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城市拐角56号 » 第二十三章 野性与规训(二)

第二十三章 野性与规训(二)

    直觉,这个东西,和平常的意识思维是不一样的。如果对它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我们习惯称其为一种“神启”,把它归入宗教信仰的范畴里,划进不可知的神秘主义之中。

    直觉,显然是区别于那种因果链条式的推理逻辑的,就像我们玩一个“脑筋急转弯”时,便会清晰地体验到那种因果逻辑的“漏洞”缺陷。

    因为,我们一旦停留在语言的能指链条之中,便被其封堵,远离现实情境,就像进入了一个逻辑循环之中,“现实”作为一种“异质性”存在,犹如一根刺针,立马就能刺破这个逻辑泡沫,洞见事实的真相和另一种可能性。

    直觉,就是这样的一种逻辑,一种爆破式呈现,它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成,形成一汪泉眼,汩汩流淌。之后的沟渠纵横只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二次加工。

    女孩相信直觉,这就已经足够了,直觉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她跟随内心的直觉,来到了这座城市的“拐角地带”。

    她对这座城市太熟悉了,以至于这样一个陌生的角落让她产生了一种幻觉,她以为在这样的深夜里,她完成了一次时空的穿越,在这般惊讶面前,时空的交接显得忙乱无序,一时把女孩抛投到了一片空白之中,这个瞬间里,语言是失效的,记忆是逃遁的,行为如梦幻。

    她就像一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在黑夜里失去了方向,只是本能地趁着月色,追逐着一盏昏黄的夜灯。或许,在人类生命的基因序列中,光这种染色体是永恒的生存本能。

    她站在了“拐角56号”的门口,借着月光,她看到门旁边的一段木牌上面写着一行字,她凑近了才看清楚:拐角56号书屋,守候每一个深夜里的心灵漫游者。

    女孩吃惊得下巴都掉了下来,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座城市的丛林中竟然隐藏着如此一间“小木屋”。

    “有人吗?”女孩轻声试探性地朝屋子里问了一句。

    一只猫从屋子里一下子窜了出来,跳到庭院里的一棵树上,朝着门口的方向“喵”了一声。这情形着实把女孩吓了一跳。

    不过一会,守夜老人推开了门,这个时候他一般是在写作的,别看他年纪越来越老了,但是,他的思维和想象力依然有着年青人一样的活跃和敏锐。在他身上,我们仿佛验证了一种现象,当一个人追求自身精神的成长时,时间在他的身上就会发生“逆行”。

    “这里是一个书屋,你可以进来的。”守夜老人邀请门外的女孩到屋里来。

    女孩进到屋里,首先被映入眼帘的满屋子的书所吸引,不由得惊叹:“好多的书呀!”

    “喜欢读书?那就选一本吧。”守夜老人看得出来,面前的这个女孩清秀中透着一种端庄的知性美。

    “这些书都是你收藏的吗?”女孩在书架前一边浏览一边问守夜老人,“要是收藏的话,一定花费了你很长的时间吧?”

    “是呀,得遇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一位挚友,从初识,到熟知,再到莫逆于心,需要走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守夜老人一边说着,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里。

    女孩这时从书架上选了一本但丁的《神曲》拿在手里,轻轻嗅了一下书页的味道,就像要从这书中发掘曾经流逝的时间痕迹一样。

    瞧吧!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最早是起源于我们的嗅觉的,时间拥有不同的气味,它附着在事物之上,散发着芬芳。

    “文学是这个世上最值得过得一种生活姿态了。”女孩像是在自言自语。

    “文学也是一种冒险呀!”守夜老人像是感慨又像是提醒一般。

    “是的,当下的文学姿态太过保守了,丧失了它最本色的性格——批判和质疑。”

    守夜老人瞥了一眼女孩,从她的话语中,他知道,一种灵魂深处的邀请已经发出来了。

    “文学沦为一种文字的游戏,就没有兴趣观照人的存在境遇了。现在的人活在平面之上,不愿意也不敢深入人性土壤的深层。现世享乐主义绑架了文学。”

    “文学该如何从这样的尴尬局面中突围出来呢?”女孩急迫地问道。

    “文学的生态有时不需要刻意地拯救,要允许它跌落到深谷,甚至要有勇气眼睁睁看着它摔得粉身碎骨,这就是一场货真价实的人性试炼和考验,真正的文学生命力就是要能够从一片废墟中生发出来。”

    “所以,文学是一场生与死的实验。没有任何退路,要学习着在绝望与虚无中凿击出零星的火花。”女孩肯定到。

    “是的,真正的文学要经得住自身的考验,文学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

    “看来,文学真的不是精神的安慰剂,毋宁说,它在不断地挑拨着精神的底层沉积,试图让一切都悬浮起来,重新进行结构性创造。”

    “文学即人性的可能性。”守夜老人言简意赅。

    “最近有一本诗集《野性与规训》,其中有对当下文学创造生态的批判与洞见。”

    “野性与规训?文学可不仅仅停留于这样直观的二元对立之中。文学是要从这样的一个逼仄的缝隙里突围出来。”守夜老人的文学观其实是很拒斥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

    在他的理解中,文学属于一种深刻的辩证法,越是深刻越是自然,它是一种契入灵魂深处而自然流淌的话语结构。冲突境界只是文学的表层,在冲突的背后是一种生命激越生长的姿态,这才是文学的立场。

    我们其实是同时生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中的,一个是世俗的现世世界,一个是象征意义上的心灵世界,那里是灵魂涌动激荡的无意识世界。文学就是要试图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进行勾连和编织。

    女孩惊讶于老人如此深刻的理解,她对文学的想象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或许,文学就是起源于惊讶吧。

    当我们一旦习惯了老生常谈和陈词滥调,我们的精神成长就停滞了下来,那表面快速板结的“皮肤茧层”就把人包裹了起来,让人感到窒息和憋闷。文学的使命就是要激活这些僵硬的话语,让生命重新流动起来。

    “文学是一种抵御虚无的精神力量。”女孩恍然发现,长久以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当下社会到处充斥的物欲和虚浮让她很是不以为然,甚至会有一点不合时宜的清高。

    她清楚,在她的性情结构中,一直孕育着一颗文学的种子,那是一种原始生命的创造力,是一种野性生存的法则,直抵存在的最核心,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种,在灵魂深处一直燃烧着,无论外面经历着怎样的风雨。

    “是呀,虚无主义这张大大的暗网,一直伺机而动,考验着人的意志力和耐受性,它如鬼魅一般始终尾随在人性的身后。”

    “虚无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吧,只是它经常伪装成一副肆无忌惮的野性模样,把人性中的高地慢慢抹平。虚无的力量对人的规训是悄无声息的,浑然不觉的。”

    “所以,文学是一种精神的冒险。”守夜老人在他的创作中深知此理。

    “这种冒险不亚于荒野求生吧,于野性中砥砺人性,在规训中延宕欲望。”女孩强烈的自我意识背后是严谨的逻辑在支撑着。

    “说得真好。野性的恣意生长如果丧失了规训的一种机制性阻碍便是昙花一现,如绚烂的烟花,短暂而无力……”

    “嗯,人性的力量是野性与规训的相伴相生,规训不是束缚,而是疏导,让野性之欲望进入伦理的轨道,这才真正文学的精神吧!”女孩透过窗子看向天空中的繁星,浩淼深远的夜空格外清朗。

    “文学是一种深刻的辩证法,在文学身上,我们能够获得克服这个时代喧嚣的力量,抵御物欲横流的侵蚀和精神虚无主义的蛊惑。”守夜老人瞥了一眼走进屋里的猫儿。

    当然,冒险,不仅仅只是文学的,在广阔的生活领域中,每一个对待生活诚实的人,他必然会以一种勇敢者的姿态面对生命历程中的一切遭遇,无处逃遁。

    文学即直面,但它不会直接向你诉说,它是一个时空无限的“能指的宝库”,当你凝视它,向它投掷一枚石子,它一定会回应你绚烂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