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文盛世 » 二[即皇帝位,年号建文]

二[即皇帝位,年号建文]

    洪武三十年,二月一日,奉天殿。

    朱允炆坐在龙椅下,那个他被封为太孙后朱元璋专门为他设的位置上。

    他因为哭过这时眼睛还红着,环视陛下文武百官后,对着驸马梅殷说道:“荣国公,宣读遗诏吧。”

    梅殷口中称诺,手里握着遗诏缓缓走到大殿中央宣读朱元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至诚至孝,刚强弘毅,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百官伏地,痛哭领旨。

    在众大臣的见证下,朱允炆正式登基御极,同时定大行皇帝庙号太祖,追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再造乾坤高皇帝。

    随后追尊生父懿文太子朱标为孝祖明礼纯诚谦达圣和友爱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尊懿文太子元妃常氏为端佑庄恭颐昭孝康皇后。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

    ……

    “陛下,臣有本奏。”

    “名不正言不顺,臣请陛下,早定年号,以安天下臣民之心,以繁大明海内之统!”翰林侍讲方孝孺出班奏道。

    “臣等请陛下早定年号!”

    文官们齐齐拜倒,口中高呼。

    “还是他娘的这些遭瘟书生们脑子快呀!”

    武臣们错愕片刻,也赶紧紧随其后。

    朱允炆坐在椅子上,看着大殿中的臣子们,高高在上又一览无余。这和老师站在讲台上一样,底下的什么事都可尽收眼底。

    “改元一事,朕打算再等等!”朱允炆开口道,“皇爷爷刚刚大行,此时改元未必有些不妥!”

    “陛下,名不正言不顺!”方孝孺叩首道,“自古以来,新君新气象,陛下胸怀四海,有凌云之志。若不早日登基改元,何以激励天下士民?”

    右佥都御史凌汉道:“陛下,新君登基沿用大行皇帝之年号,次年改元虽为惯例,但如今却是新春佳节刚过,此时改元却也正是一年之始,也寓意我朝新君之始。是以臣以为,改元事不宜迟!”

    “他娘的的,还是这群遭瘟的书生会说话!”

    武臣们闻言,也都想说些什么,可奈何肚中墨水有限,不知如何开口。

    “殿下仁孝之心,天日可表!”忽然,武臣之中魏国公徐辉祖开口道,“陛下即位,暂不改元,依旧沿用大行皇帝年号,乃是陛下一片拳拳孝心。”

    “但是,陛下,新年号,乃是天下士民翘首以盼。非但我大明臣民期期盼之,各番邦属国,也都等着我大明改元。年号一定,纪元不混,天地寰宇,四海之内,才皆可知我大明新君!”

    “漂亮!”许多武臣心中喝彩一句,关键还得看会说话的,要不然,今天武臣就要被那些遭瘟的书生们给压了一头。

    “既然如此,那大家趁着现在议一议吧,各位畅所欲言。”朱允炆见状也就没有拒绝。

    “陛下,臣想到一年号。”曹国公李景隆这时站了出来,刚才魏国公的一番话大涨武将气势,他李景隆也不肯示弱。

    “哦,曹国公请说。”朱允炆说道。

    “我大明乃寰宇正中,四海正朔。陛下御极登基,带天统之,是为天子!”

    李景隆在大殿上,朗声说道。

    “陛下所统的,不但是我大明,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乃天子,四海之内,无论夷狄,都是陛下的臣民。”

    一番话,掷地有声。顿时让许多文臣刮目相看,而那些武臣们更是亮啊两眼放光。

    概因为,这番话说的真是霸气!

    “我大明立国以来,天下升平万国来拜,兵戈威震四方,道德怀柔四野。陛下非但是大明的陛下,而是整个天下的陛下!乃天下共主!”

    “这厮说起好话来,前古无人后无来者!”朱允炆心中暗道。

    但不能不承认,这厮的话很有煽动性,若是隋炀帝那般有能力却好大喜功的帝王,定然会把这厮引为知己。

    “此时正值陛下新君登基,君临天下,夷狄臣民无不臣服。”李景隆继续大声道,“陛下上承大行皇帝洪大之武,又有大明煌煌天威。臣以为,新年号,当告之天下,陛下之统也!”

    说着,李景隆傲然的环视四方。

    果然,周围一片鸦雀无声。

    文臣们目瞪口呆,武将们神情振奋。

    微微一笑,俯首对朱允炆道,“臣以为,年号当为,宣统!宣示陛下之统!寰宇海内,唯陛下统之!”

    “?我……”朱允炆当下差点直接破口大骂,不过幸好他这十年的养气功夫磨练的不错,生生的忍住了。

    “此号不吉,断不可行,曹国公先退下吧。”朱允炆压抑着心中的怒气,缓缓开口道。

    李景隆听到朱允炆的这句话直接一哆嗦,口中称是,心里却想到:“他娘的,杨士奇这个该死的穷措大,害死老子了。”

    他李景隆一个“纨绔”,肚中能有多少墨水,前番那些话,还有这个年号,都是杨士奇想出来,告之与他的。

    “陛下。”中书舍人刘三吾沉吟着开口道,“太祖之年号洪武,寓意洪大之武功。太祖提兵淮西,转战三千里。驱逐鞑虏,收复燕云十六州,远征漠南漠北,兵锋赫赫,武功洪大,名垂千古!”

    朱允炆不住点头,皇爷爷的年号确实是这个意思。洪武,洪大的武功。皇爷爷虽然嘴上不说超越先贤,但心里从没服输过。

    “所谓打天下靠武,治天下靠文!一文一武张弛有道,才是国家兴盛之良策!”刘三吾想想,开口道,“臣这有两个字?”

    “何字?”朱允炆似乎有些猜到了。

    “建文!”刘三吾眼中,有种狂热的光彩,这个年号,可不是他一人的想法。这是昨晚,数十位清流彻夜长谈才想出来的。

    “嗯,刘大人的这个不错,建文有承继洪武之意,皇爷爷是武功洪大之帝王,朕这个新皇帝是建立昌盛文化的帝王,二者相辅相成的,诸位如果没有异议,年号就这么定了。”

    朱允炆对着刘三吾点了点头,开口肯定道,虽然历史上的建文只有四年,不太吉利,但是自己已经重生十年,如果连个年号都畏首畏尾,何谈建立盛世大明。

    “改元圣旨礼部拟好了送到乾清宫,明年正月初一颁布,今年依旧是洪武三十年,今年,皇爷爷一直在。”

    朱允炆说完便起身离开了。

    “退朝!”台阶下的宝祥大声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拜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