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 第二十二章 告诫

第二十二章 告诫

    “拜见伯父,聊聊自然可以,但……”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尘措手不及,心中思索如何解释。

    “稚儿,你先去吧,让为父与张贤侄单独聊聊。”

    劝儿子暂且离开,裴耀卿久居官场,怎能听不出张尘的弦外之音。

    “可是父亲,我也想……”

    “去吧。”

    望见父亲锐利的目光,生生的将裴穆心底的好奇破灭,沉默着退出书房。

    “多谢伯父!”

    万事皆无定数,张尘感激裴耀卿让裴穆暂且离开,躬身施礼。

    “哦?贤侄谢我什么?”

    端起手中的茶杯,裴耀卿目光灼灼的望着张尘,心里盘算着。

    正视案几对侧那慈眉善目,性情平和的老者,张尘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有些动容。

    “八字没一撇,裴穆不知道其实也好。”

    “不过既然伯父相问,小侄自然知无不答。”

    如实说出心底的想法,张尘自知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裴侍中面前,掩饰反而会弄巧成拙。

    “为何左丞相萧嵩,愿意帮你?”

    即便木已成舟,但裴耀卿还是很好奇。

    萧老行伍出身,征战沙场,所向披靡,乃大唐名将。但却并非相才,此前身居相位,也并无太多良策,但这次为何愿意帮助一个小辈举荐他人?

    “寿王遇刺一案,互有帮衬,也算忘年之交。”

    和盘托出,张尘知晓裴耀卿秉性,又与家父交好,没有太多顾忌。

    “哦,这样么?那为何要九郎入御史台呢?”

    帮衬?裴耀卿何等聪慧,大致猜到了张尘所为,便也不再纠结。

    “伯父身居侍中,国事繁杂,偶尔会与同僚意见相左,本属正常。”

    “但总有嫉贤妒能者,暗中作梗,一次两次陛下或许不会在意,但若是多了,也会生疑。”

    将自己的计划展开一角,张尘循循渐进,想要得到裴耀卿的理解。

    “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

    借典明理,裴耀卿知晓朝堂暗流涌动,总会有无妄之灾。

    但是那有怎样呢,为官之道,乃为民取利,若是畏首畏尾,谈何丈夫?

    “小侄感谢伯父教诲,但小侄之所以想让裴穆入御史台,也是未雨绸缪。”

    君子坦荡,张尘明白,但见惯了历史遗憾,自己当然希望能够弥补其缺,起码在自己这一世,不留遗憾。

    “你的意思是让九郎历练沉浮,有朝一日监察百官,杜绝小人暗箭?”

    “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希望在祸患尚有苗头之时,及早防备。”

    确实如此,张尘希望裴穆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御史大夫,这样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能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那你如何认为,九郎能够胜任?”

    话锋一转,裴耀卿目光严肃,权衡利弊。

    “裴兄,心性纯良,善恶分明,处事秉公无私,若是身为御史,可谓良玉!”

    须臾之间,张尘将裴穆的品性道出,毫无偏颇。

    “但是,你知道直臣,有何下场么?”

    “知道,但臣为君镜,若是照不明君心,后患无穷。”

    心中狠狠的一揪,张尘明白,身为直臣,下场多为不好,但也并无例外,而自己没有选择,若不能改变大势,结局依旧惨烈。

    “哎,老夫明白了。”

    看到张尘眼眸中的一抹坚决,裴耀卿心知此子不凡,而他也说的不错,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件事,老夫同意了,但老夫有一句规劝。”

    “多谢伯父,小侄定会铭记在心。”

    总算博取了裴耀卿的理解,张尘长舒一口气,再行拜谢。

    “离权谋近,离正道远,还望自慎。”

    放下最后一句话,裴耀卿起身离去,并未回首。

    “伯父教诲,晚辈铭记在心。”

    内心苦涩,张尘知晓深于权谋,无异于火种取栗,但是没有办法,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喂,你是怎么劝服家父的?”

    同乘一车,裴穆心情大喜,此前自己并无太多建树,若不是萧老丞相的举荐,自己还不知何时能够出头。

    但这一切都归功于面前闭目养神的老兄,裴穆更加好奇,本来他以为老爹会驳斥张尘,然后婉言拒绝萧老丞相的好意,毕竟无功不受禄么!

    “别喋喋不休了,我和伯父说,你小子有卧龙凤雏之姿,不可浪费,行了吧。”

    从出来,便被裴穆问个不停,张尘已经够累了,实在懒得和他解释。

    “哼!你小子又糊弄我,等有一天我官居宰辅了,就把你贬黜到边疆去!”

    脸色绯红,裴穆被张尘调侃之词,气的不行,什么卧龙凤雏,这话鬼才信呢。

    “好好好,我的裴宰相,你想怎样就怎样,让微臣小憩一会吧,头疼!”

    实在是受不了裴穆的碎碎念,张尘索性投降。

    “你小子,行吧,到了地方,我再叫你。”

    虽然不明就里,但裴穆还是选择相信兄弟,掀起车帘,望了望外面。

    ……

    “喂,醒醒,到了!”

    熟悉的声音唤醒张尘,揉了揉惺忪的眼眸,打了个哈欠。

    “快点,太子殿下已经过来了!”

    瞬间清醒,张尘方才想起今日乃是太子召请,赶紧整理下仪容。

    东宫,别苑。

    “张翰林,那日御花园一别,多日未见啊。”

    尊皇帝陛下旨意,太子李瑛在东宫宴请张尘,虽然不知为何,只好奉旨而行。

    “殿下好记性,那日臣刚入朝堂,恰巧与陛下御花园随侍,略显拘谨,本以为不会让太子注意。”

    皇帝让自己拜见太子,此事看来毫无缘由,但张尘也是有点猜测。

    “哈哈哈,张翰林状元之才,怎么能熟视无睹呢?”

    陛下重视的年轻人,李瑛明白若是可以拉拢在侧,也是好事。

    “孤听闻,秦州一行,张翰林独守钱粮,面对数百山匪,险些遇险,却仍是一步不退?”

    “没有那般夸大,当时有数十位士卒相护,微臣也是心中惶恐,唯独撑着自己的,或许便是陛下的厚望吧,臣不敢辜负。”

    淡然微笑,张尘如实说来,不敢贪功。

    “即便如此,卿乃读书之人,能在生死之间不失本心,孤敬尔一杯。”

    举杯相邀,太子李瑛心有所感,自己仿佛就缺了些果敢。

    “敬殿下。”

    “哎,太子哥哥,今日别苑有客人么,雪儿怎么不知道?”

    突兀的声音让众人回首,看到殿门口探出一个小脑袋,好奇的望着。

    “公主,跟老奴走吧,别扰了太子殿下会宴。”

    身后的女官脸色惨白,一个没留意,就让这小祖宗跑到这里,万一太子震怒……

    “算了,清雪来哥哥这里。”

    “好!”

    听见太子允准,李清雪心情大好,砰砰跳跳的进入大殿。

    眼见如此美丽聪慧的小公主,裴穆眼睛都看直了,幸亏张尘及时发现,推了下兄弟。

    察觉自己失态,裴穆赶紧收敛表情,方才想起这是东宫,不敢僭越。

    当李清雪路过张尘的身边,却突然停了下来,大眼睛眨巴眨巴,望着张尘,若有所思。

    “哦!你是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