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太史慈之从黄巾围城开始 » 第六章:上将潘凤不过如此

第六章:上将潘凤不过如此

    曲江人已矣,风采独依然。

    远树千门邑,高樯万里船。

    堂中各人被黄琬的高声喝彩惊醒。

    “此子文风壮烈啊!”治中杨志端起一杯水酒,一饮而尽。

    “颇具雄风!”御史都尉潘敏抚须不停点赞,一副震惊的样子,虽然自己督管全州军事,但也是熟读文章之辈,要是让我写,肯定是写不出滴。这个年轻人有点水平啊。

    “诸位!诸位!是否还要考校一番?”黄琬见状,便询问大家意思。

    “管中可以窥豹,细处易显真知。我这还有一题,不知道你能否接下。”别驾刘英身具皇家血脉,乃齐孝王少子牟平侯第8代子孙,与东汉末期扬州州牧刘繇、兖州刺史刘岱是堂兄弟。

    “请别驾大人指点。”太史慈恭敬道。

    “今黄巾肆虐,幸陛下洪福,诸臣合力,方击败汝南黄巾张曼成、青州管亥等部,现唯有冀州有张角大贼聚众,吾等世受大汉君恩,那该如何报君?”刘英想及当今天下黄巾肆虐,不由的引出此题。

    “哈哈,禀大人,慈有一言而概万语。”

    “哦,英愿闻其详。”

    “唯精忠报国耳!慈曾在黄县,受孔大哥白马时,有感一首诗,借此以明志。”

    “哦。还有这等事,快快道来。”黄琬咋听还有这事,没见孔融信中提及啊。

    “此谓:白马篇”

    白马饰木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青幽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太史慈此言一出,黄琬等人好似钟声跌宕震耳发聩。

    “好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大义凛然啊!”

    “真不愧是能喊出大丈夫当提三尺之剑以立不世之功的太史子义啊!”

    “嗯,子义文采斐然。我刚听刺史所言,子义曾在黄县以二骑杀退黄巾几百人,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哦,都尉何意?”黄琬见御史都督潘敏怀疑孔融的话,甚是不喜。

    “我侄儿潘凤,有武艺,天生神力,万夫不当之勇,此次管亥之祸,我侄儿亦出力不少!”

    “是极,潘凤潘校尉可谓是勇冠三军,在青州各军队里,尚未有敌手。”

    也好,我也可以试一试太史慈的成色。黄琬见潘敏主动提出,也就顺坡下驴。

    “那请诸位移步校场,子义你待稍事休息,准备一二。”

    “喏!”

    刚听都尉潘敏之言,潘凤竟是他侄子。不知道此潘凤是不是后世网文那个“我若得潘凤,可胜颜良文丑百倍”的上将潘凤啊!

    潘凤,字守德,青州泰安人。据闻生时满室异香,有五色光落于其屋。在五月管亥围城时候,其一人一骑高举宣花斧,杀的管亥丢盔齐全,狼狈而退,因此进入了刺史黄婉的视野,被提拔为中军校尉,领5000人。

    刺史府前院校场。

    太史慈和潘凤相向而立,因非生死厮杀,故而均下马步战。

    潘凤浓眉大眼,高八尺八,师从异人学得一手八十八斤宣花斧技艺。站在那里宛如一堵墙,而太史慈身形匀称,七尺七寸,等于直接矮了一个头。

    太史慈瞅着自己的身板,再抬头看看对面。他娘的,这潘凤真的是高啊!起码得1米九快接近2米啊!我得怎么打才好!潘凤高大力沉,我若硬碰硬,虽说不怕,但也要几十回合才能打赢。

    算了!就这么干,拿出师傅教的七步盘龙枪,走敏捷加力量路线。

    在穿越之前,就一直好奇太史慈从何处学来武艺,话说太史慈也就是小家小户,就算天赋异禀,最多也就习得几手乡村拳脚功夫,哪来的战场厮杀技艺?直到太史慈把记忆完全消化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是三国枪王童渊的第三个弟子,老大张任、老二张绣、老四就是赵云。当年童渊来青州游历,见幼年太史慈聪慧且习武天赋高,就留在黄县,手把手教了他三年零三个月,并赐予了盘龙枪和狼牙弓。

    黄婉等人高坐前台,期待二者分个高下,只有武安国有点担心,毕竟潘凤也是一路打出的威风,虽说自己的准妹夫武艺高超,还是难免纠结。

    “东莱太史慈,请潘将军指教!”

    “泰安潘守德,愿与一战!”

    言必。二人开始捉对厮杀开来。

    前面二十回合,双方各有千秋。

    打到第二十一回合,潘凤高而力大,直接冲过来就是一个竖劈!

    “叮!”太史慈侧身一转,盘龙枪枪出如龙。

    枪头直接顶住潘凤宣花斧侧面,打得潘凤差点一个踉跄。

    潘凤不甘示弱,随即转手横切,向太史慈右手切来。

    眼疾手快,太史慈一步左跳迅速躲过,一招藏心枪使出,像龙探爪一样扎向潘凤心口!

    潘凤来不及变招,冷汗兮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枪朝自己心口扎来。

    “我输了!”潘凤心中震撼,没想到前面这个小个子,竟然只用二十多招就打败自己,虽说要是甲胄在身倒还是能够拼伤再战,但谁知道这小子还有其他招数,听叔父说这太史慈还有一手好箭法。

    “潘将军承让,若是生死搏杀,我可能十招都挡不住,毕竟将军你的膂力太大!”见潘凤果断认输,太史慈也稍微夸赞一下。不过心中所想却是,要是生死搏杀,就你这反应速度我一箭就能干掉你!

    “哈哈,我就知道妹夫你行的!”

    “哈哈,精彩!”

    “让我等打开眼界!”

    “恭喜刺史大人喜得良才啊!”

    杨志、刘英等人见太史慈如此勇武,三十回合内拿下潘凤,可谓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如此年轻武力惊人,喜的是有如此良才美玉,青州黄巾不足为虑。

    只有潘敏闷闷不乐,本来想让侄子在刺史面前出个风头,好趁机多抓点兵权的小心思被彻底消灭了。表面上还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只是心里面已经记下来一笔账。

    “好,好,二位辛苦,请回去休息”。黄琬见太史慈潘凤二人虽搏杀时间短,但精神定会消耗许多,便让他们二人回去休息。

    “治中、别驾和都尉先跟我来,我有事相商。”

    刺史府,议事厅。

    “诸位,请看!”黄琬命人将渤海太史袁华的求援信给杨志等人观阅。

    阅毕。黄琬问计。

    “诸位,有何教我?”

    “应当救援!”杨志与袁华都是三公嫡系,关系不说亲密,但齐郡与渤海相距不远,也是互通过书信的。

    “可派勇武之士前去!”刘英对袁家不太感冒,随意说说。

    “涉军,都尉如何?”

    “刺史,我州目前有在临淄有兵四万,其中郡兵2万,其余均是各地义从,而管亥刚退,若我们去救援,只怕……”

    “唔,都尉言之有理!”黄琬思虑一番。

    “不过,救还是要救的。不知诸位对太史子义怎么看?”

    刘英、杨志、潘敏面面相觑,互相对视一眼,似乎明白了。

    “此乃大才!”

    “刺史既然心中有数,我等也就不在赘述了。”

    “哈哈,诸位知我啊。”

    其实,在收到孔融连续2封举荐信后,黄琬就知道没法拒绝。

    其一,自董仲舒尊儒后,孔氏家族在青州之地的影响力无人能挡;

    其二,自己刚任刺史不久,缺乏直属武装,州郡的部队都掌握在潘敏等本地氏族手中;

    其三,自己与孔融也是多年好友,他的请求没有办法推却。

    其四,太史慈武艺超群,力压潘凤,孔融在之前信中还提到了太史慈颇有武略,知兵。

    “既如此,那就这样!”

    “令!升太史慈暂为后军校尉,领骑兵200、郡兵2000、义从2000,三日后,北上冀州,救援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