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45章 信臣

第45章 信臣

    中午吃过午饭,休息一个小时,侍卫们的继续训练。

    姒安新一轮挑选侍卫的工作才开始。

    果然如李克所说,不是每个庄子都有公羊季那样的优秀人才。

    这个庄子的负责人虽然也想讨好两位姑爷,但奈何平时的管理水平就那么点。

    整个庄子的适龄青年都到了,姒安挑挑拣拣半天,就选中一个,其他都不符合要求。

    李克选中的人也只有一个。

    这个结果,让姒安对后续挑选的期待,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李克笑道:“小师弟,你的心态还不够稳。你不了解高家的庄子,我了解,我都不慌,你急什么?后面还有得挑,到了合适的庄子,我会提前告诉你。”

    姒安想了想,是这个道理,不再焦虑,看得李克信心满满。

    以后去杞国,和这样的君主打交道,对于臣子来说,是上天的恩赐。

    除了第一个庄子,高傒一行人需要从头开始准备,视察后续的庄子,他们更像是考察团。

    很多事情,庄子负责人已经安排好了,他们只需要看一看收成,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

    别看工作简单,但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庄子,若是家主不来视察,就是不重视,庄子管理者会因此懈怠,高家的恩情无法亲手落实到每个人手上。

    若是负责庄子的负责人有异心,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打击是很大的。

    财产损失都是小事,失去人望才是大事,那是家族衰落的象征,别的家族看到,便会群起而攻之。

    很多家族的消失,都是走的这条道路。

    这也是这个时代家臣文化昌盛的原因。

    秩序还没完善,权利没有约束,只能依靠家臣这种特殊身份帮助管理家族的产业。

    到后来汉朝,将军的私人部曲,就是这种身份的演变。

    随着政权、家族权利的规范管理,儒家思想堕落为统治者禁锢大众思想的鹰犬。

    反抗与自由的意志成为曲解的“君君臣臣”的囚徒。

    家臣才逐渐失去价值,消失在历史之中。

    再一次被高子虎抓壮丁以后,来到第四个庄子。

    姒安不和大舅哥一起玩,去跟着高傒学习管理。

    虽然以后他有李克、粟这些人帮助他治理杞国,但姒安还是想学习基层的管理。

    能不能用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基层管理的运行逻辑,以后住在都城里,很少出来走动,被骗才能及时发现。

    第四个庄子是李克大力推荐的,姒安也看出来了。

    一个庄子发展好不好,每个细节都是答案。

    从粮食收割、运输、统计、晾晒……

    姒安跟着高傒全程走一遍,这个庄子负责人的能力水准,姒安就差不多了解了。

    晚上宴会结束以后,庄子负责人专门来拜见姒安和李克,询问人员需求。

    这一点,是上一个庄子的负责人没有的行为,也是能力最直观的体现。

    都想讨好姑爷,但能力决定了,他们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

    人的差别,就是在这些点点滴滴中产生的。

    第二天一早,养好精神的青年被挑选好,送到李克和姒安面前。

    这一次李克挑了六个,将近三分之一。

    姒安也选了四个,侍卫总数来到十一人。

    “小师弟,后面还有两个管理很好的庄子,在这次出行的最后两站,你现在只差九个人,后面四个庄子,除非看到特别优秀的人才,否则我建议你不要挑,最后两个庄子绝对够你挑满九个空缺。”

    李克的话就像预言一样,后续连着三个庄子,姒安一个人都看不上,高傒视察的时候,也很少出现笑容。

    但他没办法,人才就那么多,高家也是嫡系人口稀缺。

    若不是高子虎已经有两个儿子,高傒都得操心高氏的传承了。

    别看这三个庄子在姒安眼里一团糟,在这个时代,都算可以了。

    还不到千分之几的识字率,不能指望所有庄子都有能人。

    来到倒数第三个庄子,情况好一些,但也不多。

    姒安犹豫再三,决定带走一个。

    这个脱颖而出的人,足够强壮,脑子好使,行事规矩,和前面十一人相比,都是很特殊的一个。

    姒安相信就算后面两个庄子,遍地是人才,这个人也是最优秀的那一批。

    李克一个都没选,他在等最后两个庄子。

    去往倒数第二个庄子的路比较远,上午十点高傒就通知所有人出发。

    中午十二点找树荫休息一个小时,然后接着赶路。

    当太阳最后一丝光芒消失在地平线上,他们才来到庄子门口。

    这个庄子比前面的都大,几乎是前一个庄子的两倍。

    庄子虽大,里面却不显得杂乱,土路上不见坑洼,没有新填补的迹象。

    没有临时收拾的痕迹,想来这个庄子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子。

    李克说的不错,这个庄子果然有惊喜。

    李克从进庄子大门开始,就一直在观察姒安,看到姒安不断点头,作为介绍人的李克也与有荣焉。

    “怎么样,这个庄子不错吧?”李克问道。

    “让人眼前一亮,大师兄可知道这个庄子的负责人是谁?”

    “不仅知道,还很熟悉。”李克说。

    李克算是高家家宰的侄子,高傒的亲传弟子。

    身份决定了,高家稍微重要的人,李克都熟悉。

    他嘴里的熟悉,必然是关系不错的那种,如此一来,姒安大概猜到负责人的身份了。

    “他和家宰先生什么关系?”姒安问道。

    李克竖起大拇指,“他的儿子,我见到了也得叫一声哥哥。”

    “你那么自信,难道是,事先和他联络过?”

    “你怎么知道的?”

    “猜的。”姒安笑道。

    见姒安要走,李克拉住他问道:“怎么猜的,告诉我。”

    “换位思考。”姒安说。

    “换位思考,什么意思?”

    姒安甩开李克的手,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两个大男人,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假如我是你,我会怎么办。”

    姒安不喜欢和男人拉扯,李克是知道的,甚至慢慢变得和姒安一样。

    姒安是对同性恋过敏。

    李克则是认为,和所有人保持距离,是对姜语爱的见证。

    这个时代的同性恋确实不少。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就是男人写给男人的。

    虽然不知道现在这句诗出现没有,但这个时代的风气就是如此,不会批判,也不赞同,一副习以为常的态度。

    “然后呢?”李克继续追问。

    “你没有在庄子里长久待过,不可能记得庄子有多少适龄青年可以挑选,但你依然敢向我保证,最后两个庄子有足够的人,只能说明,你有确切消息。”

    姒安除了小师弟的身份,还有未来国君的身份。

    李克是预定的臣子,姒安换位思考,确定自己不敢张嘴就对自己的君主胡诌,起码要调查一下,心里有底才说,否则宁可不说。

    以李克的聪明,这种错误自然不会去犯。

    当李克说起这个人他很熟,答案就确定了。

    “后来你说,和负责人不仅认识,还很熟悉。不就是在说你们完全有可能通信吗?”

    “原来如此,”李克点头,小声说,“有你这样的君主,以后的活可不好做。”

    “不应该是更好做吗?”姒安反问道。

    “太聪明了,不好骗。”

    “不骗不就好了?”

    “有不说谎的朝堂吗?”李克问道。

    “有。”姒安想都没想就回答了。

    李克愣了一下,“有坦诚相待的君臣吗?”

    “有。”

    “在哪里?”

    姒安着重看了李克一眼:什么时候成的杠精,我怎么不知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姒安没有例子,只能现编。

    李克用力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