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帘风月明 » 第八章 学业

第八章 学业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读书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太子十岁了,成了个英俊的半大小子。身量长高了不少,人也略胖了点,看着壮实些了。

    瑾儿作为钟粹宫的首席女掌事,被太后亲封了个正五品司记。只不过是挂个虚名,仍留在太子宫中服侍。因着太子对她的信重与依赖,她在宫中的权威日盛。钟粹宫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且友爱和睦。她多年如一日的面带微笑,却无人质疑她和善外表下的超强掌控力。

    太子自在文华殿由先生授业后,学业便突飞猛进。几次宪宗皇帝考较学业,都回答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宪宗知谢迁功不可没,便下旨褒奖了一番。

    一日,先生讲孟子。讲到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这?”这段知识有些生涩,谢迁讲得颇为仔细。他循循善诱,由商汤征伐开始,着重阐述了民心向背的问题。

    他看着太子郑重说道:“商汤讨伐的军队无论到何处,为何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因为他们只杀残暴的君王,并不扰民。孟子为何劝说齐王终止扰民,快些撤军,正是为了避免百姓奋起而攻之。”

    他略作停顿,端起桌案上的茶喝了两口,又缓缓说道:“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便是民心向背。太子啊,对这段话你怎么理解?”

    “先生,我想孟子这段话和荀子的是一个意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太子略思忖了下,站起缓缓说道。

    “太子聪慧,能推思及此,实乃我大明之幸也!”谢迁的眼睛亮了,看着太子微笑着连连点头。看得出,他对太子今日的表现,甚是满意。

    一旁的瑾儿也很是高兴,太子能得先生表扬,也算是多日辛苦没有白费。正暗自开心,先生转头问道:“你也跟着学了多日了,可有些什么体会?”

    “奴、奴才觉得先生讲课甚是不易,奴给先生重泡一壶茶吧!”瑾儿募地涨红了脸,有些语无伦次地说道。说完急步上前,拿起桌上的茶壶跑了出去。引得身后传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谢迁有些莫名其妙,这个内侍太害羞,偶尔扭捏得象个女子。但他学习起来却很是认真,他偷偷瞄过他做的笔记,字迹娟秀,重要的思想节点都有详细记录,看得出是用心学了的。这人虽身份卑微,却不卑不亢,举止沉稳,气度也是不凡,日后必是可造之才。太子身边有如此内侍服侍督促,倒也算得上是幸事一桩。

    更为可贵的是,他对太子虽照料得无微不至,却又不事事盲从,偶尔太子言行出格,他都能及时加以纠正。看得出太子对他颇为倚重,举止间也甚是亲昵。他不免有些疑心此人的身份是作了假。

    正怔忡间,瑾儿已泡好了茶回来了,并双手奉于他跟前。谢迁笑着接过,并点点头以示谢意。正欲开始讲下一章节,却听瑾儿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也常用此话告诫世人,并常常自省。所以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

    瑾儿红着脸一口气说完,然后转向太子恳切说道:“殿下日后也应做这样的好皇帝。”

    “嗯!”太子无比郑重地点头,脸上的表情很是严肃。他暗下决心,日后更要加倍用功,多储备知识,做一个博学仁爱的太子。

    谢迁看着主仆两人互动,心下感动。却又觉得瑾儿此话若被有心人听了去,怕是有谋逆之嫌,忙重重咳嗽了一声,岔开话题。“太子殿下尚且年幼,应多学知识,增长阅历见识,至于其他事,水到渠成就好。”

    “先生教导的是!”瑾儿一听,深觉自己失言了,不禁面上一红,忙低身恭敬地行了一礼。暗自懊恼道:自己向来算得上稳妥谨慎,何以今日一再出错,竟失了分寸!

    瑾儿呀瑾儿,先生麒麟之才,凤章之姿,自己不过一介孤女,得太后青睐,太子倚重,才能在这深宫中谋得一席之地。万不可有非份之想,自轻失态,让先生看了笑话。如此想着,她深吸一口气,低头敛了眉眼,只认真听课,再不肯出声。

    一旁的太子瞅着瑾儿脸红得象鸡冠,不禁颇有深意地看了先生一眼,只见他正拿着书侃侃而诵,丝毫没注意到有什么异常。心里不禁哀叹道:“难怪已近而立,府中仍无妻室,可见于情之一事,甚是不通啊!”

    如此一想,再扭头瞅瞅瑾儿,见她一幅眼观鼻,鼻观口的正经样子。太子不禁微不可见地扯了扯嘴角,脸上的表情也讳莫如深。看来,过些日子要去求祖母,为瑾姨指婚了。为了照顾自己,她已经二十四岁了。宫外的女子,象她这个年龄,早就儿女成群了吧!而她自己,却似从不在意。多年来,很少看到她喜形于色,只有在先生面前,才偶尔露出点小女儿家情态。想必,这便是所谓的缘份吧。

    说到底,终是自己误了她。那么,便还她一份幸福吧!先生品性高洁,想必也不会薄待了她。只是先生看来还不知道瑾姨是女儿身,对她或许并无男女之情。看来要找机会探探先生的意思,切莫本是好事一件,却因一方无意而办夹生了。

    可惜事与愿违。太子尚未来得及向太后禀告。朝中已有人先下手为强。却是原兵部左侍郎,因病回乡的正二品官员滕昭,在其临死前上了道折子,说自己幺女滕英,倾慕谢迁多年,至今年已二十有二,尚未出阁,肯请皇帝为其指婚。

    据说皇帝看了折子,伤心地落了几滴泪,哭着对众大臣说道:“滕爱卿一向忠君爱国,堪为众臣表率。如今这区区遗愿,联定设法满足。”说完对侍立一旁的太监总管李福吩咐道:“你亲去文华殿,宣谢迁前来面圣。”

    李福气喘吁吁赶到书房之时,谢迁正在高声讲大学、中庸的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待作一番解释,抬头却见李福神色焦急地立于门边,频频向里张望。

    他诧异地问道:“公公这是?”

    李福见状忙急步进来,先对太子恭敬鞠了一躬,打了声招呼,才转身笑着对谢迁说道:“谢编修,万岁爷有请!”

    太子吃了一惊,问道:“李公公,父皇缘何召见先生?”

    “太子殿下,奴才不便说哇!”他见太子并不作声,只固执地看着他,只好又低声说道:“似是原兵部侍郎滕昭,为其幺女滕英向万岁爷请旨,赐婚谢编修呢!”

    说完他转身瞥了谢迁一眼,笑着施了一礼:“恭喜谢修撰!”

    谢迁的面色白了白,想说什么,嘴唇翕动半晌却并没出声。只颓丧地低了头,默默对太子施了一礼,转身跟着李福去了。

    瑾儿听后身子一晃,险些摔了一跤。她忙咬了咬唇,扶着几案缓缓坐了下来。心里却堵得什么似的,几欲不能呼吸。原来自己内心,始终是有那么一丝渴望的,如今,却连这唯一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她不免心如刀绞。

    太子见瑾儿这幅样子,心里难过极了。他本想过去安慰几句,却知道如今说什么都没有用。他稍稍犹豫了下,也扭身冲了出去。他要去找父皇,让他收回成命。他要亲自为瑾姨请婚。

    如此想着,他对着前面先生的背影大声喊道:“先生,请等一等!”

    谢迁见太子也跟了出来,忙道:“太子殿下怎地也出来了?回去吧,将今天的课业复习一下,下官的事处理完毕马上回来。”

    “不,先生不能娶那个叫滕英的女子!”太子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大声嚷道。素日里温和谦逊的他,此刻的神情却很是严肃,衬得那张还很稚嫩的脸,竟多了一些王者的霸气。

    “为什么?”谢迁虽也不想娶什么亲,却想不出太子极力反对的理由,不免诧异地问道。

    “反正就是不能娶,我同你一起去面见父皇。”

    “太子殿下,此事不妥,奴才来前,万岁爷已在众大臣面前允准了亲事,您此刻前去阻拦,怕是会遭怨怼!”李福忙好心地提醒道。

    “李公公说得是,太子立刻回去,臣的事自己会处理。”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一向和气的太子却象犯了横,霸道地说道。

    “太子,可否告知什么缘由?”谢迁见太子如此,知是有隐情,忙将太子拉到一边低声问道。

    太子难为情地咬了咬嘴唇,犹豫了半晌说道:“瑾姨喜欢你,我正准备向皇祖母请旨,为你二人赐婚。没想到半路却杀出来一个程咬金。这让瑾姨情何以堪!”

    “瑾姨?谁?”谢迁疑惑地问道,心里却忽地浮上来一个身影。那个两年来一直随侍在太子身边的内侍,不正是叫瑾儿嘛!难道他是个女人?难怪自己见了她,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她靠近自己时,会心跳加速,莫名紧张,原来竟真是个女子。自己纵然才高八斗,但阅人方面,却甚是不堪啊。

    “正是我身边随侍伴读的瑾儿,她是我最最亲近的亲人,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她。”太子对着谢迁点了点头,知道他已经猜出了瑾姨的身份。

    “瑾儿姑娘沉着勇敢,听说她陪伴着太子殿下长大,忠义无双。她的故事下官倒是听说了一些,颇为传奇。没想到,如此奇女子,竟一直在下官身边,下官当真是有眼无珠了。”

    谢迁惆怅不已,语气里满是懊悔。但只一瞬间,他便恢复了正常,沉声说道:“如今万岁爷赐婚,下官也不便一味推辞。况且滕老先生品行贵重,临死遗言也不敢亵渎。太子殿下,只能说世事无常,我和瑾儿姑娘有缘无份吧!请帮我谢谢瑾儿姑娘,谢她青眼有加,也谢太子殿下厚爱。但今日您不能去,下官也不会让你去,请回文华殿吧!”

    谢迁说完竟对着太子跪了下来,头低垂着地,模样甚是谦卑。一向清高的他竟然如此作派,倒把太子吓了一跳,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跟我回去!”瑾儿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不知何时她竟也跟了出来。她双眼微红,面色平静,身子依然挺得笔直。只有那紧抿的嘴角和稍显颤抖的声音,昭示了她的无奈与慌张。

    太子傻傻地看着瑾儿,仍由她拉着自己的手向文华殿走去。瑾姨的手好凉啊,冷冰冰的,一如她的心吧,傲骄如她,是不会随意吐露自己的心事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她那淹没在深宫里的青春里,那一丝微不可察的悸动。

    谢迁怔怔地看着那抹倔强的背影,渐渐远去,心里涌上了一股悲哀。这一刻,他已然明白,那个俏丽聪慧的女子,早已不知不觉地刻在了自己心上。只是,他从不自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