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河阳寺 » 第二十四章 红颜碎

第二十四章 红颜碎

    由长安东边打来的军队,正是李怀光所率领的晋州兵,因其地近长安,负有守护京畿的重任,其军械装备都是天下顶级,战力极强,尚结赞曾经在陇右与晋州兵交过手,虽吐蕃兵拼尽死力,也不能逼他们倒退一步,此时看到晋州兵到来,如何不慌?

    李怀光久为郭子仪部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就跟随郭子仪四处征战,战乱平定后郭子仪被削兵权,在长安颇受鱼朝恩的打压,他对此很是忿忿不平,一直想替主将讨回公道,前些日子听说吐蕃进攻泾州,料定泾州破防后皇帝会弃城而逃,重新启用郭子仪,那时他就已经在厉兵秣马了,每日派人出去刺探消息,探马不绝于路,出发和回程的斥候经常在路上相遇,后来的局势发展果然如李怀光所料,皇帝出逃,郭子仪重掌兵权,李怀光于是命令士卒枕戈待旦,伺机出动。

    第二日郭暧便已赶赴晋州,请求出兵,李怀光二话不说,当即倾巢而出,先率骑兵两万南下,三万步兵紧随其后。此时站在天门街东侧的正是李怀光的先头部队,以两万骑兵对抗吐蕃十五万大军,毫无惧色,先是一阵箭雨招呼,随即大队策马奔出,如流水过渠一般,两万骑兵沿着大街小巷直扑而来,而此时的吐蕃士兵人人满身金玉,行动不便,更有人将箭袋倒空,以便多装些财物,眼看唐兵突至,人人吓的失魂落魄,扭头就跑,尚结赞连斩三十名逃兵才止住了颓势。

    尚结赞知道,倘若李怀光到了,关外的其他救兵也必然不远,介时若被四面包围,围困在城中,这十几万人怕是要埋在长安了,于是他命令云丹稳住阵势,有序向西撤退。

    吐蕃大军退至城外时,尚结赞身边的侍卫忽然来报:“大宰相,唐朝公主从金光门逃向城内了,随同的还有吕月将。”

    “什么?”尚结赞吃了一惊,脑子一热,想也没想,拍马径直冲向金光门。

    云丹见吐蕃大军已经全部退出,城内尽是唐朝士兵,大宰相此去只怕凶多吉少,他立即带领身边的一百多名精锐士兵紧紧跟了过去。

    尚结赞骑着快马一路追寻,在西市追上了郑举举,见她正由十几名唐兵簇拥着向东走去,尚结赞大喊道:“李举儿,你这就要回去了么?”

    郑举举听到喊声,示意大家停步,回头见尚结赞骑在马上,浑身是血,满脸的焦急和失落,回想这几日的两人缠绵悱恻的时光,心中竟有些不忍,欲断了他的念想,便说了实话:“我不叫李举儿,更不是什么公主,我本名郑举举,是平康坊的妓女,此行就是为了拖延你们进军,如今你们退兵了,我自然要回去了。”

    尚结赞催马上前了几步,说道:“你的来意我本就心知肚明,对于你说你是公主一事,我其实也一直心有怀疑,只是没想到你是……”尚结赞犹豫了一下,又说道:“虽然如此,我说要带你一起回吐蕃,你也答应了的,为何此时又回了长安?”

    郑举举缓声说道:“你杀我百姓,烧我长安,还指望我和你一起回吐蕃,那怎么可能?再说……”郑举举低头沉吟片刻,苦笑一声:“妓女的话,你也当真么?”

    尚结赞本已负伤,此时被郑举举言语相激,胸中一热,吐出一口鲜血,想说点什么,却无从开口,犹然心存恋恋,想伸手挽留,却听到身后有利声呼啸而来,转瞬便见一支狼牙箭刺空而过,直直射入郑举举心窝,尚结赞惊骇不已,回头一看,只见云丹手持弯弓站在身后,刚才那箭显然是他射的,尚结赞大怒,举刀便要砍向云丹,云丹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嘶声喊道:“大宰相还要错到什么时候?”

    尚结赞一愣,长刀举在空中,迟迟不能落下。

    云丹神情惨然地说道:“这个郑举举先是延误我军半日行程,又在城门告破时气走吐谷浑,刚才又引得大宰相身犯险境,她三次误我大军,就是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的,此时杀她,已经算迟的了,然而大宰相依然执迷不悟,还要带她回吐蕃,她若到了吐蕃,惑乱君臣,不出十年,我吐蕃定被唐朝所灭!”

    尚结赞举着刀的手臂颓然放下,回头再看郑举举,只见鲜血顺着箭头涌出,白色的罗纱裙已被染红大半,郑举举痛晕在众人怀里,眼看是活不成了,而云丹此时全力往回拉扯尚结赞的坐骑缰绳,强行掉转马头,连同众人又杀了出去。

    众人见郑举举性命垂危,鲜血不停往外流,可是谁不知道如此救治,只是围着干着急,只听到她迷迷糊糊地低喃:“送……送我回去……”

    人群中有晓事的,知道郑举举的住址,便引领众人抬着她走向平康坊。

    此时在杨二家,杨妙儿的病情越发的严重了,温路漫束手无策,只能把遗留的汤药灌些喂她,另外再煮些稀粥食用,杨妙儿吃下十几口,反倒要吐出五六口,身体日渐虚弱。

    午后半响,杨妙儿听到院子里进了一大批人,吵杂着走向内堂,知道是郑举举回来了,想要起身,却无论如何也起不来,用尽全身的力气挤出一丝微笑,望向门口,却见郑举举浑身是血地被人抬了进来,她的嘴角惊颤了两下,瞬间挣扎着坐起来,扑向床外,温路漫赶紧上前搀扶,杨妙儿才没有摔到地上。

    郑举举也被人抬到床上,因失血过多而面色苍白,嘴唇哆哆嗦嗦地说道:“假……母,我吊着一口气……就是为了见你最后一面……”

    “你的事,我都听说了。”杨妙儿一手摸着她胸前的箭,一手抚着她额前的头发,心中万般凄然悲切,然而却强笑着说道:“世间万物,莫不先死而后生,只有事先定好了死期,如何死法,上天才会让我们降生,今天这支箭把你带走,二十年前,也正是因为冥冥之中有这支箭,你才能出生,生死有命,不差丝毫,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郑举举孱弱举起手,扶着杨妙儿的眼角,说道:“可是,假母你在哭什么?”

    杨妙儿刚才的强颜作笑,终于还是抵不住内心的悲苦,眼泪止不住往外流,她摸着郑举举的手,不言不语,只是痴然地看着她。

    旁边众人也都忍不住,纷纷大哭起来,饶是吕月将这样的铁血汉子,也是哭的稀里哗啦。

    郑举举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正是杨修远之前写给她的那首诗,纸片已经被血染成了红色,她颤微微地低声读了一遍,又说道:“我此行,不知是否能在青史留得两三行。”

    杨妙儿说道:“写史书的那帮人此时都在关外,郑举举三字能否青史留名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你此行已经强过了不知多少天下男儿。”

    郑举举说道:“送我这首诗的那位公子,我并不认识,听水月姑娘说,似乎是郭府的一位客人,且不管他是谁,我都想用一首诗回赠他。”郑举举休息了一会儿,鼓足了力气,继续说道:“

    君如青松妾如蔓

    栖栖瑶瑶河之畔

    依山凌风向水生

    非君不得入云汉”

    说罢,郑举举便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杨妙儿抱着郑举举,见她断了气,心情反倒平静了许多,说道:“你说你吊着一口气等着见我,我又何尝不是呢?”过了一会儿,杨妙儿又喃喃低语道:“谁人不死,何国不亡。”随后,她也跟随郑举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