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来不及遗忘 » 第四章 安旭的长途电话

第四章 安旭的长途电话

    “哎!哎!妈听到了,是旭儿吗?家里都好,我和你爸,还有你姐,都好着呢。北方冷不冷?你这么大的人啦,要自己学会照顾自己了,注意保暖,别着凉了。”因为还没习惯,家里的电话铃响了好久,安妈妈林华才反应过来,连忙快步走到茶几边,把电话接了起来。

    电话是儿子安旭从遥远的北方军营打过来的。

    “妈,我知道啦!放心,我在这里已经完全适应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爸呢?还有我姐呢?是不是又加班啊?嘿!这新电话真不错,妈,您说话我听得一清二楚,还不掉线!”安旭有点兴奋地一连声叫道,他刚收到姐姐寄来的信,知道家里才安装了电话,于是想方设法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回来,电话一接就通了,安旭立刻听到了母亲的声音。

    “你爸买菜去了,你姐刚参加工作,正忙着呢!哎,你可别怪你姐,她回来那条道才修了一半呢,坑坑洼洼的,天天骑车跑来跑去我们也不放心!我和你爸身体都好,不用你们操心。嗯嗯,你姐怕妈和你爸不习惯你姐弟俩不在我们身边,花那么多钱装了这台电话机。”

    虽说儿子打电话回来,林华早有思想准备,但乍一听见他的声音,还是几乎忍不住喜极而泣,她急忙撩起衣袖擦了一下眼角,继而用手轻轻摸了一下眼前崭新的红色电话机,又高兴又有点心疼地笑着说。

    即使年过半百,也没花功夫保养,但林华依然皮肤白皙光滑,眉眼如画,身材丰满而苗条,两个儿女长相也多半随她。

    “姐姐上班还骑上自行车了?就我那辆二八大杠,姐姐能骑吗?听说新区还开始修路了?”安旭有点惊讶。

    “不是你那辆,是行里新发的女式自行车,刚好可以给你姐姐上下班用,就是因为路还在修,所以现在还骑不了,要不你姐十多分钟就到家了!新路上自行车可好骑多了”林华有点兴奋地说。

    “这么说,咱们湖城变化还真挺大啊!”安旭感叹地说:“我离开也没多久呀,就开始修路了,十多分钟就可以骑回家了啊?那以后骑车就更方便了!”

    “这就是你们不读书不看新闻的结果,咱们湖城变化算小的了。看看这报纸上说的,咱们国家七八年就开始改革开放了。我们这内地的改革程度远远赶不上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深圳。有机会啊,你们年轻人都得出去看看,我们的国家啊,越来越好罗!这不,刚才你姐单位又发福利了:一台电风扇、一盏台灯。”安柯抬起戴着老花镜的头来,弹了弹手中的报纸,不急不徐地插了句话。

    安柯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他是个慈祥的好父亲,一个知冷疼热的好丈夫。大半辈子了,对老伴好得没话说,对一双儿女也很疼爱,安旭再调皮捣蛋,也没有挨过父亲的打骂。

    “爸,您太小看我啦,我们部队每天都读报看新闻呢!说不定将来我复员了,也去深圳闯闯!”安旭在电话里听到了父亲的话,不服气地说道,随即还哼唱了几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安柯还没来得及接儿子的话,林华赶忙抢着说道:“儿子,你去部队才多久啊?先别想着复员的事,上次来征兵的连长不是说你是块当兵的料吗?那你就安心在部队干。你看你姐工作多努力,你得多向她学学,将来说不定在部队提了干,回来工作也是当干部呢!”

    “哟,妈,您这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消息的?在咱们家,如果要给消息灵通人士排个名次的话,您排第二,肯定没人敢排第一呀!”安旭笑嘻嘻地说道。

    “看你这孩子,没大没小的,又来笑话你妈!为了你这孩子,基本政策还是要了解的呀,咱家真要排名次,你爸、你还有你姐,你们自己去排吧,我就不参与了。”林华也笑道。

    她口中这样回应孩子,其实心里早就另有想法,一双儿女,她都想留在身边。

    安旭刚去参军那会,林华天天夜里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对儿子的牵挂使得这个坚强的母亲忍不住在夜里哭了好几回,幸好老伴体贴,女儿懂事,时常陪着她、劝慰她,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过来。

    对林华来说,老伴、儿女就是她的天,她生活的全部,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地团聚在一起,是她毕生最大的心愿。

    女儿安歌是真孝顺,虽说一心扑在工作上,暂时不能每天陪伴、照顾父母亲,但她心里放心不下家里,弟弟又远在北方当兵,因此她的工资能不花的就不花,尽量都攒下来,再加上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才花几千元钱安装了这台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家里有事好及时赶回来。

    虽然湖城八十年代末个别单位就有了手摇电话机这玩意,但是那时打个长途太费劲了,光摇号就要划拉半天不说,通话过程还时常掉线,打个电话大冬天都能急出人一身汗来。

    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程控电话,尽管因为程控电话成本高等问题,电话初装费已经涨到了几千元,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装电话的热情,电话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交了初装费后,真到装上电话至少要等半年,几年后才等来装电话的工人进门也是常有的事。安歌运气还不错,等了半年,家里就用上了新电话。

    说到底,时代,正在以我们难以觉察的速度悄悄进步着,虽然目前在湖城这样的小地方,这种进步的速度还相当缓慢,但是,人们还是感受到了。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在大多数人家才刚刚把黑白电视机搬回家的时候,家里已经开始用上了冰箱和彩色电视机。彩电冰箱倒不是说人人都买不起,主要还是供不应求,想买还得有“门路”,很多人都是托人从广东那边带回来的。

    那时,彩色电视连续剧开始流行,最初是日本、台湾、香港的,后来,又有了国产彩色连续剧。于是那几家里有彩电的人家,门槛都要被大家踏破了,晚上开播时间还没到,邻居家的大人小孩就自带小板凳,去等着看当时最流行的电视剧《排球女将》、《雪疑》、《昨夜星辰》、《霍元甲》、《敌营十八年》了……邻居们都喜欢家里人多,热闹,每天看完电视都九点十点了,主人家也不会不高兴,反而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乐呵呵地给大家伙端茶倒水。

    安家属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全家都在银行工作。那时银行可是好单位,特别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不但工资高,福利也好,经常给职工发东西。秦泽森门路广,因此夏安两家早早就有了冰箱、彩电。两个孩子不在家,性情温和、邻里关系处得好的安家父母很欢迎邻居们到自己家来看电视。

    除了在南边一个小镇上,安家有祖上留下一套小三层自己家修建的老宅子外,安柯所在的人民银行也在附近给已经结婚的职工安排了住房。

    当年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老人住在老宅子里,老宅子隔壁就是夏乔的爷爷奶奶家,所以安妈妈和夏妈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安歌和夏乔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加闺蜜,直到高中毕业后考上不同的大学才暂时分开了几年。

    七八十年代我国的交通还很不方便,经济也不发达,物资比较匮乏,特别是内陆地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永久、飞鸽、凤凰、金狮、红旗,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大牌子,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有一辆自行车,有多少人的童年是用一辆二八大杠学会骑车的。

    安柯夫妇分到的房子与老宅子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还真不好说,骑车的话就不远,但是用两条腿走路往返就比较远了。

    林华和安柯结婚后多半和老人住在一起,生了两个孩子后,家里虽说有自行车,但是带着孩子起早贪黑实在是太累了。为方便上班和照顾孩子,他们没有继续和老人们住在一起,就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只在每周末拖儿带女回去看看老人,直到两个老人相继去世,他们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搬回老宅住,因此那里的几间房一直空着,安妈妈每周去做一下清洁,打开门窗透透气。

    他们搬了好几次家,八十年代初,住在小城南边单位分的一套平房里,那时儿子安旭还小,和姐姐安歌勉强挤在一起,孩子们都要有学习的地方,再者终究是男女有别,安家父母把稍微大的那间阳光充足的房间让给了孩子们,在中间装了一层夹板,勉强隔成了两个小间。

    过了几年,全家倒是住上了楼梯房,但还是两居室,不够用,直到安歌考上了大学去了外地,安旭才算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