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两朝三十年 » 第三十九章 止步不前

第三十九章 止步不前

    周国建兴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下午,破虏将军梁承(37岁)率两万步兵、三千骑兵进入安平。破虏军原本要在三月初抵达蓟阳,但安支入侵的消息传来,梁承考虑到任灵无法脱身,河阳世家态度消极,决定返回河北中部的安平守城。

    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安支中路军抵达安平。

    地形和城镇设计上:安平城位于平原、但处于两条河流之间,城墙周长十里且高大坚固,城门有内外两道门,城外更是有鹿角和护城河作为屏障。

    人口和物资储备上:安平有五万以上的百姓,守军更是达到两万四千余人(算上破虏军)。城中存粮足以供养十万人三个月以上,城内的武器库中还有几千把新修的弩机、刀枪。

    治安上:破虏军进城前,安平城抢劫、杀人频发;破虏军进城后,梁承严格执行周国律令,将触犯抢劫、杀人等重罪的人物,不论男女老幼一律处决。城内治安骤然改善,聚众犯罪顿时消失。

    布置城防时,人数充足的守军完全可以两班甚至三班倒,在守城之余也能平息城中骚乱。站在城墙上的士兵始终保持警觉,巡逻的队伍不断在城墙走动,尝试靠近安平的安支斥候,一接近弓箭射程就会遭到集中射击。

    强攻、围困都行不通。里应外合?破虏军实力远超城内任何世家,并已经在城内建立起密探网络,轻举妄动的人会被迅速干掉。水攻?河流上有大量浮冰妨碍,这里又是大平原,安支人的工程能力也很差,完全没有水攻的条件。

    要拿下安平,显然只能诱敌出战。兀育当即让兀立带三万骑兵在安平外围扎营,引诱守军出战,其他人准备设伏。

    梁承也在观察中路军,兀立布置包围时,他通过军队的排布方式和营地建设速度,推断兀立军不足五万,果断在当晚放下一千勇士突袭城北的中路军营。

    一千勇士身披皮甲,拿着战刀和弩悄悄靠近安支营地,在距离营地二十步时冲入营地四处点火。兀立军外围士兵见城门始终关闭,一直以为没人出城,遭到突袭后仓皇后退,一千勇士不到一刻(15分钟)就点燃了上百顶帐篷,烈火迅速在营地燃烧。

    十里外的兀育看到城北军营大火,以为兀立为了吸引守军故意放火,小声埋怨:

    “二哥在想什么!诱敌出战也不用放火啊,火势控制不住只会给周人可乘之机。”

    随后,兀育派出一万骑兵到城北查看情况。城南的兀立得知消息后,也派出五千骑兵赶往城北。

    援军到达前,城北的安支万夫长组织两千士兵反击,刚取得战果又被城中杀出的三千周国骑兵击败。

    周国骑兵配合一千勇士继续放火,蔓延的火势在接下来的不到半个时辰里,将整个城北军营变成火海,阻挡了兀育和兀立的援军,四千周兵在大火掩护下稳步退回城中。

    由于安支援军及时赶到、城北中路军及时撤离,此次突袭只击杀了不到五百名安支骑兵。

    即使如此,这次突袭也充分表明——梁承不会坐视安支人绕过安平,不会死守城池任由安支人四处劫掠,更不会轻易掉进安支人的陷阱(他知道及时撤离)。兀育只得将包围安平的军队增加到五万人,并亲自坐镇。

    遭受过夜袭后,中路军将营地挪到了安平城五里之外,增派了更多巡逻骑兵,提防梁承故技重施。不成想,梁承没有再发动偷袭,而是选择了直接出战。

    三月一日,梁承带领一万步兵、两千骑兵在白天进攻城南的安支军营,兀育迅速集结四万骑兵应战。

    进攻的梁承将步兵排成“V”形,开口对向安平城,尖端对向中路军。整个阵形有五层、上百排,两侧有骑兵给予掩护,稳步向城南军营发起进攻。

    兀育不知道梁承又在打什么主意,派人通知其他三处军营加强戒备后,组织士兵坚守城南营寨。

    安支军虽有人数优势,但在铠甲和武器上明显不如周国精锐部队。直接在营寨到安平之间区区五里的狭窄范围作战,既难以发挥人数优势,也难以发挥速度优势,反而会被对方更先进的弩箭、刀枪杀伤,因此兀育决定优先守营,等破虏军撤退再派骑兵追击。

    梁承带兵走到距城南军营只有一里的时候,又突然开始撤军。撤退的破虏军逐步转变为“^”形,始终保持严密阵形、缓缓向城内退去。兀育无机可乘,只能下令按兵不动。

    此后三天,相似的场景又分别在另外三个方向重演。兀育担心表演会变成猛攻,每次都认真应对,调遣三倍于周国军队的士兵防范。梁承始终找不到进攻的时机,三月五日后不再带兵出城。

    超过五万名安支骑兵长期停留在安平城,导致安支人的劫掠进度明显不如预期。有万夫长看梁承四次摆架势、不进攻,提议暂且撤除包围,以分出人力搜刮更远的城镇村庄。

    兀育虽然觉得不妥,但劫掠的进度确实已经被严重影响,继续拖下去连原定计划的八成都无法完成,最终还是同意将主力撤到城西二十里外,只留下几百人监视安平。

    三月五日,空出手的中路军,派出了更多骑兵,跑到更远的地方劫掠。这一天梁承没有出战,而是积极派遣斥候侦查中路军动向,也在城里收集木材、招募木匠。

    三月七日夜晚,梁承突然派出三支一千人的小部队,一夜见在安平南方建起三座营寨。三座营寨和安平城组成一条十余里宽的防线,基本截断安平城南到河边的道路。中路军只剩下城北的三十余里通道。

    兀育急忙派人进攻营寨,但是营寨外围的栅栏已经建好,一千余守军也集中人力防守营寨。一万安支骑兵依次进攻了三个营寨,都打不动,徒然留下五百具遗体;等这些骑兵返回主营时,又在半路上遭到三千周国骑兵袭击,留下上千具遗体狼狈逃离。

    夜晚,兀育又派兀立带两万安支骑兵尝试夜袭营寨。经过城西的树林时,有两名斥候赶来向兀立通报:

    “殿下,我们在前方发现十万以上的男女。”

    “男女?”

    “是的,男女老幼都有。”

    “这帮人干什么的?往哪里走?”

    “可能是周国的流民,正往我们这边来。”

    十万流民除了一起生活,也经常一起攻击城镇,不能算乌合之众.流民军作战通常以取得粮食为目的,主动向中路军靠近,又说明这些流民可能对中路军有敌意。

    不是乌合之众,又有仇恨加成,几乎不可能一路平推。兀立只考虑了几秒就下令撤退。

    等兀立在半夜回到主营,兀育平静的询问:

    “二哥?营寨拔掉了?”

    “没去成,路上有十万以上的流民军,我觉得不好对付就撤了。”

    “河北那支十万以上的流民军应该在海边才是,怎么会到这里?”

    “几名斥候都说十万以上,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人数应该没错。”

    “算了,你撤回来是对的,前天有五百人被流民灭了。最近几天安平一带多了几万流民,出去袭击的千人队屡屡遇袭,确实要更加小心。”

    “夜袭不成,明天是否继续攻击营寨?”

    “还是要围住安平城,果然不能取巧。”

    “那我们的机动兵力就剩下不到五万,很难继续向东。”

    “没办法,安平打不下来,城中的破虏军十分强悍也不能绕道,只能止步于此。”

    “遗憾啊,我还想到海边看看。”

    “下次去辽东看海吧,辽东应该能拿下。”

    “辽东两万守军,如何拿下?”

    “辽东李家素有割据之心又实力强大,我们稍微施加影响就能让辽东脱离周国。”

    “懂了。”

    “这些事以后再说,现在我们要考虑撤退了。兀图轻敌冒进,二哥先替我去河阳把他接回来,然后再带四万人支援木齐勒将军。”

    “带走四万人后,中路军只剩不到六万,太过凶险。”

    “无妨,我也会尽快撤离。”

    三月八日清晨,兀育再次率军围住安平。

    三月九日下午,接回兀图的兀立带领四万骑兵向西支援北路军。安平一带的流民军见中路军人数明显减少,开始攻击中路军营地。兀育等流民军冲进营地后,指挥骑兵多面夹击,流民军阵脚大乱、丢下数千具遗体狼狈撤走。

    此后,流民军不敢主动进攻,中路军无力继续进攻,破虏军也被围的严实、动弹不得。安平一带陷入僵局。

    三月十二日上午,兀育下令撤军,俘虏和战利品优先向后方转移,主力军看住破虏军和流民军,并派人监视河阳一带。等俘虏和战利品基本转移到井阳、真平一带,兀育在一夜间撤到安平以西五十里外,给破虏军和流民军留下了一座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