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诸道承心 » 第五章 强势打脸

第五章 强势打脸

    循诵习传难为师,自掘坟墓悔意迟。

    书屋虽避风吹雨,满腔愤恨意难平。

    风水轮流转,此刻,颜陵终于体会到王诩刚才那般处境,骑虎难下。

    唯一不同的是,王诩是成竹在胸,他却有些忐忑不安。

    若按以往,一个十四岁少年提出的问题,不值一哂。可经过刚才一事,他竟心底升起一丝畏惧。

    “颜塾师,让这小子看看你本领!”

    “颜塾师可是咱莫镇第一算术舌耕。”

    “.....”

    围观百姓唯恐天下不乱,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七嘴八舌,让此刻的颜陵很是心烦。

    “好,让我指点你一二。”事已至此,颜陵只有硬着头皮,毕竟王诩所问是他最擅长算术,多少还是有些底气。

    “有垣厚十三尺,双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日六寸。大鼠日半增,小鼠日倍减。”王诩笑了笑,“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颜陵听完,面露喜色,不由心中大石头落地。此题曾在典籍见过,刚欲回答,不由一愣,

    “你这题怎么跟书上的不一样?”

    “这就是你的答案?”王诩看着颜陵,故作惊讶。

    颜陵擦去额头的汗珠,咽了咽口水,良久,也没说出答案。

    “颜塾师还真是循诵习传,不求甚解啊,学生佩服佩服。”王诩看似夸赞,实则讥讽颜陵死读书,照本宣科。

    “颜塾师,你到底行不行啊?”

    “这么大岁数,要不要脸,没本事开什么私塾?”

    “这就是个大骗子,退钱!”

    “误人子弟....”

    周围百姓开始推搡,若不是没人打头阵,恐怕早就冲上去了。

    旁观的几位塾师更是幸灾乐祸,已然心中开始盘算,回去抢学生了。

    颜陵恼羞成怒,盯着王诩,大喝道,“王诩,都是因为你!”

    似乎早已忘记是他最先挑起事端,王诩不过反击而已。

    只见颜陵单手握拳,已然冲到王诩身前。

    王诩面不改色,心中思索,按理王家暗中应该会阻止才对。

    颜陵虽一介文人,但也有凡武三层的修为,可不是王诩如今能抵挡住的。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中传出一声冷哼。

    “哼!”

    只见颜陵的身躯宛如撞在墙壁,瞬间被弹飞出去。好巧不巧,正好砸在“春风化雨”的牌匾之上。

    噗。一口鲜血喷出,颜陵脸色有些涨红。

    “若依我之前的脾气,你早就死了。”

    人群中,走出一老者。

    斑驳白发,一丝不乱,虎目炯炯有神,剑眉直插两鬓。挺拔身躯,背负双手。一袭粗麻长袍丝毫掩盖不了其威武之气。

    “咦,这不是城南书屋的公孙先生吗?”

    “对啊,这老头不是个文弱书生吗?咋这么厉害?

    平时抽簪散发,浑浊双眼,佝偻身躯,若非相貌,简直判若两人。

    王诩从周围百姓议论中,得知眼前老者名叫公孙起,是城南书屋的掌柜、。尊敬的会叫声公孙先生,还有直呼老头的。称谓嘛,因人而异,掌柜平时都是笑呵呵,从来也不在意这些,丝毫没有文人身上那种酸腐气。

    传闻是曾在王都做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罢官,也有人说是大考失利,心灰意冷之下回到镇上开了书屋。

    只是这镇上能读得起书的都是富贵之家,家里的藏书比他这个书屋还要多,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连温饱都成问题,更不会花钱到他这买书,所以生意很差,平时靠替人写写文章字条,逢年过节,替穷苦人家写写对子红纸,勉强维持生计。

    “文人?这明明是个久经沙场的将军。”

    王诩见公孙掌柜那不凡的气质,心想。但步伐不停,走到公孙掌柜面前,“多谢公孙先生出手相救。”

    “举手之劳。”公孙起摆了摆手,说完,便转身离开。

    王诩见此,丝毫没有犹疑,跟了上去。

    那几个塾师很是欣赏王诩,本欲打算攀个交情,但看了看那公孙起,又有些胆怯,毕竟还有个人还躺在地上。

    门吏见人走了,这才敢将颜陵搀扶起来。颜陵面色深呼几口气,稍稍有些好转。

    颜陵也非蠢笨之人,只是一声就能把他弹飞的存在,不是他能惹得起的,心中根本升不起一丝报复的念头。

    几个塾师见颜陵气若游丝的模样,不免兔死狐悲起来。“颜陵,你没事为难个孩子干嘛?”

    颜陵如今,真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看着周围百姓恨不得吃了他的模样,他缓缓看向几个塾师,“他就是王家那个弃子。”

    “什么?!我说这名字怎么如此熟悉。”

    “莫非是王家让你...”

    几个塾师面色一变,都是些人精,转眼便能想通关键。不免暗自庆幸刚才没有接触王诩,王家那样庞然大物,可不是他们这些小人物惹得起的。

    几人看了看颜陵,连忙说道,“好好休息养病,我们不打扰了。”

    说完,便急冲冲跑了。

    颜陵能如此好心提醒他们,无非是想投奔自保,毕竟如今颜陵的名声毁了,这私塾估计开不成了。最主要的是,他们清楚,即便不知道王家什么想法,就单单让颜陵只是为难王诩就能看出来,王家无意杀王诩。刚才颜陵那个行为,谁知道会不会触怒王家,他们可不想受无妄之灾。

    颜陵看着几个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唯恐避之不及的模样,心中不免有些悔意。

    王诩跟随公孙起来到城南书屋。

    “如何?”

    公孙起看向书屋匾额。

    牌匾上,“一轨同风”四个字宛如蛟龙,让人不忍直视。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王诩缓缓解释道。

    “不对。”公孙起摇了摇头,走进屋。

    王诩身体一顿,不免有些疑惑。

    “进来吧。”

    书屋内陈列整齐,能看得出公孙起是个注意细节的人。

    王诩有怀疑过公孙起跟王家的关系,但很快便打消了这个想法,王家如此打压自己,甚至当街辱名。断不会再光明正大阻止颜陵行为,这样做无疑是告诉所有人王诩背后有大靠山。至于想缓和关系,那更不可能。父母之仇,仇深似海。

    “多谢先生出手相救。”王诩拱手行礼,“晚辈不打扰了。”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为什么不对?”公孙起问道。

    王诩身体一顿,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我老了,需要个人平时帮我抄写文章,偶尔招呼下客人。工钱不多,但够温饱。”公孙起看了一眼王诩,“平时没事,你可以随意看书。”

    说完,便闭上眼睛,不再理会王诩。

    王诩不想打扰公孙起午休,只是一拜,表示感谢。

    随后便蹑手蹑脚来到书架前,各种书籍种类繁多,甚至发现一些孤本典籍,即便王诩都也只是略有耳闻,不由面露喜色。

    冬去春来又一年,王诩每天往返两处。书屋的生意很差,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王诩有大部分时间在看书,起初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公孙起却丝毫不在意,反而对这个勤奋好学的少年很是欣赏。

    “小诩。”这天,公孙起收拾着桌上的书稿,看着蹲在书架旁正在看书的王诩说道。

    “先生。”王诩将书合上,起身走了过去。

    “这是你这段时间替我抄写文章的报酬,一共五两三钱。”公孙起从怀里拿出一个灰黑色的破旧钱袋,上面打着补丁,掏出几个碎银,递给王诩。

    这些钱在镇上足够一个普通人省吃俭用过上半个月的。

    “先生,我都没有报答你的恩情,又怎么能收取报酬。”王诩连连拒绝。

    王诩是个恩怨分明之人,从不亏欠。即便欠几个包子也要记录详细,势必偿还。可公孙起的恩情,实在是太重了。

    “拿着吧。”公孙起执意递过去,“你还年轻,多吃些总是没错。”

    王诩每晚去林间挖些野菜充饥,或是雨季过后去采些蘑菇去镇上市集叫卖,换些面食。

    “多谢先生。”

    公孙起点了点头,他无亲无故,孑然一身。渐渐也把王诩当做自己的子侄看待。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如今,你明白了吗?”公孙起眼中满是期待。

    “先生指的是志向,晚辈说的只是字义。”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王诩已然明悟。

    “好。”公孙起连连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即便公孙起阅人无数,见过太多青年才俊,也不由感慨,王诩悟性天资无可挑剔,尤其是谦逊的品格,更是难能可贵。

    “小诩,今年多大了?”公孙起端坐在座前,示意王诩坐到旁边。

    “十五。”

    “年轻真好啊。”公孙起感慨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王诩一愣。

    报仇!父亲一辈子秉承家族为重,结果却蒙冤扣上一个“弑父”的罪名,被逐出王家。母亲为保护他被杀。身为亲子怎能苟活?可如今已然是废人一个,又能干什么?一时之间,不免有些迷茫。

    看着王诩眉心那宛如闭眼的伤疤,公孙起缓缓问道。

    “听说过九州之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