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文盛世 » 十二[刑部督办,太祖宝刀]

十二[刑部督办,太祖宝刀]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跪下后并没有听到以往熟悉的那几个字——众卿平身。

    “都先跪着吧,好好想想你们平时是怎么糊弄朕的,天天给朕说什么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结果呢?一家灭门,一家蒙冤,这就是你们说的太平?这就是所谓的安康?啊?”

    “臣等有罪,臣等万死!”殿中群臣齐齐叩拜。

    “有罪?哼!只怕有很多人心里都觉得朕小题大做吧!”朱允炆冷笑道:“人只有一个脑袋,只能死一次。朕倒是巴不得这些没良心的玩意,有一万颗脑袋给朕砍呐!”

    说完朱允炆便从御案上拿起几道奏本扔到群臣面前:“看看,绍兴郡近日的奏本都写的什么,满本的颂德赞美,整本的阿谀奉承,治下发生这么大的事却只字不提。”

    “想必你们也看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已经被朕下狱,这件事要是不给朕,给杨家,给天下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你等就全都去天牢办公吧!”

    “陛下,魏国公徐辉祖到了,带来了杨家祖孙的状书。”

    “宣,先把状书给底下的众卿看看吧!”朱允炆坐回龙椅,平复了一下心情。

    “喏。”

    一刻钟后,状书传阅完毕,大理寺卿出列,开口说道:“臣看了杨家祖孙的供述,此案必是冤假错案..........”

    “陛下,臣以为这不是冤假错案,而是有心设计的陷害之案!”解缙忽然开口,厉声道:“案发之后,那绍兴郡会稽知县亲自栽赃陷害,严刑拷打让杨洪泽屈打成招。而后又把杨洪波,安了一个罪名发配充军,明摆着就是要让杨家背负奸杀的罪名,让杨家人,当真凶的替死鬼!”

    “而且臣以为此事绝不简单,一般来说,出了人命便是大案要案,按照惯例,不说州郡县三级审理,便是判决之后第一时间将卷宗送报朝廷那会稽县都没有做,而此案错漏百出,绍兴郡为何草草结案?是否有故意办成铁案之嫌?”

    凡是牵涉到死刑重案,皇帝都要亲自过问,没有异议怨言之后才可以执行。当然了,具体实施过程中,皇帝未必真的会仔细过问。但是,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已经是一种进步。

    隋唐时期,死刑三复奏制度便正式确立了起来,执行死刑前,不仅要上报皇帝,而且还要上报三次进行审核,称为“三复奏”。

    而现在按照大明律,命案也必须县郡州三审,卷宗入京后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分别审理,最后还要三司会审,然后由皇帝勾决才能彻底定案。

    “杨家伸冤,为何当地连按察使司衙门都不接状子,而且杨家甚至还被强人威胁,有性命之忧?”

    “再者,为何绍兴官差能从绍兴一路追来,沿途抓捕赵家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太不寻常,臣以为,此事必然牵扯甚大,包含着惊天的大案!”

    解缙说着,然后拜道:“臣请命,臣愿往绍兴详查此事。”

    “解卿先起来吧,此事你去不合适,刑部尚书何在?”

    “臣在。”刑部尚书杨靖出列应道。

    杨靖此人洪武二十二年担任户部尚书,二十三年,太祖下命,杨靖与刑部尚书赵勉换官。担任刑部尚书至今,杨靖承旨研办,体察上意,一律秉公处理。他治狱明察真伪,而不以刑律苛细严究。对供词案情稍有不实者,必定亲自过问,彻底查明,他量刑平允,不偏不倚,经他复查审理,结果多所平反,活人甚多,曾多次受到太祖的赞许。

    “此事你亲自去办,以你为主,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火速前往绍兴,查清事实。”

    “臣等领旨。”

    “纪纲何在?”朱允炆接着又点到一个名字。

    纪纲历史上是永乐帝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被朱棣视为心腹。

    四年前,朱允炆为了日后的科学启蒙,便在筹划新学,从朱元璋将锦衣卫交给他后,他便从全国各地挑选了五百人作为新学种子,在征得朱元璋同意后,朱允炆把他们全都安排在了东陵旁。

    因为那时作为皇陵核心的孝陵主体都还没有施工完全,除了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墓室之外,大多数的主体建筑还在建设中,朱元璋又是个爱惜民力的皇帝,自然没有余力来修筑东陵这个伴建墓群。

    而这里,是大明绝对的禁忌所在。是除了朱元璋和朱允炆这个太孙,任何人都不能踏足的地方,便是宗亲藩王,若是没有朱元璋的允许,擅自进入孝陵,都逃不掉刽子手的鬼头刀。

    早年的周王朱橚,就是因为擅自赶往凤阳祖地,而被太祖罢黜为民,发配云南戍边数年之久,若不是朱标求情,怕是要生生死在边疆。

    纪纲就是在挑选新学种子时进入朱允炆眼里的,朱允炆先是让他跟着学了两年的新学,然后直接把他丢进了锦衣卫,而现在他靠自己的本事,在蒋瓛手下当上了锦衣卫镇抚使。

    “臣在。”锦衣卫镇抚使纪纲从群臣队列最后出来。

    “今日起,你升任锦衣卫指挥使,即刻派人前往绍兴,同杭州府锦衣卫拿下绍兴郡的所有锦衣卫,会稽县知县等相关人员,配合三司查清事实。”

    “另外,杨家人来京申冤,竟然当地官吏还敢派人追捕,朕不相信这是个例,给朕好好查。”

    “臣领旨,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纪纲激动的说道,锦衣卫指挥使啊,正三品大员,皇帝近臣,光宗耀祖了。

    “此事不同于贪腐,乃是真正的残民,身为朝廷命官,设计陷害百姓,至使百姓家破人亡,于禽兽何异?若不大查大办,如何能平息民怨?如何能彰显皇明天威?如何震慑天下那些藏着的,同样不把百姓之命当命的酷吏?”

    说着,朱允炆又加重了语气:“记住,朕要你们查,大查,不管查到什么都给朕查下去!”

    “来人,取太祖的宝刀来。”

    不一会,一个小太监托着一个木盘走了进来,木盘上放着一把朴刀,乃是太祖皇帝早年征战所用,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还是吴王的时候,太祖赐给他的。

    “杨卿,此刀乃是太祖之物,此去绍兴,不论何人,胆敢阻拦办案者,汝持此刀皆可先斩后奏,如遇其他不法之事,亦如上。”朱允炆走下御案,摸了摸这把朴刀,又想起了当年朱元璋教他武艺的那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