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普通人的一天 » 第二章清晨6:30

第二章清晨6:30

    老太太去世之后,只剩老头一个人,独自居住子女们不放心,于是三儿子做主把老头接到自己家里。

    可老头有个爱好,喜欢召集三五好友,每天吹拉弹唱,到儿子家住老伙计们不愿意来,于这个提议就这样被搁置了几年。

    直到可老迈的身体,不足以支撑他独立生活,终于在去年冬天,老头不在顽抗,连铺盖带乐器一同挪到三儿子家。

    正值春暖花开,闻得孙女要带孩子回来小住,本是高兴的,却见屋里铺满了软塌塌的垫子,只觉得碍眼。

    老一辈的思想,孩子不金贵,自己才该被重视起来,这种思想的追述,应该在上个世纪,或者上上个世纪,又或者上上上个世纪。

    不知道,反正奇怪的很,九十多岁老人,跟一周岁娃娃争锋吃醋的,只能说很少见。

    时间正好,借口也有了,老头决定还是住回自己的窝,只在儿子家吃三餐。

    平日来的早,今天都快六点多了,还不见的老头过来,想到他九十多岁的高龄,年轻妈妈不免有些担心。

    拿起手机,拨通电话,老头不会用智能机,也没有老式手机,随身从不携带任何电子产品,家里也只有一部座机还算先进。

    电话那头嘟嘟响了几声,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传出。

    “喂!”

    “爷爷吃饭了。”

    “啊!知道了。”

    “啪…嘟…嘟…嘟…嘟。”

    这阵盲音提示,老头还有五分钟到达战场,不是夸张,是真的战场,因为老头亲家母也在,众所周知,亲家不亲,势同水火。

    这边刚结束通话,那边传来姥姥的声音,她一边端饭一边喊了句:“姑娘,叫你爸进屋吃饭。”

    年轻妈妈坐在沙发上缓着精神头,双手捧着她的宝贝手机,随意敷衍着喊了一嗓子。

    “爸吃饭”

    “好嘞!”

    幸亏快入夏了,窗户都敞开着,否则屋里饭菜都长毛了,外头院子里干活的人还不知道呢!

    姥姥一边摆弄碗筷,一边温柔开口:“妈快吃饭”

    这话是对沙发上,一呆愣出神的没牙老太太说的,老太太是姥姥的妈妈,也是老头看不上的亲家。

    她来串门子,住了三五天,儿子不来接,儿媳也不管,女儿照顾她,姑爷冷脸子,亲家不乐意。

    老太太身体不好,每天都大把大把吃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老了老了遭人嫌!”。

    一开始女儿们还安慰,到后来听听也就算了。

    老太太努力扭头,一口不算伶俐的口齿回应女儿:“那外头干活的都没吃,我先吃算咋回事呀!”

    “哎呀你可真是,你跟别人能一样吗,自己啥身体自己不知道,快吃吧没人挑你的理。”

    “你家老爷子那么特儿,一进门看见成啥了?”

    “你管那么多干啥,赶紧吃饭吧,把胰岛素打上。”

    “特儿”方言,形容一个脾气不好相处,同意词还有“格路”,普通话翻译又叫“有个性”。

    老一辈的恩怨太多,纠葛了三十年的事,年轻妈妈从不插话,私下里姥姥总跟妈妈抱怨,婆家跟娘家不和,年轻时也为这事没日没夜的掉眼泪,进几年好多了,只念叨不哭。

    老太太七十有六,前几个月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比亲家公小十多岁,身体却不如老头硬朗。

    从沙发上缓慢起身,一边满屋子翻找胰岛素,一边振振有词:“我把药放哪了?这孩子一来我针管都找不到了。”

    年轻妈妈不乐意了:“别闹了姥姥,我儿子才不会玩那么危险的东西呢!你上冰箱里看看。”

    她不会管上一代人的恩怨,却不允许别人说孩子一个字不好。谁都不行,只要一开口,必然遭遇回怼。

    此时宝宝正在小餐椅上等待肉肉,他听不懂大人之间的谈话,只晓得就要吃饭了,乖的像天使。

    老太太磨磨蹭蹭挪到餐桌,又扶着餐桌来到后面冰箱,奋力拉开门,果然在门格里找到针管,蓝色发黑的针摇啊摇,推上两格药,露出花白的肚皮,一针下去,是残忍,也是解脱。

    胰岛素打上,没牙老太太才可以吃饭,她没选择就近坐下,而是饶着餐桌又走了一圈,来到对面一角,这样屁股才算挨着椅子。

    餐厅不大,东西不少,一南一北两扇门,南门对应客厅,北门对应院子,里边一台冰箱,冰箱旁是矮柜,北门边上是鞋架,还有一张长方形的六人餐桌。

    以前不觉得拥挤,现在多了一个宝宝餐椅,走哪都觉得碍事。

    餐桌上摆满了杯盘碗盏,有老头专属的蒸萝卜,蒸大虾,一份酱,一碗肥肉,和新鲜冒热气的白米饭。

    以上这些老头顿顿都要吃,少一样就会到处讲究儿媳不孝。

    还有老太太专属的青菜,凉拌黄瓜丝,玉米面蒸的发糕,多一样就会犯病。

    以及其他人要吃菜,汤,饭,姥姥每天凌晨三点起来,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做饭。

    一口大铁锅,两个小电锅,还有电饭煲,宝宝热奶锅,等等一些列工具同时工作,忙活两个小时,才能把所有人的饭菜同时做好。

    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不满意,比如菜里多了肥肉,年轻妈妈就会抱怨,因为她减肥不吃脂肪含量高的。

    如果咸了,姥爷又会不高兴,一边敲菜盘子,一边嚷嚷“跟你说多少遍了,做菜别放那么多盐,淡点没事,咸了对心脑血管都不好,怎么就记不住呢!”

    可无论谁说什么,姥姥都会温和回应“知道了知道了,这顿先凑合着,我下次注意。”

    呵呵女人,尤其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女人,天生就该有超能力,或者一挥手就是满汉全席,窗明几净,或者一挥手就能让所有人变成哑巴。

    这么一想,七仙女嫁给董永也挺合适的,至少没有人能挑她的刺儿。

    老太太一口假牙,吃饭搁楞搁楞的,嘴里像含了颗钢珠,咬东西也像嚼木头,浑身上下只有舌头还算灵活,却是个惹了一辈子是非的东西。

    她每口饭都咽的艰难,动作僵硬缓慢,还总是着急,一个弄不好就是剧烈的咳嗽,原本没必要这样难为自己的,但她要赶在老头来之前把饭吃完,可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因为老头来了。

    屋外一阵木棍敲击地面的声音,同时敲在了屋内人的心上,老头有许多拐杖,都是儿女们孝敬的,但他就是不用。

    偏偏自己枝削了一根,材料取自房后柳树,扒了皮露出白白的瓤子,拿碎布两头一包,拄起来特别舒服。

    上身永远是一件白衬衫,下身常年不便的黑裤子,搭配老式布鞋,露头皮的短发,还有一根自制拐棍,即便隔八百米远,也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那谁家那老谁。

    老头开门的动作很有标志性,一拉,拉不动,后退半步在一拉,这次的力道要加200帕。

    房门大开,先落地的不是脚,是他那根此手指粗不了多少的拐棍,然后是一只黑色布鞋,再然后才是另一只。

    落地之后停顿两秒,先打量一下屋内,第一眼看餐桌,如果空荡荡,饭菜满满,老头一天的心情都会好很多。

    相反,无论是大家都吃完了,还是有人正在吃,老头接下来的表现就是这样的。

    拐棍重重杵地,进门的鞋碍事不碍事,都要扒拉到一边,路过凳子腿敲两下,路过桌子腿敲两下。

    好不容易坐到专属位置上,就是冰箱旁,老太太特意避开的那个座位。

    椅子一定要挪的咣咣响,别人吃饭正在用的桌子,也要拉过来,离自己近些,碗要重重磕在桌面,每个盘子瞧一眼,能吃不能吃的都尝尝,然后用筷子敲两下,注意,一定是两下,力道要一致,声音要清脆。

    “啪……啪……”

    “叮叮咣咣……”

    “滋…嘎…啪…”

    “叮咣…噼里啪啦…”

    “当当”

    好了,仪式结束,吃饭。

    全过程除了餐椅里的宝宝,没人多看老头一眼,厨房忙碌的姥姥根本不为所动,年轻妈妈依旧捧这手机,就连餐桌一角的老太太也视若无睹。

    她正在紧锣密鼓的吃饭,咽下最后一口菜,放下碗筷,缓缓胳膊腿,起身,出门,遛弯消化食儿。

    厨房有人长长叹气,所有人都听不见。

    此时院子里忙碌的姥爷进屋了,第一件事先逗逗小外孙。

    “呀起来了,给姥爷笑一个。”

    宝贝很给面子,露出六颗长短不一的牙,伸出小短手挥两下,算是问好。

    此时姥爷就会伸出一根手指头,在空中晃呀晃:“宝贝,这是几,这是几,跟姥爷读,一,一,你说一。”

    “呀!”

    “唉对,一,这是一,这个呢?”姥爷伸出第二根手指,在空中晃呀晃。

    “这个是二,读二,二。”

    姥姥端上最后一盘菜:“别一呀二的,赶紧洗手吃饭。”

    如此姥爷方才罢休,转身洗手,年轻妈妈也终于放下手机,来到餐桌前。

    “爷爷来了。”

    “嗯”

    姥姥一边给所有人盛饭,一边对年轻妈妈讲话:“你也洗手吃饭吧,我喂孩子。”

    “不用,我喂吧,你先吃。”妈妈拿过宝宝的蓝色小饭盒,寻了一个凳子,拉到餐椅旁坐下。

    宝贝欢快的挥舞小手手,无比期待妈妈手中的餐盘,一勺没滋味的肉沫递过去,宝宝兴奋长大嘴巴,他期待已久的肉肉终于吃到了。

    “宝贝,香不香。”

    宝宝:“………”

    “谁做的,姥姥给做的。”

    宝宝:“………”

    “宝贝真乖!记得谢谢姥姥。”

    宝宝:“………”

    年轻妈妈一边喂饭,一边告诉宝宝饮水思源,天下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出色,却忘了还有以身作则的道理。

    姥爷洗完手回来,姥姥依旧在忙忙碌碌,夫妻俩没有任何眼神交汇,姥爷独自坐下,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口菜,不咸不淡正好,这才端碗正经吃饭。

    姥姥永远是最后一个落座的,缝家里来客人没位置,也会站着吃两口。

    突然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响起,农村清晨的供水时间到,着代表着现在的时间是6:30。

    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水缸,半人多高,负责储水,每天早,中,晚,三次供水,一缸正好能用半天时间,错过了这一次,就要节省着用,实在节省不了,就要到邻居家借水。

    虽然借的水不用还,但搬搬抬抬也费力。所以时间长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两口大缸,全放满,留一个备用,如果说农村哪里不好,那就是用水不方便。

    尤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也按装了室内卫生间,用水量大大提升,储水容器自然也要跟上,什么水箱,水缸,增压泵,净水器,凡是跟水沾边的,几乎家家户户必不可少。

    人们在保持传统田园生活之余,也会与时俱进,当口腹之欲不在成为生活问题,就会有其他方面的追求。

    为了节省力气,古代人制造了工具,沧海桑田,近代人发明了机械,时过境迁,当代人研究了智能。

    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人类的成长更加迅速,以前时间慢的像乌龟,现在时间快的像闪电。

    跟不上节奏的人只有一小部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意识认知都停留在旧时代,老头就是这样。

    男尊女卑,这句话现在说起来有点可笑,但在他眼里,这就是纲常,违背它的人都该接受社会的谴责。

    所以他家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很不易,据说,即将临盆的时候,依旧要洗衣做饭下田干活,寒冬腊月还要帮老头做人情,给一群不认不识的跑腿子洗棉被。

    姥姥想起婆婆,时常跟女儿感叹:“你奶这辈子一天福也没享过,年轻的时候伺候公婆,寻思老了老了能享受享受吧,结果还要伺候小的。”

    “谁呀?”

    “你呗,你小姐,你小哥,你大爷家大姐,大哥,你们这些小辈的你奶都伺候过,还有你老婶。”

    “哼!我老婶可多了,这么多年来来往往的,得有一个排了吧!”

    “所以说你奶命苦,啥好东西的都留着,留臭了也不舍的吃。其实你奶爱喝啤酒,但是你爷也爱喝,凡是你爷喜欢的东西,她一口都不动,还要强,从来不求人帮忙,也就临终那几天享受享受,你爸还给亲自喂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