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西游之灵台方寸 » 第十七章龙争虎斗

第十七章龙争虎斗

    待奎牛飞远,菩提祖师,略微收拾一下洞府,便打算,布阵隐山。

    一来防止人兽相扰,二来也能护身镇洞。

    随即,取出,金刚圈,斩仙飞刀。

    将这两宝,放置于,洞中,两仪位上。

    这两宝非寻常,一者生,一者死。

    一者晦,一者明。一者幻,一者灭。

    互为阴阳相对,又合两仪相济。

    这金刚圈,为生,正如这圈,两头相同亦相通,无意入山者,既进此圈,无缘者,当时便好似于圈中而过,无知无觉。有缘者,能进圈中须弥界内,得见二佛,亦不失为一份机缘。

    这斩仙飞刀,为死,正如这装灵的葫芦,有进口,没出路。进口窄小,无意者不入,专为有心者准备,既进这葫芦,出去却难,有那刀芒相待,虽无菩提,拜发,却也有凶威,胆敢乱闯者,难逃斩仙一刀。

    两者,具为,内有乾坤之宝,善纳装大千宇宙。

    此阵,一布,当即便将这山,化为芥子,化为微尘。

    从天地之中,时空之内,命运之里,隐去,跳出。

    非有混元之力,亲至。

    既混元中人,亲自查看,或由化身相至,或为有人携带混元之宝而至,方破这菩提之阵。

    这阵,菩提,命为,两仪微尘阵。

    布完阵,菩提便于洞中静坐。

    略微一感,众三身具各有所行。

    要是其他大神通者,虽可遁世逍遥,横渡混沌,遨游于其他世界。

    但,亦有种种之事缠身,或需弟子相做,或者找一有缘人相做。

    就连老君,虽现已居天,却也时常下凡点化。

    佛教佛陀菩萨,更是时常显圣。

    虽然,时间已经无法约束金仙中人,过去未来,皆可为本。

    但,亦要忙碌奔走。

    就像,那萨真人萨守坚,就因外事而离,不成西游四大天师之位。

    菩提祖师便无这些琐事,因果心念统统化出,给本体打工。

    灵觉一观,便能看到,鬼谷子王诩,于未来时奔走世间,宣传思想。老相鸿钧,居于紫霄宫,守护人道鱼塘。须菩提在金刚圈内伴阿弥陀佛讲经,金蝉子于如来莲台下听法。邱洪济,端立通明殿外,辅佐灵霄殿下,为天之师,劝言天帝。

    嗯,菩提无事一身轻。

    便决定遨游诸天。

    要知,虽有大罗大觉之力,可称强者,但,混沌之中,各界相隐,如无相引,不知何时方至。

    就如,有人于它界呼于菩提祖师之名,便可定位而往。

    然,菩提,成名,不久,虽有神威,奈何它界暂时无名。

    想来,自得灵宝之道,斩三身,出函谷,化胡为佛,经老君成全,借菩提先天跟脚,脱化而出,已成金仙,得大罗大觉之力,号祖师,一路亦无费甚时间。

    正为,凡人成仙千难万难,不知,老君相助,一粒九转大还丹,便成罗天上仙。

    于混元而言,这金仙,岂不随意而造。

    这一路,菩提,经历尚短,但也有妙法。

    想这化胡为佛,由释迦,托于太上,两大混元所为,菩提亦亲身参与其中。

    却得了几分契机,留于三宝玉如意之中。

    这如意,为证道之宝,乃为菩提所悟灵宝之道所化,老子,曾言,有混元之机。

    当即便,脱一念头,经这如意,借化胡为佛之名,前往它界,本身入静悟道。

    却说,念头,遨游冥冥。

    正有一界,人道之光大盛中,透出诸神众仙之光,亦有化胡为佛气机。

    要知,混沌之中,诸天万界,亦无甚混元。

    自太上一动,释迦之念亦合,不知影响了几多世界。

    再说这一界,人道为上,仙神居下,却为以神配人,正在其中,菩提见得,有一怪鸟之气,不为其它,正是那金翅大鹏雕,细观,却以成佛门护法之位,不与,那如来救走的相同。

    菩提,暗道,虽已看凤凰,如来之面,饶那孽畜一命,我亦做不出,拿相似之灵,泄怒之举。

    但,如今,碰上,也是有缘,便去此界,游戏一番。

    说罢便,投入此界。

    入此界中,既知,此界不是它界,却号隋唐界,为那人道,由隋至唐所衍,亦为仙神借此解劫解怨之处。

    此界即为,《说唐》。

    菩提,一进这界,虽为本体一念,却也有神威在身,无需甚轮回,再成长一番,直接创身改写命数,介入其中。

    此世,有名菩提,姓则为李,也是那李渊族人,也因这李唐建国后尊老子为祖,如今,菩提便化身于此。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身份却为与李渊兄弟相称,与那杨隋皇室沾些亲戚。

    因那隋帝杨坚,此界为佛门,那罗延(金刚力士)之降生,其妻子皇后独孤伽罗,伽罗之名,本就含佛教色彩,死后更被追封妙善菩萨,妙善之名,又与观音千丝万缕。

    杨坚称帝建号后,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将遵善寺赐名大兴善寺,此寺院即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也是隋唐时的皇家寺院,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

    (隋朝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阇那崛多、达摩笈多等先后来到长安,在大兴善寺中译经弘法。唐朝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于锡本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形成了佛教中的唐密。)

    (后来惠果因居住长安青龙寺,世称青龙阿阇黎,其以两部一具、金胎不二之法,创绘金胎两部大曼荼罗,后传法于日本来唐的空海,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空海回到日本后,创立了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

    (空海于唐朝时从日本而来,到洛阳白马寺参访学习,又在长安青龙寺拜密宗大德,惠果大师为师,这段事迹,也于电影《妖猫传》中,所演变。)

    杨坚听得朝廷道教扶龙派观星楼所言,天界星辰动荡,却需召集朝中门阀勋贵,选出三十六贵子,成天罡之数,入大兴善寺中,诵经祈福。

    (嗯,杨坚虽生于冯翊般若寺,有佛教信仰,但,为帝者,不能使佛道两教一家独大。)

    菩提此世之身,李菩提,因由朝廷所派高僧认定佛法天资甚高,与佛有缘,入选其中。

    嗯,菩提本体本就脱于相伴阿弥陀佛而出的菩提树,那阿弥陀佛和须菩提二圣,还在本体法宝金刚圈中,怎能不与佛有缘。

    此世身的兄弟李渊,既后来以唐代隋的唐高祖,(他还号称,神尧),却为此世,天上星君,亢金龙所降,其嫡子李建成,字毗沙门,毗沙门即号天王,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神,四大金刚,也就是四大天王之一。二子李世民为紫微大帝,既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所降,紫薇入命,为皇者相。三子李元霸为金翅大鹏雕所降,佛界护法。四子李元吉为罗刹饿鬼象,却为地界阿修罗所降,阿修罗,称非天,即果报似天而非天。

    (《说唐演义全传》称李元霸为李渊第四子。)

    由以李元霸因所降方式为临凡,最是得力,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捻铁如泥,更甚胜过楚汉时西楚霸王项羽。此世,一象之力为一万二千五百斤,四象不过之力,不过之意却为超过,则号有超过五万斤之力,配以手中一对号称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加上坐骑万里云,既万里烟云罩,千里赶云烟,又称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日行一万里,夜行八千里,日夜可不停而行一万八千里。

    后来四明山一战,单人独骑击败了十八路反王的二百三十万大军,紫金山一战,匹马双锤面对一百八十万的军队,两柄铁锤抡起来,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将一百八十五万军队杀得只剩六十五万。

    这种战力,如神,如魔。

    那裴元庆,为三坛海会大神哪吒所降,两臂亦超过万斤之力,手持一对重六百斤重的八棱梅花亮银锤,胯下骑乘一字墨角赖麒麟,却也只能接李元霸三锤。

    南阳侯伍云召,为天罡星君黄天祥所降,手中一百六十斤丈八亮银蛇矛,胯下骑乘照夜玉狮子,力能举鼎,万夫莫敌。其族弟伍天锡,为西斗星官黄天禄所降,两臂一晃万斤之力,手中一对两百斤重的混天镋,又称半轮月混元流金鎲,胯下骑乘乌骓马。

    但两人加在一起,与李元霸相比却也是相差甚远,不是李元霸一合之敌。

    (就离谱,单论李元霸这种战力,封神演义中杨戬等仙神恐也敌不过。)

    (擂鼓瓮金锤号称传自东汉初年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的马援。

    马援为东汉开国功臣,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位列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马革裹尸、老当益壮之语就是源自他。

    这擂鼓瓮金锤,也算是一对传奇的重兵。

    擂鼓瓮金锤,既为四猛八大锤之首。

    四猛八大锤一般为四名分别使用金银铜铁四种锤为兵器的武将的并称,是袍带评书或演义小说中常见的人物名号。金银铜铁四样宝贝,每个都有比较响亮的名头。常见的是擂鼓瓮金锤、八棱梅花亮银锤、熟铜倭瓜锤、镔铁轧油锤。其中铜铁两种锤的叫法各有不同,但金锤叫擂鼓瓮金锤,银锤叫八棱梅花亮银锤却为以定之号。

    《刘秀传》中为伏波将军马援所用。

    《隋唐传》中为西府赵王李元霸所用。

    《薛刚反唐》中为赵王薛葵所用,书中他的曾祖父既为薛仁贵。

    《杨士瀚扫北》中为金锤太保杨士瀚所用,书中他的曾祖父既为杨宗保。

    《新岳飞传》,《说岳》中为岳飞长子岳云所用。

    《大明英烈传》中为朱元璋养子,西平侯沐英所用。

    出场率颇高,一般都是最强一级武将的兵器。)

    此世,菩提之身,李菩提,并没有这个世界所谓的仙神降命,为了保障此身于此界游历的安全,他决定要开挂了。

    李菩提,吩咐,寺内众随从,准备面粉,清水,蒸笼,火炭。

    虽然是奉旨入寺祈福,却也不是吃苦受罪,众贵子都有各家供予各种生活所需,虽然,在寺中需遵守念经食素之规,但也无甚苛求。

    手下随从准备完后,便被支了出去,李菩提,便和面开蒸。

    这为道家增长气力之术,常见于以面蒸为九牛二虎等力壮猛兽之形,人若食之,则自有九牛二虎的气力相生。

    李菩提也不多蒸。

    就蒸得,一象,二龙,三虎,八马,十八牛,之形之多的面团。

    不是不多蒸象形,却为这,力大者,如陆上象,水中龙,山里虎,却有限制。

    虽亦可破除,但这些已经足够用矣。

    太多之力,也无用也。

    这些面团,却各自相配。

    那一象一龙,既成,手缚苍龙,足踏巨象。

    一龙一虎,为,降龙伏虎。

    二虎九牛,成,九牛二虎之力。

    余下为,横推八马,倒拽九牛。

    李菩提,一一吞下。

    却不知,如此之力,几下能打翻李元霸。

    还是说仍抵不过他的巨力。

    (后世亦有传言,三国时关羽于九天玄女处食得五只面虎,七只面熊,因此有五虎之力,七熊之威,后来,也正是靠五虎压于青龙刀,七熊制于赤兔马,驰骋疆场,纵横不败。

    而唐时薛礼,既薛仁贵,本为天上白虎星所降,又另有奇遇,食得九只面牛,两只面虎,又添九牛二虎之力,自此万夫不挡,拉弓震天。)

    (提到白虎星,此时却正降为罗成,正因罗成身死,白虎星才移至薛仁贵。

    亦有罗成不死,白虎星无法归位,薛仁贵便无法开口说话之说。

    而与白虎星相对的,便是青龙星。

    青龙一出,瓦岗寨左武侯大将军,王世充手下大将军,飞将单雄信,

    青龙二出,东辽国红袍大力子元帅,盖苏文。

    青龙三出,哈密国国舅,号灭唐大元帅,苏宝同。

    青龙四出,唐三镇节度使,发动叛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安禄山。

    白虎一投,猛虎大将军,越国公,力擒五王,冷面寒枪,罗成。

    白虎二投,唐左骁卫大将军,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薛仁贵。

    白虎三投,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再造大唐,唐德宗即位后,亦尊为尚父,郭子仪。

    青龙,白虎。

    一左,一右。

    降于人间,却为龙争虎斗。

    正为,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