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西游之灵台方寸 » 第十八章杨隋大业

第十八章杨隋大业

    可能优秀的人不管躲到哪里,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

    作为,大罗大觉金仙境菩提祖师,念头,所化,本身便不凡,颇有气象。

    李菩提虽然每天都在大兴善寺里,吃饭睡觉,装模作样的念念经,很普通的过着日子,但还是有人被吸引而来。

    就像,岐晖,裴矩,杨素,以及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

    这些权贵,都不知不觉的亲近李菩提,也跟李菩提本人,并不刻意收敛个人气息有关,毕竟是来游历的,就全凭本心而为了。

    岐晖,是楼观道,道士,师从田谷十老,苏道标,也是未来楼观道主持,岐晖本人善于望气。

    (隋大业七年,隋炀帝亲征辽东,岐晖就预知宣传,天道将改,当有老君子孙治世,吾教大兴之言。

    李渊起兵后,岐晖以观中粮草相济,又率领观内道士相接引,称李渊为真君,圣君,唐时,李渊建唐后,年号武德,武德三年时,降诏楼观名为宗圣观,自此楼观道盛极一时。)

    可能是岐晖望气发现了什么,很是想让李菩提加入楼观道。

    嗯,李菩提,本体为姬诩时拜师老子,楼观道祖师尹喜当大夫和函谷关关令时,还得在姬诩手下听遣。

    李菩提,表示岐晖走开,离我远点。

    裴矩,是此时的重臣,为人聪慧异常,他在杨坚还是随国公时便已跟随受到重用,能文能武,参加过隋灭陈之战,平定岭南叛乱之战,出使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

    (隋炀帝时期,仍受重用,善掌朝政,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设计分裂突厥。

    裴矩分化突厥一击,打散了突厥的力量。

    其一生,仕北齐,北周,隋文帝,隋炀帝,又委身过宇文化及、窦建德,降唐后,受到李渊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又授民部尚书,深受唐太宗推崇。

    后人言之,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为奸臣为忠相,一生经四朝而不倒,如果将宇文化及的许,和窦建德的夏也算上的话,就变成六朝了。

    嗯,有时在武侠世界,还能客串一下,武力值及高的,著名精神分裂者,魔门邪王。)

    (这是一个老梗了。)

    此时,裴矩,已经相当于是杨坚的大秘书长了,位高权重。

    杨素,此世乃披头五鬼星所降,赫赫有名的能臣权臣,此世与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号称开隋九老。

    亦能征善战,破齐伐陈,平匪患,破突厥。率领水军,以五牙战舰征战,陈国人望而生畏,称其为长江之神。

    (要是此界为轩辕界,或许还会使一手神火上道,手下有徒弟宇文拓,可以跟李元霸碰一碰。)

    (《轩辕剑叁外传:天之痕》中,宇文拓十二岁时,一剑之力平定南陈旧部叛乱,一剑摧毁万余大军。)

    杨坚,代周建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再次一统天下,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有开皇之治的政行,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后世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既称隋文帝。

    何为文帝之文,古称。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

    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

    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

    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

    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

    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

    万邦为宪曰文,帝德运广曰文。

    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

    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

    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

    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

    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前有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晋文帝司马昭,北周文帝宇文泰。

    后有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明成祖朱棣(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

    可见,文帝之号,之强,多出狠人。

    杨坚一生,为皇亲国戚,为权臣皇帝。

    为皇亲国戚,长女杨丽华为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宇文赟同时封了五个皇后,既,天元皇后,杨丽华。天元帝后,朱满月。天中皇后,陈月仪。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天右皇后,元乐尚。)

    (杨丽华的外孙女便是李静训。)

    做权臣,不像前辈,如爱好人妻的曹丞相曹操一样永为汉臣,大司马霍光一样辅政还政。

    同样是大司马,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

    可能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吸取了杨坚的经验,作为殿前都点检,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

    一为北周,一为后周。

    倒是巧合。

    杨坚和独孤伽罗的恩爱,也是留名千年,

    杨坚以皇帝之位,常年六宫虚设,所有的五儿五女皆为皇后独孤伽罗所出。

    历史上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也是非常恩爱,但单论孩子方面,却也没有儿女具为一后所出。

    (这里说的是,贤后,明宪宗朱见深和万贵妃万贞儿便不归于内了。)

    嗯,老朱朱元璋六十多岁了还能造娃生孩子。

    杨坚与独孤伽罗,共参朝政,号称二圣。

    历史上之后就是,唐朝上元元年武曌,既武则天加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共参朝政了。

    可能也是有杨坚的先例,李治才如此行事,但李治没想到,在他驾崩后,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并且于67岁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建立武周,并且在位至82岁。

    杨坚比较受争议的就是,立嫡次子杨广为太子,将天下传给杨广了。

    后世亦有太子杨广为继位无忧,命右庶子张衡谋害杨坚以继位的说法。

    如。

    《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

    就像,号称单论皇帝里面单人战力最高的宋太祖赵匡胤,和时任晋王的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烛影斧声,是否为真。

    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难后,建文帝朱允炆,是自焚而亡,是出走逃脱,是被好四叔留了一命,还是怎么样了一样,各有说法。

    历史上杨广继位后,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

    天下大乱。

    最后被,表兄弟,李渊,得了天下。

    之后李渊吸取隋朝经验,建唐后不改太子位。最后次子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这杨坚传于杨广的隋朝大业,最终坏在了杨广在位的大业年号内。

    其它世界,杨广怎样暂且不知,这个世界,是因为杨广为天上犯孽虬龙所降,才于做得皇位之后,急功近利,时理时昏,好似乱智一般。】

    言归正传,每天受这些权贵侵扰,李菩提不胜其烦。

    (虽然有李菩提自找的原因。)

    静极思动,决定出去走走。

    此时,身为,为隋朝祈福的三十六贵子之一,也不能跟杨坚说,你们太烦了。

    或者,难办那就不办,直接掀桌子,大家都不玩了。

    因借化胡为佛为契机,才游至此界。

    于是,李菩提,便进宫向杨坚和独孤伽罗,进言,说西方天竺,有国名摩揭陀国,有寺那烂陀寺,寺中有真经于世,愿起身去取。

    【嗯,这个说法,并非杜撰。

    历史上西行的玄奘,即为唐僧原型,为唐代高僧,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还曾把《老子》,译为梵文,传入印度。

    相传玄奘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按此来算此时还未出生。】

    杨坚,作为,此界,金刚力士所降,虽为皇帝,不愿佛教一家独大,却不改其亲近佛门。

    听得李菩提此言,亦感欣喜,但,因路途遥远,途径多国。

    人若少,恐无法行至,那烂陀寺。

    人若多,恐劳民伤财,不利统治。

    嗯,杨坚此时还是理智的皇帝想法。

    李菩提又建言道,无需过多随从,只需五十精兵,一路完成琐事,但请调用三名小将相护,即可完全此行。

    杨坚问道,所请何将。

    李菩提,回道。

    一为,唐国公李渊三子李元霸。

    二为,右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孙宇文成都。

    三为,光禄大夫裴仁基三子裴元庆。

    这三人皆有万夫不挡之勇。

    杨坚,疑道,这三人有何本事。

    便下旨召三人于宫内相见。

    这三人,除李元霸,不在大兴城中,其余二者皆在。

    不久,那宇文成都和裴元庆便已来到。

    那宇文成都,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乃为上界雷声普化天尊所降,于此世却身负三载龙命。

    那裴元庆只得十二岁,一副童子相,瞅着无甚威武,乃为哪吒所降。

    杨坚见这一高一小,问道有何本事,可一展于此。

    两人领命。

    只见,那宇文成都,出朝门到午门,见门外左边,有一石狮子约有三千斤重,便把袍袖拽起,一手托着腰,一手抵住狮子脚,拉过身边,将身一低,即把狮子举起来,一步步走入午门,来到殿上放下。

    杨坚见此,只觉,如天神下凡,竟有人有如此神力。

    又见裴元庆,亦出了殿,出了午门,把袍袖卷起,把那右边的石狮子,提过来,扯过去,拿住脚,举了起来,摇摇摆摆走入午门,来到殿上放下。

    这裴元庆,面若稚童,这番行为,更是让人震惊。那宇文成都,生得一副将军相,却无这小儿举石狮,更不可思议。

    要知这宇文成都,所用之兵,为一条重四百斤的凤翅镏金鎲,却比不得裴元庆一对重六百斤重的八棱梅花亮银锤。

    虽然,单论,战力,宇文成都尚在裴元庆之上,可力气却不见得比他大。

    杨坚,见这猛将,亦有,大隋能人辈出,天命所归之感。

    随即,也不等李元霸相见,便批准,交代,让李菩提出发天竺。

    李菩提,便与宇文成都,裴元庆离去,准备。

    也是,李菩提,虽无这带兵领将的经历,亦觉豪气尽生。

    至于,五十精兵人数过少。

    李菩提并不考虑,这带着低配版雷声普化天尊,哪吒,还有李元霸这个金翅大鹏雕。

    一路横推即可,取甚佛经,一路所行,不给佛经,便破城灭国。

    李菩提领着两人来到校厂,等待李元霸之余,也有跟宇文成都,裴元庆耍两手的想法。

    吃了那么多面团,不说其它,这把子力气,也能让两人心服口服吧。

    毕竟,说唐世界的猛将,力气可谓,一个标准。

    至于李元霸,等他来了,再比,何况,他见了李菩提,也得叫一声叔叔。

    不听话的话,另有手段。

    当即,挥手,先让那宇文成都,上场,也不比甚兵器,只徒手角力一番。

    那宇文成都,不敢用力,亦不想违命,只伸手轻推,想将李菩提推倒,让其知难而退。

    却发觉,推他不动。

    李菩提,对宇文成都,笑道,你这无甚力道。

    宇文成都,一惊,知道李菩提非常人,便认真起来。

    李菩提与宇文成都,角力一番,直感,宇文成都与他力气相差不少。

    便换裴元庆上场,相比较,比宇文成都,力大不少,但亦不如自己。

    停下后,宇文成都和裴元庆,只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这上司瞅着面善,不想如此神力。

    李菩提正安慰收心两人时,却见,天边隐隐有紫气翻涌,紫霞流淌,紫光照耀。

    却觉一股阳气于其中引而不发,博大浩瀚。

    顿知有人要至,并且来人非常人,道行怕不差自己本体。

    要知,这说唐界,虽有众神降世渡劫解怨,却无甚神圣现世于明。

    明面上,楼观道田谷十老已为绝顶,或有龙虎山天师,白马寺神僧,相隐。

    余下的徐茂公,魏征之流已为通道高人。

    就连那梦授程咬金三板斧的神仙也无现世间。

    正疑惑时,有门将相报,有一道士领着一矮子相来,通名,李元霸。

    这李元霸,此时而来,倒也合理。

    盖因,此世的马,多神骏异兽,不提各名将的坐骑,说是马来,更似马形妖兽。

    如那,裴元庆的坐骑一字墨角赖麒麟,说是马,却有鳞有角。

    那尚师徒,为滕蛇星君张山所降,为临潼关总兵。号四宝大将,盖因手中有四宝,既头上夜鸣盔,身上七翎甲,手中提炉枪,胯下呼雷豹。

    那呼雷豹又名忽雷驳,长一丈,高八尺,好似龙驹,叫声若虎吼,此马平时不叫,颔下有一肉瘤,肉瘤上有三根毛,主人一抓肉瘤马即轻叫,若一拉肉瘤上的毛,呼雷豹叫声若雷,寻常马兽听之则战战兢兢,浑身发软,无法奔走。

    有诗称之。

    四蹄奔月蹑青烟,飒爽英姿马亦然。

    何处敝帷埋骏骨,欲浇醽醁野风前。

    又如那南阳侯伍云召,天罡星君黄天祥所降,为春秋伍子胥的后人,被左雄骑的一匹没有尾巴的马(号无尾驹)暗算而死。

    (那左雄把没尾驹头上扑扑扑连打几下,那马蹄一低,后蹄一立,屁股内呼的一声响,撒出一根一丈长的尾巴来,猛的一扫,把伍云召的头都打得粉碎,死于马下。

    这是马?)

    正想之时,有两人,被领了进来。

    那矮子,年方十二岁,生得嘴尖缩腮,一头黄毛束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

    (这副尊容,跟孙悟空有的一比。)

    旁有一道人,身着紫袍,手持一拂尘。

    李菩提,见到后,既知。

    来人不是别人。

    那矮子为李元霸。

    那道人。

    正是紫阳真人。

    推荐,大家听一下,麦振鸿的,《心兰绝笔》。

    好听到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