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麒麟转世 » 四十二回 一路顺便观美景 天下到处多名胜

四十二回 一路顺便观美景 天下到处多名胜

    在汉水的对岸,有一东西走向的龟山,在早名为翼际山,又名大别山、鲁山,它前临长江,侧倚汉水,威武盘踞,状似巨龟,与长江南岸蛇山相对,地势也较为险峻。

    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遇一水怪作乱,使治水则长时不见成效,后来有一灵龟,自空中飞扑怪身给降服,使大禹治水才得成功!事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也是人们不忘大禹功绩,在此立庙建祠纪念禹王,那里怪石嶙峋,直劈江水,与对岸黄鹤矶头隔江相望,形成了长江中游的天然门户。故而才有“天连吴蜀,地控荆襄,接洞庭之混茫,吞云梦之空阔”之势。在龟山南麓还有“鲁肃墓,”龟山尾部又有“古琴台,”又名“伯牙台”。据传说,古时有个俞伯牙在此鼓琴,只有钟子期识音律,知其志似高山流水,两人便成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深感知音难得,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觉得他们情谊深厚,以筑台纪念,据考,此台北宋时就有。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游龟山看了周围风景后,就从龟山旁边坐船渡江,准备要到对岸的蛇山。他们过江时在渡船上,见江中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激流直下,奔向东去,就令人心惊胆战。然而,那蛇山、即黄鹤山,又名黄鹄山,皆因绵垣蜿蜒,形似伏蛇,头临大江,尾插武昌城,而与对岸龟山相峙,才被称龟蛇锁大江。在黄鹤矶头,就有座黄鹤楼,楼名则是三个镏金大字,其样式也是重檐翼舒,四闼霞敞十分独特。楼台环廊是高标嶙峋,耸天峭地,层楼连庑,开朗幽胜,既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又峥嵘缥渺,疑似天宫,甚至还附会有许多神话。

    如神仙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费文伟驾鹤返憩于此;还说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饮之,辛不要酒资,道士走时,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酒家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等等,传言颇多。加之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摹景抒怀,尤因唐人崔颢题《黄鹤楼》一首,更是闻名千古,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蛇山南麓,还有一座“陈友谅墓,”墓冢依山构筑,左右各配一六角亭。墓碑上刻“汉王陈友谅墓,”墓前立有高大石碑坊,坊额正面题“汉江先英,”背面题“三楚雄风”。整个墓地掩映于疏林间,颇显幽静肃穆,除了偶尔有几声鸟啼,四处却是静谧无人。据史料记载,此人为元末沔阳人,出身渔民,曾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任元帅、平章之职,元至正二十年,他杀害徐寿称帝,建都江州,国号汉,年号大义。

    次年,迁都武昌,元至二十三年,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中流而死,归葬于此。翌年,朱元璋进驻武昌,亲临致祭!并书“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此刻,袁大人稍微深思了一下,便吟了一首五言绝句道:

    一腔热血洒,万朵碧玉花;

    白骨早入土,英魂传佳话。

    原来,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未到武昌前,就已经听说了东湖的风光优美,既然路过此地,不看或许就会留下意憾!于是他们便赶去游览。结果到了那里一看,还真是湖光山色美极了!但见水面万顷,碧波荡漾,水鸟成群结队,渔舟穿梭如织,湖岸曲折,吞吐奇丽!据说,还素有九十九弯之称。二人看到湖岸巷汊交错,是大湖之外连小湖,小湖左右又有湖,然而还起伏隐现,复杂无比!真可说是东湖美景,名符其实。

    比如南岸,尽是山峦,山上山下,青松苍翠,云雾缭绕。其北岸,又荻芦含碧,渔舍井然。东岸则是,丛林吐秀,鸟儿喳喳。在湖的西岸,还有莲池鱼塘,亭台楼阁,再与湖水及山川互为映衬,则勾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游人到了这里就犹如进入仙境,即会如痴、如醉、留恋忘返。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两人,他们游览东湖看风景,就如走马观花一瞧而过,也根本就没有当误更多时间,然后,就在一家卖饭棚里打了尖,待吃完饭后就又上路了!有道是:

    二人有事懒观景,心中着急往前行;

    扬鞭催马忙赶路,总想快到郴州城。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袁耀文和曹旺表兄弟二人,离开了武汉后在途中,又经过了两三天的行程,这天中午,便来到了湖南岳州府。如果追溯渊源,曾有文献记载,此地原为巴陵县,自南朝宋至隋开皇九年,先后改县置州、路、郡,再到明洪武二年,又改州为府,所以也是一座历史古城。这里又为我国南北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城镇,还是三湘北面的关键门户!或许有不少人都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者知忧而忧,后天下者知乐而乐!”所指的就是岳阳西门城楼。

    据资料记载,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此后名声便大振。其楼高有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故岳阳楼为我国江南,最有名的三大楼之一,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相传,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杜甫有《登岳阳楼》诗曰: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东有鲁肃墓,东北隅还有小乔墓。在西门外,洞庭湖沙滩上有铁枷,两头呈燕尾形状,有八九尺长,尺许厚,重约万斤之多,上有三孔,原有五个。据说,是晋代吴人,以此物套铁锁练,拦江御敌时所用。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行走岳州,只是简单的浏览了一下,在此住了一夜,也就没有多逗留就走了。他们两人两骑又往前行了几日,这天正往前行走,远远看到前面有座城池,远见城墙高三丈,整座城楼有三层。二人便催马来到近前,一看城门上边写着“长沙府”三个大字,他们又放眼四下观看,但见城墙坚固,上面还有军兵把守。然而,外围四周是护城河,水面宽而深。城楼上边两层,匀是挑脊挂角,雕梁画栋,遍插旌旗。下面的城门洞前有吊桥,无论人或车马,都得走吊桥上通过。但见人们来来往往,有自城里出来的,也有从城外进去的,人们出出进进,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前面说过,明朝时候,外寇侵略,内乱频繁,又灾荒连年,四处狼烟!故而各地的城池,也都修筑得十分坚固。甚至有些地方,就连乡镇和一些大的村庄,为防战乱盗贼,也都深筑高垒,修了寨墙濠沟和炮楼,以防备在兵荒马乱时,居可派上用场。特别是州府以上的城池,都修有东、西、南、北四门,外边还建筑了四关,如京城国都的城门就更多了。像BJ就有九门九关,城墙一般都是外用青磚垒砌,内用沙子黄土夯实,在底层还用了石灰、沙土和糯米混合夯打,高有几丈,上边能跑马。并且还修有垛口,又方便于军兵,守城防卫!在城墙外还挖掘了又宽、又深的土堑壕沟,名为护城河,如果敌人要进攻!若没有船筏或浮桥,一般是越不过去的。

    然而,城门楼又叫敌楼,上边日夜有人防守!在城门口外还设有吊桥,吊桥则用铁索、铁练拉住通往敌楼。白天放下让人们通行,夜晚悬起防范匪盗,一旦打起仗来,把吊桥悬起就是屏障,可说敌人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休想进得去。这样一来,里边的人就可以死守城池,等待外部援兵到来!而直到现在,有些城市的古老城墙,都还仍然存在。据考证,长沙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春秋秦置长沙郡;战国时为楚地,又称长沙邑和长沙国;五代初,又改长沙府。袁大人与表弟曹宝玉,二人便催马进了城,然后,就随着人们行走在大街上,这时候,他们举目观看,但见一街两行,其商家店铺,是一家挨一家,而做小买卖和摆地摊的,是到处可见。

    比如还有卖米、卖面、卖葱、卖蒜,是针头线脑,百货杂物,以及旅馆、饭店、卖吃、卖喝、洗澡、割脚侍候人,是吃喝玩乐,烟花柳巷,应有尽有。其次,又有说书唱戏,测字、算命、观麻义相,以及卖大力丸和老鼠药。另外还有修鞋、补衣服,或补锅、锔盆、锔碗、星秤、焊茶壶,耍把式玩场子,是叫卖吆喝,人声嘈杂,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群中有男、有女,扶老携幼,丑俊俱全,有骑马坐轿,推车担挑,赶猪牵羊,背篓扯孩子!还有歪戴帽子、趿拉鞋,斜住眼睛看人和拎着鸟笼子的家伙。不用说,他们中有富、有贫,其中,就不乏有地皮流氓,纨绔子弟,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五色杂人,应有尽有。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两人,都是第一次来长沙,他们听说这里除了赶不上京城外,有不少地方都很热闹!也就是说,恐怕普天下还没有,几个城市能够超过它。既然是路过这里,也就在此玩两天吧!两个人经过商量,就先找客栈住了下来,准备要好好地逛逛长沙城,于是就找到了一家名叫,悦来客店住了进去。他们还和上回一样,也把坐骑寄存在客栈内,让店小二喂上好草、好料、照顾好,然后,他们就放心地出去逛大街。当天俩人便徒步串了几条街,之后,又听人讲城北湘春街外,有一处名为“开福寺”的庙院,在那寺的附近,是风景秀丽!明诗人李冕曾经赋诗一首,赞美开福寺说:

    最爱招堤景,天然入画屏;

    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

    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

    从客坐来久,花落满间庭。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两人也都很有兴致,他们还非要到那里逛逛不可!当二人还没有走到开福寺跟前,离老远就看见在寺前,已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等到得近前一看,两人才都明白!原来那里正在唱戏,听人们讲:“此剧种为湖南花鼓戏,也属三湘大地上的民间小曲”。看那台上的演唱者,则是一女花旦,那演员要是一缷装,实际上早就是位,花残月缺的半老徐娘了,现在经过涂脂抹粉打扮,却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样。不过还真能显示出,她身材匀衬,阿娜多姿,美观大方!尤其是,在舞台上迈起步来,你还别说,也真美丽好看极了!则使台下的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动了心。

    然而,那台下又有很多人,都是聚晴会神,目不转晴,眼巴巴地望着那女戏子,甚至有个别人都看傻眼了,就连从他们嘴里流出了口水,只往下滴自己都感觉不到。所以有人就讲:“说书唱戏的像疯子,在台下听戏的如傻子,因为他们都为古人担忧!”还有人说:“凡是戏子都会装,又补称为假做作。比如一般剧情又都是,歌颂才子佳人及帝王将相的戏,不是反映宫廷之事,就是官场里的斗争!再不然就是民间生活,一般也都与百姓疾苦紧密相连。从古至今,不论何时何地,都是与官府的统治分不开!所以文艺戏曲的本身,就是一种说教宣传,其目的就是在教育和感化,天下的苍生大众。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两人,本是路过这里,既然来到了跟前,就须稍微停留一会,不妨瞄上几眼看下热闹。此刻就听那台上的戏子,嗓音十分清脆,而且是婑婉细腻,字正腔圆,以意传情,声情并茂,也唱得特别动听。而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俩人都是北方佬,人们好说南蛮子、北胯子,俩人又都不识戏,就像人们常讲的一句口头禅,洋鬼子看戏——傻眼!又为傻脸。因为北方和南方风俗民习有别,语言又不通,他们二人听了也不懂!换句话说,就是不明白人家唱的是啥戏啥内容。再说,他们来这里主要是游览参观开福寺的,也没有闲情逸致那份心,便就悄悄离开了人群,向寺院那边去了。

    表兄弟俩离开唱戏会场后,很快就来到了寺院外,只见那山门上方写着:“古开福寺!”石联上又写:“紫微栖凤,碧浪潜龙”。有史料记载:此开福寺为五代时,楚王马殷所建。其子马希范又建会春园、嘉宴堂、袚楔亭等。宋人张拭曰:“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署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瓦砖,皆鸾凤之形。”二人进入寺院后,就看到里边,殿宇规模宏伟,主要建筑有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山门、亭台、楼阁等,历史上由于战火兵灾,这里也是时修、时毁!有道是:

    二人路过长沙府,顺便去游开福寺。

    注足先听花鼓戏,后进寺院追往昔。

    欢喜而来悻悻去,欲望满满收获低。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俩人,当天只逛了长沙城内和开福寺天就黑了,二人只好回到客栈休息!当晚又询问了店掌柜的,在长沙附近,还有什么地方比较好玩。店主人就告诉他们说:“这长沙城为三湘首府,西面紧邻湘江,隔江西岸便是岳麓山,也被人们称之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南北朝刘宋时的《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周围有好几里峰高百丈,层峦耸翠,山涧幽深,碧嶂屏开,秀如玉琢。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古迹可寻,犹其以岳麓书院、麓山寺、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为最有名,如果来到长沙府不去逛逛岳麓山,那才是最大的意撼!”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俩人一听,就对此很有兴致,二人也来了情绪,便把店家说的话,全都记在了脑子里。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两人,起了床待洗漱完毕,到街上吃了早饭后,就向人们询问了路径,便出城从江边乘渡船、过湘水、去游岳麓山。等船到对岸后二人下了船,准备先到岳麓书院看看,当他们走到跟前时,但见书院左侧有一石碑,上面的字又刻得特别漂亮。原来,就在唐开元十八年,由书法名家李邕,为岳麓山寺所撰写,因李邕曾任职过北海太守,此碑又叫“北海碑”。额题:“麓山寺碑”四字,方篆阳文,碑文行书,共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字,总计一千四百多字。历述由晋至唐,麓山寺历代建庙,及禅师传法的情况,其笔力雄健,也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在碑阴面,还有宋元人题名若干处,最有名者是北宋书画家米芾,他是在元丰三年所刻题名。袁大人看完碑文嗟叹不已!他表弟曹宝玉只是在旁边,傻愣愣的陪着他,接下来,两人就走进了岳麓书院。

    实际上此岳麓书院,本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为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到天禧二年,宋真宗赐以“岳麓书院”门额,也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南宋理学家张栻、朱熹到此讲学,从学者千余人,时有“潇湘洙泗”之称。书院前厅左右两个壁上,石刻“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说,为朱熹所书。附属建筑有文昌阁、御书楼、君子堂、濂溪祠、湘水校经、自卑亭等。二人看完出来,心里都是豪情满怀,他们便开始攀爬上山!此正是:

    久闻岳麓山中游,凌云壮志雄纠纠;

    攀爬上山观风景,锦绣河山万千秋。

    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二人来游岳麓山,虽然不像在长沙城内喧嚣闹市里那样,可也是人来人往,穿梭如织,凡是来这里的人,又大都为文化人,大家尽懂得文明礼貌。待二人上山刚爬到半山腰里,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这时候,就见前方有一寺院,不用说二人也知道,肯定就是“麓山寺!”因为他们在上山以前,都已经向别人打听过了。当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俩人,走到近前举目观看时,但见山门上的对联书写着:“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据说,它始建于晋泰始四年,也是长沙最早的一座佛寺,寺内有“玉泉,”寺后还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名曰“白鹤泉,”其水清洌甘甜,冬夏不涸。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二人,出了麓山寺又都是怀着凌云志,就直奔山顶上爬去,当到了山巅之处,就见上面耸立着一块,有一人多高的石碑。其碑文共有九行,每行九字,总计七十七字,由于字体离奇很难辩识,末行空四字处有寸楷书“右帝禹刻”四字,原来,则是南宋何致所刊。

    相传,此碑是南宋嘉定五年,何致来游南岳,闻樵人说:“峋嵝峰石壁上有数十字,致疑为禹王碑,”何致让人引路来此看之,摹其文刻于岳麓山巨石上。内容主要是叙述赞誉,禹接受舜帝治水命,日夜奔波三山五岳,疏浚大川河流,治平洪水的功绩。袁大人书读的也多,知识渊博,游完岳麓山以后,他是感叹不已!有道是:

    自从盘古开天地,历史绵绵似长河。

    华夏故事千千万,岁月漫漫路蹉跎。

    回味以往说古人,触景生情便琢磨。

    袁大人看完了石碑就不由叹息起来!而他表弟曹宝玉则是愣头愣脑,只觉得好玩和开心!故而,两个人想法就不太一样。二人在岳麓那里游玩了大半天,待过了江回到城里时,天都已经黑下来了!一天的行程虽然疲乏劳累,但二人都很开心。当晚又在店里住上一夜,到了第三天一早,袁大人和表弟曹宝玉,两人起床后先去吃了早点,这时候店家也把他们的马给喂饱了。袁大人让表弟曹宝玉,到柜上结了账以后,二人便牵出马到外边,搬鞍认镫上了坐骑,接下来,就顺着大街出了长沙南门,又继续催马一直往南走!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