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乱世修道三百年 » 第13章 苏夜扫塔

第13章 苏夜扫塔

    不多时,陈江河过来,说道:“师妹,我来教你二人扫塔。”

    苏小婉道:“多谢方丈。”

    陈江河说:“叫师兄。”

    这时刘娣也过来了,扔了两把扫帚给张原和卫龙,道:“光吃饭不干活的懒货,你们两个人,天天就知道躲在书楼里沤粪虫!”

    卫龙忙道:“县主莫怪,我们现在就扫。”

    张原也笑嘻嘻接过,说道:“嫂嫂,小子今日吃了肉,只觉得龙精虎猛,当是好好活动活动筋骨。呆子来,干活干活。”

    塔里面灰尘很大,蛛网都已经结了几道,可见平日里也没有怎么打扫。苏小婉和苏夜拿着扫帚,准备直接上九层往下打扫,张原却住了他们。

    “别跑啊,从下面往上扫。”

    苏夜大为不解,问道:“张兄,都是从上往下扫,哪有从下往上扫的道理?”

    张原翻了个白眼,指着陈江河道:“方丈教的。”

    陈江河答曰:

    应求万事当下净,不惧人生起点低。

    若是回头重见垢,平常道里得菩提。

    苏夜听着只觉禅意十足,顿时就来了兴趣。

    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

    似懂非懂,似是非是。

    陈江河先前说,吃饭睡觉即修行,和这有些类似,有些玄之又玄,不明所以。

    九层大雁塔,每层十三步台阶,每层楼都有非常多的书架,里面放满了各种书,台阶上有尘有垢,有蛛网有枯枝败叶,有死去的虫子和烂了的老鼠,还有一些腐朽的木头,翘了边的土料。

    苏夜却没有耐心扫塔。

    如果说自己不远千里来修行,就只是为了吃饭、睡觉、扫地,那远行的意义又在哪里?自己看道经里面讲的,修行的人和修行的事,都发生在天涯海角,人间尽头。

    既然都是未知之地,未知之人,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未知的事,才对得起这份山高水远?

    在苏夜的认知里,吃饭、睡觉、扫地肯定是不算修行的。

    如果只是为了躲避杀身之祸,才来到这里,苏夜是不会这么甘心情愿的,黄道夔让他来法华观出家,避祸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可以修行。

    不由的,苏夜开始想念起女道人来。

    虽然那不过是一日的光景,女道人便教了他一门无比神奇的道法。

    那才是修道。

    修道不修法术,光在这里扫地,能扫出什么大境界来!

    当天,很敷衍得扫了塔后,天气已经很晚了,苏夜便准备回小屋去打坐炼气,张原和卫龙两个人就在大雁塔的二楼打地铺,里面有几间石室,是以前和尚们修行的地方,现在被他们改成了寝室。

    晚上,苏夜思绪万千。

    来法华观修行,按理讲,心情应该是挺沉重的,可是,相比于苏小婉的兴致缺缺,他却隐隐有些不正常的兴奋。先是在山门处与陈江河坐而论道,再是扫塔时与张原二人谈天论地。

    苏夜想到了太乙长生命符。

    女道人说过,太乙长生命符最大的神通是趋吉避凶。

    难道此来法华观,竟是大吉?

    可是苏夜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个倒霉地方,怎么就能大吉了?

    第二日,等苏夜起来的时候,发现苏小婉正从山上下来,手里面挽着一个篮子,里面捡了一些松油,这是羌人生火把的方法,将松树下面的松油熬化可以用来点灯。

    苏小婉又很神奇得砍来了一些木头,由两个不认得的沙弥帮忙扛了回来,是昨天在饮泉坪见过的,一会张原过来闻到松香味,笑道:“夫人也懂这燃灯之法,小子在白云观修行的时候,观里穷的点不起灯,也是这般做法。”

    说罢,他非常热情得过来帮苏小婉熬油捻灯。

    一会卫龙也过来帮苏小婉在小瓦舍外面松土打桩,做了一个小院,又让苏夜扶梯,爬上墙将房顶漏水修复了一下,惹得张原猥琐大笑道:“龙兄,弟竟不知你还有这‘爬墙翻瓦’的本事。”

    卫龙道:“夫人初来乍到,以后就是邻居了,帮衬一下。”

    张原嗯嗯道:“那是那是,我们好歹也算半个东家,是当尽一下地主之谊。我这不也在帮夫人熬油添香。咳,夫人,那个午饭是去方丈家吃,还是咱们自己在家做?”

    苏小婉莞尔一笑,知道他们两个人在陈江河那里是看脸色吃饭,便说道:“我这里啥都没有,你们等着,我去找师兄换点米粮来。”

    张原嘿嘿笑道:“那甚好,夫人且去,这里就交给我们。”

    苏夜无语得看着这两人。

    本来以为他们是好色,原来是好吃。

    苏小婉来到陈江河家换米面,刘娣本来舍不得,奈何苏小婉给的实在太多。

    苏小婉其实不太懂市价,她是大土司的女儿,也是林家的夫人,虽然大体知道个物价,但也大手大脚惯了,加上有点不好意思,一股脑把身上带的所有值钱的都给了刘娣。

    刘娣本是县主,王族中人,什么繁华富贵没见过,但是跟了陈江河之后,人穷志短,居然被苏小婉大力出奇迹,用银财给打动了,不仅给了米面,还送了一些干菜和半根腊肠,并亲自帮她送了过来。

    可是当刘娣看到卫龙和张原时,脸一下就垮了。

    “哼,平时吃我的喝我的,没见你们这么勤快过,饭熟了就来,吃完了就跑,今天这是怎么转性了?”

    张原笑嘻嘻道:“嫂嫂勿怪,我们也是关心一下新邻居。”

    刘娣哼道:“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

    卫龙满面尴尬,

    张原一张死脸。

    苏夜不满得看着两人,只觉得他们对苏小婉太热心了。

    苏小婉虽为人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青春不老,再加上大高个子大长腿,又是羌人血统,充满异域风情,美人胚子,任谁见了,魂都要跟着飘一会儿。

    苏夜为她也是操碎了心。

    收拾完瓦舍和院子,又吃过了饭,陈江河便叫他们过来做功课。

    今天的功课还是扫塔。

    苏夜发现昨天扫的差不多了,今天没有什么可做的,但是陈江河却还是给他安排了一堆的活,蛛网要刷,扶拦要固,窗台曲轴要添油,书箱要除虫,夹页要晾晒除霉,散乱无序的杂书要分类摆放……

    一连数天都是如此。

    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苏夜有些明白陈江河的那几句话,似乎有那么点道理,本来觉得打扫得很干净了,可是又总能发现曾经干净的地方还是脏的,似乎总也做不完。

    就像人生。

    如果总是冲着前方去,冲着结果去,不注意当下,那么就总是行色匆匆,心不得有片刻安宁。而你以为的结果,以为的前方,只不过是另一个当下。

    大雁塔的夜晚非常冷。

    苏夜站在塔上北望天州,心思飞到了道姐那里。

    道姐的气息已经感应不到了,但是阴符里还是可以感应到她在炼气。

    两百里的距离说不上太远,却像是隔了一个世界。

    初出家门的他,开始真实感受世间,也渐渐理解了书上说的,普通人的一生都走不出百里地,现实的力量太沉重了,任何飞扬超脱的思想,大多都会扑通坠地。

    自己是不幸的,生在了林家,成为林文靖的儿子,自己又是幸运的,生在了富贵之家,便多了无数的可能性。

    同样让苏夜体会到人世间苦和难的,还是吃。

    在张原和卫龙的热情帮忙下,家里的干菜和腊肠像是招了贼一般一扫而空,只剩下米面。

    一直以来,苏夜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每天只能吃喝玩乐睡女人,简直是生不如死,可是混熟了聊天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这种苦恼,竟然是张原的梦想生活。

    连着吃了数日的素米粗食,苏夜才发现,以前在林家的吃喝,其实非常好了。普通人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像小蛮儿有夜盲症,就是因为没有吃肉造成的。

    苏小婉每日要么做粥,要么做面,要么煮杂粮,连盐都放得很少了,因为精盐太贵了,吃的还是醋布盐,与林家吃的那种细盐完全不能比。

    简直难以下咽。

    才短短数日,苏夜就开始怀念起天州的美食来。

    锦鸡、鹿肉、熊掌、山参,以及吃得腻歪的各种羊肉……

    听黄道夔讲经时说过,魄有食、贪、懒、妒、骄、淫、怒七种,好吃排在第一位,儒家也讲,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看来好吃才是修行的第一大关。

    心开始安定下来,苏夜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开始修行了,决定去找陈江河问一下修行之法,来到法华观这么多天,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扫塔,好歹得教自己一点东西。

    苏夜期待陈江河像女道人一样,教他一些拿得出手的道法。

    大雁山麓,露水河边。

    一队骑兵呼啸而至,约有二十余人,为首的是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他年龄虽然不小了,却虎背熊腰,一看就是呼啸山林的大人物。

    老者的身后跟着两个中年男子,一个叫苏坚,一个叫苏武,是老者的两个儿子。这时,前方的游骑回马来报,喊道:“大酋长,前方便是法华观,骑不得马。”

    老者名叫苏虎,是苏小婉的父亲,苏夜的外公。

    苏虎跃下马背,喝道:“下马,上山。”

    行至饮泉坪,苏虎在佛坛上了香,便往大雁塔而去。

    法华观僧道杂居,彼此之间抢香火钱,羌人大多礼佛,大正人更喜欢信道。位于公羊县边陲的大雁山,居住的人群,羌人是主体,大正人都是外地流民搬过来的,毕竟还是少数。法华观道士压着和尚,羌人跟着遭殃,对法华观的印象并不太好,来上香火的客人也不多。

    很多人都忘了这里。

    此间的道士见是羌人的大土司来了,也不敢阻拦,任由他们通行而去。

    大正朝对这些边陲的异族,实行土司制,由胡人自治,世有其地,世有其政,世有其民,大正朝廷不对其管理,既不征税,也不征兵,只是让附近的州郡县镇守,不暴乱就行。

    所以在大正人眼中,这些土司比土匪还可怕。

    苏虎一行人到的时候,苏小婉正在给苏夜和张原、卫龙做饭。见到苏虎,以及身后的苏坚、苏武,苏小婉突然就掩面恸哭起来。

    苏虎是来接苏小婉回家的,这段时间朝廷的旨意惹得天州动乱,羌地也是不得安宁,林家接了断婚的旨,却抗了羌人动迁的命,这让苏虎有气没地方出。

    毕竟羌人动迁才是最大的事,一旦政令要执行,那就是要打仗了,天州和羌地从此水火不容。苏小婉也恨林家狠辣薄情,但是还是希望天州和羌地太平。

    在这件事情平息下来之前,她不能走。

    当天下午,苏虎一行人便要离开,问苏小婉需要些什么东西。

    苏小婉说道:“一些种子,还有羊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