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铜琶铁板 » 第十章 往事皆梦

第十章 往事皆梦

    吴革听完陆六郎所报,将心底的火气暂且压下,领着几十人马匆匆赶过去营救朗霁一行人。

    行到半路,忽地五匹马出现在视野之中,看清现状时,个个皆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朗霁捂着左手匍匐在马背上,抬头望向众人的双眼猩红无比。

    剩余四匹马上各驮着一人,皆姿势怪异地趴着,血液顺着马背滴落在地,把马蹄旁的枯木染成红霜。

    陆六郎跌跌撞撞下马跑了过去,探完那四人的鼻息,忽地放声痛哭起来,摇晃着最近的一人道:“小乙哥……你不是说要娶个会持家会孝敬父母的娘子……你起来……”

    哭得吴革满腔的怒气无处发泄,无力地朝后挥手示意道:“赶紧救人!”

    朗霁趴在马背上怔怔看着痛哭流涕的陆六郎,缓缓扯了扯正在淌血的嘴角,却说不出任何安慰的话……无力感充斥全身……

    五人只剩朗霁一人活了下来,当满身是血的他被抬回军营救治时,吴革与陆进皆跟在他身旁。

    看着朗霁弯曲变形的左手小指开始泛起青紫,吴革两道粗眉紧蹙,“你把对方全杀了?”唯有如此才可能脱身而回,兼带回这几具尸体。

    朗霁缓缓摇头,喉咙里不断发出“嗬嗬”声,阴恻恻笑道:“我咬住那领头的脖颈不放,哪怕他掰断我的手指,嗬……我将他的脖子咬断!那些人就都吓跑了……嗬嗬……”

    吴革与陆进具一脸骇然。

    望着泛白的天空,朗霁只觉世界天旋地转,声音越来越弱,直至消失。

    二人也顾不得想其他,赶紧将人送入营帐内,唤军医前来救治。

    ……

    “小道长从何处来?”

    “我从夷山之上的道观而来。”

    “什么道观?”

    “道观。”

    “俺问的是道观的名儿!”

    “就叫道观!”

    “……咋还听说夷山上有个少林寺?真的假的?”

    “妙哉,在道观斜对门,就叫少林寺。”

    ……

    “这孩子生来戾气重,阎王小鬼要来勾魂收债的,若想养得活,最好养在道观里头,再收个小乞儿寄养膝下,以命续命……”

    ……

    “霁儿,以后要乖乖听道长师父的话,为娘会常常上山看你的,还有,他是傅年,以后你们要以兄弟相论……”

    ……

    “我叫傅年,我长你六岁,管家大爷爷说,因为你,我才有饭吃,有衣穿,有书念,以后我会好好保护你的!”

    ……

    师父是个“两面派”。

    人前鹤发仙风,手中拂尘一挥,笑颜慈祥。

    “待我为居士掐指一算便可知答案。”

    人后拂尘一扔,臭脾气老头上线。

    朗霁绷着胖嘟嘟的肉脸说他:“老道,你如此暴躁,不好不好。”

    老道胡子一翘:“为师何时暴躁过?净胡说八道!”

    “砰”地一声,朗霁被从房内扔了出来,在雪地里滚了好几圈。

    师兄弟们站在一旁哈哈大笑。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朗霁自己亦把其师父的精髓学了个十成十。

    人前端着小拂尘,一副道骨童颜,专门跑街上坑蒙拐骗。进了道观把拂尘一扔,抄起弹弓便招呼小师弟去林中猎鸟。

    多年下来方圆几里可谓鸟踪尽灭。

    ……

    “师弟,在干嘛?”朗霁小胖手捏着竹卷心边剔牙边向趴在树梢头的小师弟问道。

    “嘘——三师兄快上来看。”

    嘿嘿,有热闹瞧,朗霁把小拂尘往后领子一戳,跟着爬上树,蹲到了墙头上。

    只见一群打着赤膊的武僧正在练功。

    看了一会儿小师弟便觉得没啥看头。

    “好无聊,师兄陪我去后山玩儿。”

    嘴里嚼着竹卷心,朗霁蹲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头也不抬直接甩开自家师弟的手,“不要。”

    “那我找二师兄去。”

    正对着墙这头打坐的老和尚偷偷眯缝着眼看着墙头上嘀哩咕噜的二人。

    “主持,那小子偷学少林绝学!”一武僧上前附耳道。

    小孩虽小,但那么突兀的一坨蹲在墙头上,在场只要是个人都看得见。

    于是乎,老和尚闭着眼微微一笑道:“无碍,世上本无秘笈,防的只是人心,何况无人指点,不一定能学会。”

    老和尚并未控制音量,听到这话的朗霁一把吐出口中的竹心,冲着对方满脸不屑道:“臭和尚,咱们走着瞧。”

    ……

    “师父,漠北的落日好刺眼……”

    “师父,江南好好看,花红柳绿……”

    “师父,这人好惨,咱们给他点吃的吧……”

    “师父?”

    “再给为师就要饿死啦……”

    ……

    “师父,他们说祖父通敌叛国,祖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不是他的家么?”

    “只有我蒙在鼓里,难道我不算家里的一份子?”

    “我不用傅年替我去死,朗霁就是朗霁,没有以命续命一说!”

    “傅年说他感遇这些年太傅府的养育之恩,只能以命相报,那我呢?”

    “你们就是自私自利!不过是要我延续朗家血脉罢了!不走!我不走!把傅年换回来!

    “我不会让你们得偿所愿!”

    ……

    “午时三刻,斩——”

    从一片血光中骤醒,朗霁惊出满身大汗。

    “醒了?”

    喘着粗气正欲下榻,朗霁寻声望去。

    灯烛荧煌间,种仲平正坐在帐中圆桌处翻阅书籍。

    朗霁瞬间恍惚起来,种老将军的身影与记忆中祖父挑灯夜读的身影重叠,令人分不清今夕何夕。

    “认命了吗?”见其精神恍惚,种仲平沉着声音问他。

    朗霁怔怔望着微微晃动的烛光,没有作答。

    种仲平耐心等着,继续翻看手中兵书,并没有催促。

    过了很久很久,久到烛光暗淡下来,才听见朗霁嗓音粗嘎道:“认命如何?不认命又如何?”

    “不认命就振作起来,这般整日昏睡做什么?!”

    低头望着左手小指缺失处,朗霁呵了一声:“罪臣之后,再怎么振作又如何?”

    “天下同名同姓的千儿八百,何况,太傅家的十一郎已经死在刑场,再没人认识你。”

    “我已经分不清小道长是我,还是朗十一是我。”朗霁犹如困兽般,囿于自己一番思想天地,左突右冲,始终找不到出路。

    “都是你,但那都过去了,每个人一生注定会背负多重身份,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肩上扛着不同的责任,可以是父亲,是儿子,是兵,是民,你应该开启新的身份,展开一段新的征程。”

    “为何祖父要通敌?他置亲人于何地,让活着的人,又该如何自处?”朗霁显然思绪混沌,试图把所有疑惑宣之于口。

    触及敏感话题,种仲平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事发时他远在西北,鞭长莫及,只在最后收到朗瑜的一封托付信,以及随信而来的朗家十一郎,念在昔日深厚友情的份上,他冒险藏下了老友仅剩的唯一血脉。

    兵书被合了起来,种仲平沉吟良久才道:“你相信你祖父是卖国求荣之人吗?”

    “我不想信,但由不得不信,证据确凿,里头甚至有祖父与契丹大臣往来的亲笔信,就连祖父本人也百口莫辩……”朗霁苦笑了下,“且,我并不了解我的亲人……”

    他从三岁起便被养在京城的道观里头,比起他的家人,不如说他更加了解他的师父师兄们。

    “百口莫辩……好一个百口莫辩!如果你心中不信,便去寻找真相吧,或许最后真相还是如此,但至少你现在不信,至少……总归比颓丧要好。”

    “假如死了就无所谓颓丧了吧,若是傅年还活着……”

    种仲平骇于他思想极端,猛地转身,看向朗霁隐于阴暗处的身影,疾言厉色道:“没有假如!傅年死了,你就替他活下去!”

    “他是最无辜之人!”

    “你怎见得他这般认为?他早已把自己当做朗家一份子,所以才自愿赴死!”

    “谁知道呢?反正人都死了。”朗霁冷笑。

    种仲平见势头不对,只能转移话题道:“对了,听八郎说他把孩子托付给你?你也得好好替这孩子想想才是。”

    提起瑶双,朗霁这才微微触动起来。

    种仲平见他终于听了进去,心里也是一松,“如果你不想他们真的冤死,那便去寻找真相,只有站得越高,才能越靠近事情真相。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他的话语权也不同。姜子牙七十岁出山,也是名气打响了才得周文王看重,否则谁人识你太公望!而你,现在什么都不是。”

    “我明白了。”真相到底如何,总归要去寻上一寻。

    种仲平捻须颔首道:“你祖父既给你取字‘朝光’,又把你送到我这里来,定是有他的用意……也罢,成败得失,路该如何走,端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