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河阳寺 » 第七章 双味果

第七章 双味果

    汤城距长安一千里,卢苍雨当天下午从汤城出发,一路快马加鞭,昼夜不停,每二十里换一次驿马,第二天晚上便进入长安,把刘晏的书信交给了郭子仪。郭子仪撕掉火漆,拆开信封,先看了刘晏的亲笔信,不由地嘴角微微上扬,然后抽出另外一张纸,只见上面写道:

    春游赋

    春风煦而日暖兮,催草木之向绿

    双鹊飞而回绕兮,饮流水于清渠

    游而不知所往兮,沿汤河之逶迤

    信步而迷北岸兮,铺芦苇以暂息

    犬侧身于傍卧兮,鼾轻微而警惕

    日落尺而风停兮,欲行猎而衔衣

    射遮天之高鸟兮,钓吞舟之大鱼

    牵黄犬以逐兔兮,尽李斯之所欲

    登高树以南顾兮,观汤城之秀丽

    乘青云以更上兮,望东海之归墟

    彼锦衣与玉食兮,皆重负而可弃

    抛利禄与势位兮,轻其身随我去

    愿此乐久长存兮,日永昼而无西

    右下角署名:汤城杨修远

    尚完看完时,郭子仪已点头五六次,待看到最后,以手指弹纸数下,眉目含笑地对卢苍雨说道:“你以为如何?”

    卢苍雨连忙走上前来,答道:“恕下官才疏学浅,有两句不甚理解,还请令公指点一二。”

    郭子仪说道:“哪两句?”

    卢苍雨在来长安的路上已将此诗熟记于心,此时便背诵道:“牵黄犬以逐兔兮,尽李斯之所欲。李斯之所欲,指的是什么?”

    郭子仪说道:“李斯原本只是一个掌管文书的地方小吏,后来协助秦始皇战败六国,一统天下,身居宰相之位十几年,最后赵高将其构陷下狱,被判街市腰斩,李斯临死前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起去打猎捉兔子,但已经不可能了。然后与其子抱头痛哭,随后被杀,诛灭三族。”郭子仪捋了下胡须,喟然长叹一声,又说道:“李斯一生雄伟壮阔,比起我等的经历要奇丽的多,这样一个放眼整个历史都少见的大人物,临死前怀念并不是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而是悠哉悠哉的惬意岁月,真是让人叹息不已。”

    卢苍雨也知道,但凡功高震主之臣,鲜有善终者,臣子若权力太大,与君权成相抗之势,其结果要么是臣子废掉君主,要么是君主诛杀臣子,能相安无事者少之又少。而此前郭子仪已隐然有这种势力了,所以才被削兵权,置闲官,居长安。杨修远的这句诗之所以郭子仪感慨万千,也是因为物伤其类罢了。想到这里,卢苍雨不免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闹的郭子仪心绪起伏,便想岔开话头,于是赶紧说道:“还有第二个不解之处,乘青云以更上兮,望东海之归墟,不知这归墟在何处?”

    郭子仪继续解释道:“《列子·汤问》里有这么一段:渤海东边有一条巨大的海谷,深不见底,地面上的所有江河和天上的银河日夜不停地往里面注水,但是千万年以来,这海谷的水却没有增加一丝一毫,可谓深不可测,这个地方就叫归墟,是一切水终结的地方。杨修远家乡的汤河虽然很小,但最终也会流入归墟,所以他才会向东望去。”

    卢苍雨听的连连点头,赞叹道:“下官是个粗人,想不到这字里行间会包含这么多深意,今天实在是令公这里学到了。”

    郭子仪笑着摇了摇了头,说道:“我又何尝不是呢,这诗的最后几句,写的可不就是现在的我么?”说罢,朝卢苍雨挥了挥手,“你回去告诉刘晏,杨修远的事我自有安排。”

    “下官告退。”卢苍雨朝郭子仪作了个揖,正欲退去。

    “等下。”郭子仪突然叫住卢苍雨,卢苍雨连忙站住,又上前几步,听得郭子仪又说道:“崔瑶的祖父崔日用是宰相,曾经辅佐玄宗皇帝诛杀太平公主,立有大功,崔瑶出身名门,为什么一个人在带着儿子住在汤城?”

    卢苍雨说道:“刘晏刘大人也和下官讨论过这件事,未能明白缘由。不过,汤城的人都不知道崔瑶是宰相之后,甚至杨修远似乎也不知道,看来她是有意隐瞒,不想引人注意。”

    郭子仪沉吟片刻,说道:“没事了,你回去吧。”

    卢苍雨又作了一个揖,便退了出去。

    刘晏一行人离开后,汤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孩子们照常去河阳寺上课,学习经史子集,来河阳寺上课的都是汤城的孩子,惠施不点名,不考试,不责备任何人,诸事皆随各人意。于是孩子们或来或不来,或学或玩,也乐得自由,故而自从开了这个学堂,河阳寺已成了汤城最受孩子欢迎的场所了。

    有些好学的的香客,礼佛之余也会到禅房听惠施讲课,惠施之前已和县令曹德宝约好,只讲儒家经典,不讲佛学,惠施每日只是信马由缰,凭着记忆讲学,想到哪里便讲到哪里,这一日讲的便是《诗经》中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诗讲的是春秋时有一位大夫路过周朝的旧都镐京,发现这里已经成为田野,天子曾经居住的宫殿如今长满了庄稼,他慢下脚步,悲从中来,旁边有人看到了他,理解他的人知道他内心充满了忧伤,不理解他的人以为他在寻求什么。他仰天长叹:究竟是谁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镐京是哪儿?”一个陌生的声音问道,这声音不过十五岁。

    惠施答道:“镐京就是现在的长安。”

    那声音又问:“那现在的长安会变成这首诗里的镐京吗?”

    惠施愣了一下,他没想到一个孩子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了一下,说道:“宫殿桑田,轮回互转,这其中的关键之处便在于用人,所用得人,桑田变为宫殿,所用非人,宫殿变为桑田。”

    那声音又说道:“学生明白了,谢谢老师。”

    这孩子的声音之前从来没有听到过,惠施断定这人是第一次来河阳寺,便问道:“孩子,你从哪里来?”

    那孩子答道:“长安。”

    “哇,长安!”屋里的孩子们发出一群惊叹。

    只因这些孩子自打记事以来,兜兜转转好多年,一直在方圆十里以内,邻近的城镇都没去过,京师长安对于他们而言就更像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了,如今身边却有人来自长安,于是他们一窝蜂地围了过去,七嘴八舌的问起了长安:

    “长安大不大?”

    “长安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

    “你在长安,一定见过皇帝吧?”

    “皇帝长什么样?”

    “你去过皇宫吗?”

    ……

    那孩子被大家这样连环盘问,有点不知所措,自己一句话还没说,口水倒是被喷了满脸,他抹了一把脸,眼珠一转,说道:“谁先闭嘴我就先回答谁的问题。”

    就像是被“吱”的一下施了定身术似的,大家立即都闭口不言了,有些年纪小的还用双手捂上了嘴巴,生怕自己发出半点声响,滴溜滴溜的大眼睛盯着这位来自京都的少年,想他能最先回答自己的提问。

    趁着大家安静了,那孩子便开始回答刚才的那些问题:

    “长安大的很,不仅是咱们国家最大的城,比外国的城也都要大。”

    “长安是有很多好吃的,五湖四海的美食都有,还有很多外国才有的稀罕玩意儿,比如香蕉什么的,软软的,甜甜的,剥了皮就能吃,可好吃了。”

    “……”

    大家又叽叽喳喳的问了很多事情,这孩子都一一作了解答,俨然已经成了除惠施之外的另一名老师了,就这样问来答去,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

    此少年不是别人,正是郭子仪的的儿子郭暧,他近来频频听父亲说起汤城杨修远,又见其诗词简约淡泊,神意自若,隐隐有超然世外之感,也对此人大为好奇,后来知道父亲想召杨修远入京,为己所用,便自告奋勇,称有办法带杨修远回来,郭子仪大喜,摸着他的头说:“郭家有后。”

    郭暧稍做准备后,隔日便带上了几个亲近随从,骑马东向,直奔汤城而来,入城后先闲居了几日,打听到河阳寺的主持惠施在开堂授课,讲述的却是经世致用的儒家经典,不由地十二分好奇,这日便登门听课,不想自己一语之后,竟引起满堂骚动,他此番前来汤城本不想引人注目,这么一闹,很是后悔,随后抽了个空便起身开溜了。

    当晚,郭暧带着随从步行至杨修远家门口,示意随从止步,自己独身进入院中,此时崔瑶、杨修远、李道、温路漫四人正在吃晚饭,看到来自长安的客人拜访,连忙迎至桌前,招呼着一起吃饭。

    杨修远等人在家连续吃了几天鹿肉,也是腻了,今晚本想换换口味,于是做了小米粥和腌萝卜,但是突然来了客人,便又摆上了鹿肉,以示郑重。郭暧也不客气,坐下便吃,并且连连称赞崔瑶厨艺了得。

    吃饭之间,杨修远便讲了今天下午在河阳寺的事情,着力夸奖郭暧博闻多见,崔瑶并不说话,只是点头微笑而已。

    饭罢,郭暧招呼随从上前,取出三个果子放在桌上,果子拳头大小,表皮金黄,郭暧指着其中一个说道:“这是双味果。”

    李道拿起一个,掂量了掂量,感觉和同等大小的梨子差不多重量,问道:“怎么叫做双味果?”

    郭暧说道:“这果子非常奇特,若是这样直接啃着吃,是什么味道也没有,如同吃水一样。”说着,他示意李道吃一口。

    李道也不谦让,张嘴就是“喀嗞”一口下去,嚼了几嚼,说道:“嗯,啥味儿也没有,就感觉在吃软软的冰块,水分倒是挺足。”其他人也都分别吃了一口,发现确实如此。

    郭暧从随从那里拿过一把镔铁短刀,将桌子上的一个双味果摆好,横竖各一剑,两下刨为四块,拿起其中一块,递给李道,说道:“倘若用铁器切开,这果子就是酸的。”

    李道不信,心想世间哪有这样的怪事,于是接过便啃了一口,这一口下去不要紧,李道急忙吐了出来,哇哇叫道:“啊!酸死我了!”

    温路漫猜测是郭暧在剑上涂了醋,所以才会这样,便也拿起一块,在剑锋没有碰触过的那部分轻轻咬了一小口,饶是这一小口,也酸的她牙齿打战,浑身哆嗦,也和李道的一样赶紧吐了出来。

    郭暧哈哈笑道:“还没完呢,既然叫双味果,这才一味,还有一味。”说着,他从随从那里取过一把紫光檀木刀,紫光檀乃是木材中最重硬者,虽是木材,但磨制成刀也锋利无比,与金石相击铮铮有声。郭暧和刚才一样,用这把木刀把第三枚果子也切了四块,双手呈于杨修远,说道:“尝尝看。”

    杨修远迟疑地接过来,不知这回的果子是什么味道,放到嘴边,试探性的舔了一下,感觉舌尖融入蜜糖中一般,甘甜冷香的味道直扑而来,这甜味醇厚浓郁,实乃生平所未见,一口便把剩余的果子全吃了,大呼过瘾。

    崔瑶、李道、温路漫也都吃了一块,纷纷赞叹美味,同时又惊讶于这双味果的奇特。

    郭暧将剩下的双味果拿在手中,从容说道:“今日下午惠施讲课时说,京都或为宫殿,或为桑田,没有别的原因,只在用人,我实在觉得这是至理。”说着,郭暧眼睛盯着杨修远,“这双味果便如同大唐江山,可甜可酸,就看是用什么来切,杨修远,不知你是要做短剑,还是木刀?”

    杨修远心中一震,没想到他最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着实让人意外,正不知如何作答时,郭暧便表明了身份,此次前来汤城,正是为国求才,邀请杨修远到长安国子学去读书的。

    面前此人居然是大名鼎鼎郭子仪的儿子,而且要让杨修远入读国子学,大家不由地惊愕万分,比刚才吃了双味果还要诧异。

    崔瑶早就看出此人不一般,一直静静的听他说话,猜测他的来意,等到这时才明白了,心中一阵欢喜,但崔瑶也知道其中的关节,并不敢立即相信,便说道:“国子学是我朝最高学馆,对生源要求极严,只有三品以上高官和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入学,你父亲封汾阳王,官居中书令,是王爵,又是三品高官,你自然是可以在国子学读书的,可是我们家无官无爵,平民而已,我儿又如何进得去?”

    杨修远只知道长安有个国子学,但不知道入学门槛这么高,不同地暗暗惊诧,却听到郭暧对自己说道:“虽然如此,那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杨兄弟不嫌弃我才疏学浅的话,可否愿意以伴学的身份,随我一起进入国子学?”

    “哦,伴学的话,应该就是书童了吧。”温路漫听明白了,抿嘴笑道:“书童也不错啊,只要能进到里面就好,国子学的老师都是博士,五品以上的高官,应该和惠施有不一样的授课方式吧。”

    崔瑶虽然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但郭暧来的实在太过突然,太过古怪,她不敢确定是福是祸,便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儿子的?”

    郭暧临来之际,刘晏私下找到他,教会了他如何说话,此时郭暧便按刘晏的授意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河边捡到诗的人原是刘晏,他换成了父亲的一个部下的名字,刘晏在西岗打猎之举,全城人都是见证,这个无法编改,郭暧便着重强调刘晏是受家父之命才来的,如此便全如刘晏所愿,所有恩德皆出自于郭子仪了。

    如此这般一讲,崔瑶明白了缘由,自是喜不制胜,一是为自己儿子的才华,二是为他能得到贵人相助,虽然如此,她也没有立即答应郭暧,而是说道:“兹事体大,今晚我和远儿商量一下,明日回复你。”

    郭暧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明日再来。”说完便带着随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