几年的道,道士死后他没了着落就下山了。

    后来两人犯了事,一起逃亡到天州这边塞之地。公羊县是移民县,这里都是逃难来的移民,又是域外,官府不太管得着,但是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又与大正人相同。

    当时陈江河在县里请帮工,他们两个就来了,来了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不是说这里还有和尚吗?怎么还要请帮工?”苏夜问。

    “哈哈,是有好几个。”张原哈哈大笑,“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这大雁塔,加上牲口也凑不齐一百条腿。”

    卫龙见张原放浪形骸,忙道:“夫人,公子,你们有所不知,这里现在除了方丈一家人之外,还剩七个沙弥,再加上我们二人。其它的人逃的逃,叛变的叛变,已经没有人了。”

    苏小婉也蹙眉道:“是不是太平道不让收弟子?”

    卫龙行礼道:“回夫人,方丈有皇命在身,要保留佛门的香火和道场,但是,太平道就是想将这佛门的香火断掉。现在除了这座塔和几间瓦舍以外,以前的道场都被道士占了。”

    张原接话道:“还有山田林产和山下的街铺,也都被占了。”

    苏夜咋舌道:“这么惨吗?”

    张原笑道:“可不是嘛,但凡有点想法的都走了。那个矮道人是嫂嫂以前的家将,瞎子是寺里的老人儿,小蛮儿是捡的孤儿,哦,嫂嫂可是个厉害人,她是河间王的妹妹,当初为爱私奔,由太平道作媒,强行婚配给方丈的。你是不知道……”

    当初太平道和朝廷联手灭佛,和尚被迫穿道服,留头发,强制下地干农活,还强制娶妻。

    “那剩下的人呢?”

    苏小婉觉得背地里说人是非不礼貌,便打断了张原。

    卫龙答道:“县里有个地主过世了,做七天的法事,去了两个人。还有一家洒楼动工,去了一个开光,另外的应该是到地里翻草沤肥,开了年就要春种了。”

    张原讥笑道:“你这世家子弟哪里懂农事,现在不是翻草的季节,他们应该是去山下化缘了。嘿,在山上也是讨饭吃,还不如下山去吃百家饭。”

    苏小婉道:“我看观里是不太宽裕。”

    “何止不宽裕,简直要断顿了。”张原哈哈笑道:“你们来了,我们才赶上吃了顿肉。大半年没吃了!方丈以前还有朝廷的俸禄可以拿,据说也有好多年没有再发了……”

    苏夜听了一阵头大。

    赶情这里一个像样的修行者都没有。

    陈留王是一个人在守这座大雁塔!

    不说像女道人那般神秘高绝,至少也得黄道夔那种水平,和青羊观那种阵仗吧!

    同样是修行者,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苏夜问苏小婉:“阿母,你说这里到底是佛寺还是道观?”

    苏小婉摇摇头。

    苏夜又问张原二人,道:“我们算是和尚,还是道士?”

    张原道:“应该是和尚,你们不是出家修行吗?”

    苏夜道:“可是方丈娶妻。”

    张原道:“这个嘛,方丈也是被逼的。”

    卫龙道:“我觉得是道士,法华观是道观,你们守的也是道规,穿的也是道服。”

    苏夜两手一摊,彻底搞不明白了。

    这是修了一个糊涂道,既没个像样的地方,又没个像样的修行者,更不像有什么厉害的法术,还穷得丁当响,修行者们讲究的法、财、侣、地,这里一样也没有。

    甚至连个名正言顺的身份都没有。

    说好的修行呢!

    (卫龙:方丈创业未半,光景惨淡,急需推荐收藏支持。谁在说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