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舟酒洒寒灯 » 第十七章 赴宴

第十七章 赴宴

    转眼间,日子就来到了五月初六,明日就是齐王的寿宴了。

    因为昨天是艾节,皇上下令,常平城五品以上官员可休沐五日。

    在这常平城,方青远无亲无故,休沐五日若都在府中,实在百无聊赖。这日,方青远想着去集市逛逛。

    大康与各国通商,常平城聚集了很多他国的商贩,有不少的稀罕玩意。

    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街头有人在杂耍卖艺,引得观看的人群连连叫好。各个商铺里的客人络绎不绝,茶楼酒庄更是高朋满座。这番繁华的景象,在人口不到常平一半的镇北城是怎么也无法见到的。

    方青远刚想进茶楼喝点茶,谁知在门口竟迎面碰上了杜鹤松。

    “呀,没想到方兄也来这里喝茶,真是幸会啊。”杜鹤松穿着绫罗绸缎,手拿折扇,一副富家公子模样。

    “杜公子真是无所不在啊,我因休沐无聊,出来散心也能碰上杜公子。”

    “方兄,休沐无聊?那你找我啊,我正愁找不到朋友一起玩呢。这间茶楼的茶走的都是靖西侯府的船,味道是真不错。”说着,杜鹤松就搭着方青远的肩膀往里走。

    “世子爷,今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啊。您楼上请。”茶楼掌柜见到杜鹤松,连忙上前招呼,“小二,楼上甲字号雅间备茶!”

    “靖西侯府世子出行,果然是大排场。这些商贩对你们也是毕恭毕敬。”方青远打趣赵鹤年道。

    赵鹤年满不在乎,一脸笑意。“多少人的生计指望着靖西侯府的水路官船,他们都是看着我这靖西侯府世子的身份呢。”

    刚坐下,赵鹤年倒是心直口快。“方兄,我听说明日齐王府的寿宴你也会去?”

    方青远实在没想到,杜鹤松会提这个。虽然拿了李信送来的请柬,但自己是真不想去蹚这齐王府的浑水。

    “世子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嘛,看来齐王的请柬也到了靖西侯府。”方青远笑着看向杜鹤松。

    “齐王做事向来大张旗鼓,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方兄能收到请柬,说明齐王很欣赏你啊。”

    “看来世子对齐王还是颇有了解。”

    “齐王这些年深居简出,我不过都是从别人口中听闻罢了。齐王是当年先皇几位皇子中最年长的,朝中很多人都觉得先帝会传位于齐王。皇上让齐王住在都城,齐王却从不过问政事。”

    茶楼外,阳光照着平静地湖面,岸边的柳枝随风摇曳。楼上的两位年轻公子,畅谈着这常平城里的权势富贵。

    这天,方青远梳好发髻,穿上一件青色的华服,带上那个木匣,准备去齐王府赴宴。

    上次进宫,皇上赏赐了一些上好的绸缎,方青远让府里人拿去做了一些衣裳,毕竟是去齐王府赴宴,总归还是要穿的体面些才好。

    齐王府处在常平城北面的一条巷子上,与其他王公贵族的府邸比起来略显偏僻,不过据说是齐王自己选的址。

    整座王府,将巷子的后半段全部占去,修建得很是奢华。府门口张灯结彩,大老远就看到李信带着下人在府门口迎接宾客。正门前的两根大石柱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照着那朱红色的厚重大门,门上有许多鎏金的门钉,门前有两尊张牙舞爪的石狮子。

    往日里略显清静的巷子,为齐王的这次寿宴变得热闹了起来。

    齐王府管家李信瞧见了方青远,急忙上前迎接,“大统领,您来了,赶紧里面请!”说完后示意下人们带方青远进府。

    方青远将那个装有玉雕观音的木匣子交给接收贺礼的人,随着领路的进了府。

    下人把方青远领到前厅,“大统领,您先在此喝茶,有什么事可以招呼下人们。”

    “好,你先去忙吧。”

    方青远喝了一会儿茶,觉得前厅太过嘈杂,便出门往后面走去。

    走过侧面的抄手游廊,看见一座人工湖,湖边还有假山,假山后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小石头路两旁间隔摆着花盆。再往前走有一座石桥,两边都是雕花的石栏。

    方青远刚迈开步子,准备往桥上走,听到桥上有人在谈话,便准备往回走。

    “方兄,是你吗?”身后居然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方青远转过身,没想到杜鹤松比他还到的早。

    杜鹤松在桥上手舞足蹈地招呼他过去,他旁边还站着一位头戴玉冠,身穿玄色刺绣长袍的人,看来那就是靖西侯杜徽了。年过六十,身姿依旧挺拔硬朗,不愧是武将出身。

    方青远走上前行礼,“下官方青远拜见侯爷,见过世子。”

    “爹,这位就是武举状元,现在的巡防营大统领方青远。”杜鹤松迫不及待地向杜徽介绍方青远。

    “你就是方青远哪,果然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啊。”杜徽打量了一下方青远。

    “多谢侯爷夸奖,比起侯爷当年风采,晚辈不及万一。”方青远在围场回来后,就去打听过靖西侯府的情况,对杜徽也稍有了解。

    “看来你挺了解老朽啊,我听松儿经常提起你,松儿觉得你是当今常平城的一股清流啊。”杜徽捋了捋髯须,“如今你可是被齐王如此看重,可要小心登高易跌呀。”

    杜徽的话意味深长,一时令方青远有些琢磨不透。

    “多谢侯爷教诲,下官必定谨记。”

    “哈哈哈,这哪里是教诲,老夫不过几句戏言。方统领年纪轻轻,将来前途无量。”杜徽一脸和蔼地笑了起来,“宴会应该也快开始了,可别让齐王等我们几个。”

    杜徽摆起衣袖,朝前厅而去,方青远和杜鹤松跟在身后。

    看着眼前靖西侯的背影,方青远想起了之前打听到关于靖西侯的过往。

    这位靖西侯虽然这些年掌管水运,不参加朝中政事,但朝中大臣见到他无不毕恭毕敬。杜徽是武将出身,曾随先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曾有“北逍南徽”的名号。而这北逍指的是曾经的镇北王赵逍,南徽说的就是如今的靖西侯杜徽了。

    杜徽打仗有勇有谋,先帝也是极其倚仗他。只是不知为何,景运十二年,当时统领二十五万青林军的杜徽突然主动交出兵权,上书乞骸骨。

    后来杜徽便被封靖西侯,执掌大康水运。

    关于当中缘由,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战事平定,先帝想要削弱武将权势,也有的说是杜徽厌倦了兵场杀伐,想要解甲归田。

    总之,杜徽为何交出兵权,后又如何成了靖西侯,这一切估计只有杜徽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