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河阳寺 » 第二十五章 朱雀军

第二十五章 朱雀军

    李怀光把吐蕃军队赶出长安后,在皇城南部的朱雀门找到了郭子仪,郭子仪此时正在调遣兵力,以防吐蕃攻入皇宫,李怀光拉郭子仪至僻静无人处,悄声说道:“天子无德,摒弃社稷东逃,尽失民心,韩王李迥是皇上的小儿子,今年才十岁,因不受宠爱,留在宫里未能被一起带走。令公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罢黜一个皇帝,拥立一个皇帝,不过一句话的事情,倘若令公立李迥为帝,他年幼无知,必然事事听从于令公,介时令公……”

    “胡闹!”郭子仪怒目瞪着李怀光,大声训斥道:“我看你的脑袋是不想要了!”

    李怀光见郭子仪大发雷霆,知他无心背叛朝廷,连忙退到一边不说话了,被郭子仪喷了一脸的口水,也不敢擦。

    郭子仪怒意未消,转头见孙全胜站在远处正向这边张望,似乎有事,便招手唤他过来,孙全胜见状,便一路小跑而来,他后面还跟随着两个禁军士兵,押着一人,孙全胜指着那被拘押的人,向郭子仪说道:“这是五坊小儿王甫的手下,吐蕃攻入长安后,他们趁机作乱,跟着吐蕃人一起抢夺百姓,已被我斩了好几个,活捉一人,带回来听候令公发落。”

    那人此时已吓的双腿发软,瑟瑟发抖,若不是由两个士兵驾着胳膊,此时怕是已瘫倒在了,郭子仪瞥了他一眼,说道:“王甫现在何处?”

    那人慌忙答道:“王大人……啊呸!王甫那老贼带领我们几个在东市抢了几个胡商的一车香料,藏在了青龙寺,又命小的我回到东市继续搜罗值钱的物事,我才到东市,就不幸……却不料被孙将军捉到,倘若那王甫没有离开,此时应该还在青龙寺。”

    郭子仪示意两个禁军松开那人,说道:“现在放你回去,让王甫来见我。”

    那人已亲眼见自己的好几名兄弟被孙全胜射死,此时见郭子仪饶他不死,大感意外,急忙说道:“是是是!”然后扭头就跑,连滚带爬奔向新昌坊青龙寺方向。

    王甫此时正在青龙寺,看着那满满一车的樟脑、龙脑、麝香,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能卖多少钱,却见属下屁滚尿流地跑来,说郭子仪相召,王甫愕然呆立,不知如何是好,下面的人也都乱成一团,没一个有主意的,过了半晌,属下一人说道:“得罪了皇帝,大不了跑到关外投奔藩镇,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如若得罪了郭子仪,天下虽大,却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

    王甫百般无奈,只好召集众人,硬着头皮去见郭子仪。

    此时吐蕃大军已退出长安,在城西十里处安营扎寨,并没有继续西撤,而长安城中现在只有李怀光的两万骑兵,跟随其后的三万步兵已渡过黄河,正在向长安急行军,而仆固怀恩的汾州兵五万人、李抱玉的璐州兵两万人、张维岳的沁州兵三万人也已开拨,明日即可抵达长安,介时长安将有十五万大军,足以与吐蕃的十八万人一战。

    郭子仪见吐蕃不退,不知他们意欲何为,不想城中此时再生乱事,看到王甫率众人到来,和颜悦色地招呼他上前,王甫不敢不来,走到郭子仪前面不到十步之遥,站在一旁的郭暧一个箭步冲上去,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人头,他身后的一千多人见首领被斩,个个吓的面如死灰,正欲逃散,郭子仪大声喊道:“今日只杀王甫一人,协从一概不予追究,只要你们能弃暗投明,报国杀敌,此前的所作所为一笔勾销。”

    众人听到如此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可以免死,纷纷站立停住,但很多人仍在犹豫,徘徊观望不止,郭暧见状,收起兵器,走到他们面前五步远的地方,喊道:“我爹说的话,你们还不信吗?”

    郭子仪素有威信,此时郭暧这一句话,点醒了众人,于是大家纷纷转身,表示愿意服从郭子仪。郭子仪将这一千多人交给郭暧带领,郭暧又召杨修远做自己的副将,此军在朱雀门前建立,故而将此军命名为朱雀军,自称朱雀大将军。

    杨修远先前离开长安,先是去吐蕃大营施了缓兵之计,又回咸阳协助防守,后来又去奉天城广插旗帜、敲大鼓,做疑兵之计,最后又回来长安守城,一刻也不得闲,此时做了朱雀副将军,他闭着眼睛斜靠在马鞍上,疲惫无力地对郭暧说道:“如果能让我好好睡上两天,胜过做这个朱雀副将军一万倍。”

    郭暧也三天没有合眼了,苦笑一声,说道:“时不我待,若是丢了长安,咱们的脑袋都保不住,到时候你想睡多久睡多久。”

    杨修远右手捂住嘴,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看了眼身后的一千多号人,心中暗喜,悄声问郭暧:“咱俩这一个正将军,一个副将军,是几品官儿?”

    郭暧哈哈一笑,说道:“只有经过吏部委任的官员才有品级,像咱俩这样隶属于我爹门下,不领朝廷俸禄的,属于流外官,至于品级嘛……”郭暧想了想,大手一挥,说道:“管他呢,咱们自称流外一品!”

    杨修远咧嘴大笑,整了整衣衫,学着朝廷官员的模样,以马鞭当作笏板竖在胸前,装模作样地度了几步,说道:“我娘要是知道我做了一品官,不知道会有多开心。”

    二人闹了一阵,就见水月骑着马踏踏踏地奔跑而来,还未到跟前,就远远喊道:“六郎,郎君,原来你们在这儿,可让我一顿好找。”

    杨修远见水月满脸是汗,神情急切,知道一定有大事,便问道:“什么事这么慌张?”

    水月勒住马,喘着大气说道:“郑举举她……她死了。”

    “什么?!”杨修远和郭暧都吃了一惊,紧步围了过来,拉住水月的衣袖急声问道:“怎么回事?”

    原来,至吐蕃攻城之日起,杨修远和郭暧便登上城楼作战,而水月一直在后方料理伤员,传递饮食,郑举举逃出吐蕃大营时水月也不曾知道,后来在给一个伤兵包扎腿伤时听说郑举举被云丹射死,她当时震惊不已,却不敢相信,因为大敌当前,时局混乱,流言蜚语满天飞舞,说什么的都有,她便去了一趟杨二家,亲眼看到了屋内情形,这才相信郑举举已死,又听温路漫讲了郑举举临死前的种种经过,感念她为国捐躯,不由地大哭一场,当下也没多做停留,想着把这件事尽快告诉杨修远,便骑着马在长安西边找了一圈,这才在朱雀门前找到杨修远和郭暧,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仔细描述了一遍。

    郭暧伤心不已,红着眼圈说道:“郑举举可谓是巾帼英雄,这次长安没有被完全攻陷,能拖到李怀光救兵到来,她是立有大功的。”

    杨修远想到郑举举因为自己的劝导才去找尚结赞的,如今身死,心中愧疚难当,低着头,好一会儿都不言不语。

    水月见状,便柔声宽慰杨修远道:“郎君不必过于自责,郑举举死先谁都不曾怨恨,甚至对尚结赞和云丹也没有半句怨言,更何况是郎君你了。”

    杨修远想起杨妙儿临终前说的话,长叹息道:“谁人不死,何国不亡,郑举举和杨妙儿是知天命的人,知命者不怨人,那天我去杨二家,因为杨妙儿是妓女,又与我同姓,当时我羞于自报家门,心中多有不耻之意,现在看来,肤浅的人竟然是我,这人世间的诸多事,当真不能枉下结论的。”

    三人一阵唏嘘,都为郑举举和杨妙儿的命运感到悲伤。过了一会儿,看到李怀光的部队向城西开去,似乎有新的战事,郭暧便也率领自己的朱雀军跟了过去。

    路过辅兴坊时,透过残损的坊墙,水月看到了坊内于记胡饼的金色招牌,于记胡饼是京城最为出名的饼店,其饼面脆油香,外酥内软,据说宫里的御膳房都做不出这味道,皇上曾多次差宦官出宫买饼,故而平日店中顾客络绎不绝,很多高官贵族也是常客。

    水月看到于记胡饼,这才想起杨修远那半块煎饼还在自己身上,便从怀里掏出来,递给杨修远,说道:“屋里值钱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这个。”关于另外半张煎饼的去处,她并没有讲出来,拿别人的东西送人,这事多少有些难为情,故而水月闭口不提温路漫。

    那天杨修远离开郭府时走的匆忙,把煎饼落在了房间,这几天一直在想煎饼是否还在,没想到今日又看到它了,不由的喜出望外,把煎饼用绵布层层包裹起来,小心谨慎地放进马鞍兜里,生怕它再碎了。

    水月已经一天没吃饭了,这时候肚子咕咕叫了几声,伸手摸了摸小腹,晃挡了下袖兜,听到还有几个铜钱,便想着去买几个胡饼吃。

    于记胡饼店主也是心大,吐蕃这才退去没一会儿就开张营业了,此时店门口摆放着好几盘刚出炉的胡饼,西域进口的芝麻经慢火烘烤后,散发的香味隔着一百多步都能闻到,很多饥肠辘辘的士兵都围在门口争相买饼。由于坊墙的阻隔,平日里需要绕道进入坊内才能买到饼,如今坊墙残毁,反倒方便了很多,水月轻轻一跃便跳过了残垣断壁,排在那群士兵后面,也要买几块胡饼吃。

    水月正在排队时,就见朱雀军里的几个人围了过来,大声吆喝着插队到最前面,要抢先买饼,其他士兵不服,要与他们理论,这几个插队的把脸一沉,其中一人说道:“你们是李怀光的兵吧,你可知道我们是谁的兵?”还未等对方答话,他又紧接着说道:“我们是郭暧的兵,你们的将军李怀光是郭子仪的部属,我们的将军郭暧是郭子仪的儿子,相比起来,难道不是你们该让着些吗?”说完,他身边的几个人都跟着嚷嚷,纷纷起哄。

    水月知道,这些人原属五坊差夫招揽的一些市井无赖,他们之前借着为皇上办差的名头横行长安,如今又傍上了郭子仪,还是本性不改,正在生气时,却见郭暧已骑马停至坊墙边,大声喊他们几个过来,这几人见主将到来,都换成了笑脸,拿着还热乎的胡饼,一路小跑过来,郭暧让他们站好了,回头对身后的一千多名朱雀军朗声说道:“欺压他人,横行不法,斩!”话音未落便起手抬刀,砍下了其中两人的人头,另外三人见势不妙,扭头就跑,郭暧也不着忙,开弓搭箭,嗖嗖三箭,正中他们后心,瞬间便结果了五人的性命。

    郭暧武艺惊人,杀伐决断,把周围的一圈儿人都惊的目瞪口呆,朱雀军的人更是吓的动弹不得,对他们这位年轻的主将正眼也不敢看,水月也是骇的心惊肉跳,弱弱地对郭暧说道:“六郎,他们几人不过是插了个队,就全杀了,惩罚是不是有点太重了?”

    郭暧把刀刃上的血迹试去,正色说道:“治乱世当用重典,如今大敌大当前,若想保住长安,我朱雀军容不得半个痞兵!”此话虽然是在回答水月,却是面朝着众兵士说的,将其杀鸡儆猴的用意表示的明明白白的。

    朱雀军众人听罢此话,个个心惊胆战,于是全体肃然,结队整齐,正步过街,从辅兴坊直到开远门,六里多长的路段上,朱雀军一千五百人,无一敢喧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