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河阳寺 » 第四十四章 中书舍人

第四十四章 中书舍人

    大明宫里有大宴,郭府里也有小宴,杨修远、郭暧、升平公主在屋里摆了一桌,汤汤水水的十几道菜,水月在旁边侍候,吕月将在门外守卫,众人边吃边聊,无拘无束,好不自在。

    天色将暗,酒足饭饱之际,门外有仆人向郭暧说道:“六郎,皇上派内侍宦官赐菜来了。”

    杨修远放下筷子朝外望了一眼,说道:“咱这院子里可真是热闹,给你看伤的太医前脚刚走,宫里又来送菜了。”

    郭暧笑道:“今天算少的了,一天来八次的都有,从肃宗朝到本朝,我家大大小小的诏书有一千多件,在府西边有三个房间是专门用来存放诏书的。”

    杨修远听了,不禁暗暗咂舌。

    随即,众人都起身站到门口迎接内侍,不一会儿便有五个身着绿衣的宦官列队而来,为首的那人说道:“皇上赐菜。”说完一挥手,后面四人端着盘子依次进了屋,把菜品在桌子上铺陈开来,众人回屋一看,只见四个大盘子里分别盛有童子鹅、烤羊、鲈鱼鲙、荔枝,郭暧朝那领头宦官施个礼,说道:“谢皇上恩典。”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点碎银子放进他手里,又说道:“有劳施内监了。”

    施内监把银子收下,竖起了兰花指,笑咪咪地说道:“郭驸马,恭喜了。”

    郭暧微微一愣,说道:“喜从何来?”

    施内监拉着郭暧的手向旁边走了几步,说道:“还不知道么?群臣都说,此次之所以能击退吐蕃,郭驸马居功至伟,故而皇上即将册封郭驸马为清源侯,我临来的时候,中书舍人已经在草诏了,不日即将来府上宣旨。”

    郭暧一听大喜,又命水月拿出一大绽银子交与施内监,说道:“多谢施内监。”

    施内监又问候了升平公主,便领着人回去了。

    升平公主白了一眼施内监的背影,轻轻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这些个内侍,整天拿着宫里的消息在外面四处敛财,回头我非得让父皇好好整治一番他们不可。”

    郭暧心里乐开了花,顿时觉得肩膀上的伤也不痛了,杨修远举起酒杯朝郭暧一敬,说道:“郭驸马封候,恭喜恭喜。”

    郭暧哈哈一笑,举起酒杯和杨修远碰了一下,说道:“此战是凭借皇上的天威才打败了吐蕃,我哪里有什么功劳?”说完,把酒一饮而尽,又道了一声:“好酒!”

    吕月将在门外说道:“此战郭令公功劳最大,也应该有封赏才是。”

    郭暧说道:“我爹对朝廷忠心耿耿,之前因为多次立功,官至中书令,爵封汾阳王,官位和爵位都到顶了,已经赏无可赏,皇上于是把恩赐加给我爹身边的人,像李怀光他们的赏赐也肯定少不了,我呢,只是跟着沾了点光罢了。”说着,郭暧向吕月将一招手,说道:“大将快进来吧,我们都饱了,皇上赐的菜别浪费了,你来吃点。”然后又招呼水月坐下用饭。

    吕月将和水月也饿坏了,两人都乐孜孜地围着桌子坐下,看着这一桌好菜,口水咽了好几口,水月说道:“还好咱们这儿离皇宫不远,这一路送过来,菜还温着呢。”

    升平公主起身站起,一脸的不悦,板着脸对郭暧说道:“这家里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吕月将和水月听出话音不对,立即慌恐地站起来,退了几步。

    郭暧斜了升平公主一眼,冷冷地说道:“规矩?不知公主要的是什么规矩?吐蕃攻入关中,吕月将在咸阳率领两千人与吐蕃二十万人浴血奋战,力竭被俘,宁死不降,这是不是公主要的规矩?水月抱着两个身体被射穿的孩子,哭着求大军追击吐蕃,逼的尚结赞绝望到要几乎要拨刀自杀,这是不是公主要的规矩?他们两人都是大唐的功臣,如今坐在这里刚要吃几口菜,公主就要站起来,说没有规矩了,吐蕃攻入长安前,公主的金银珠宝装满了五辆马车,公主一催再催,命令车夫把马车赶的比路边的兔子还快,车轱辘都跑断了两根,不知这是哪家的规矩?”

    升平公主气满脸绯红,浑身直哆嗦,用手指着郭暧,颤巍巍地说:“你……你……”却终究一句话也没说出来,用力一跺脚,扭头就跑了出去,刚出门就传来了哇哇大哭的声音。

    杨修远、水月、吕月将都面露尴尬的神色,在这屋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出去更不是,郭暧则轻轻掸了掸衣摆,从容坐下,又给自已倒了一杯酒,对三人说道:“我们继续喝酒,不理那个疯婆娘。”

    杨修远说道:“可别闹到皇上那里,郭公面子上不好看。”

    郭暧撇了撇嘴,说道:“咱们这个公主啊,可没少在皇上那里告我的小状,不碍事的,来来来,尝尝这烤羊腿,凉了就不好吃了。”说着,郭暧示意水月坐下,同时打开了一个瓷罐子,把里面的粉末撒了些在羊肉上,这粉末不是他物,正是胡椒,是施内监连同羊肉一并送来的。

    水月慢慢坐到胡床上,嗅着羊肉散发出来的香味,禁不住又咽了下口水,又闻到了胡椒面的辛辣味,眼睛更是直了,羊肉她虽然是经常吃,这胡椒却是极难得之物,多年来是只闻其名,从没能吃上一口,也就今天运气好,碰到皇上赐菜,有了一饱口福的机会,于是水月拣起一块胡椒粉较多的羊肉,放到嘴里小小地咬了一口,顿时感觉口齿仿佛要炸开一般,双唇不听使地轻微颤抖着,胡椒独有的香辣味道刺激着舌尖,浓郁的辛味冲进鼻子,几乎要让她打出喷嚏,又吃了几口,水月额头便冒出了晶莹的细汗,面颊泛起红晕,浑身也燥热起来。

    吕月将虽然没吃,但从水月那难以言状表情上也看得出来,这羊肉配胡椒的确实是一道妙不可及的美味,于是下手撕了一块,刚放进嘴里便大呼好吃,没嚼几下便吞入肚去,又捡起一块更大的,就这样,两人你吃我咽,一盘羊肉片刻之间便吃完了。

    屋里正吃的火热,屋外又有仆人禀报:“六郎,皇上有诏,董秀董内侍马上就到。”

    郭暧烦闷的心情一扫而空,暗想:给我封侯的诏书这么快就来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踏了出去,眼巴巴地望着院外,不过一小会儿,便有两个宦官进入院中,为首者手持诏书,边走边高声喊到:“杨修远接诏!”

    众人一听,都愣住了,杨修远的眼睛眨了几下,观望左右,迟疑地问道:“是我吗?”

    那宦官走到到门口,面南而立,又说道:“杨修远接诏。”

    杨修远这才确定是自已无疑了,慌忙不迭地跪到那宦官一丈之外,以头叩地。

    那宦官展开诏书,朗声念道:“门下,治世之理,当文武并用,文以怀民,武以定边,今有汤城人氏杨修远者,年少聪慧,才思敏捷,文章超然于众人之上,隐隐有古人之风,殊为难得。非止如此,更有其招抚南诏,计取云丹,退吐蕃,进忠良,救家国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实有大功四件。有民如此,国之福焉,有臣如此,朕之幸焉,特授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赏银五百两,绢一百匹。”

    宦官把诏书读完了,见杨修远还是爬在地上一动不动,知道他这是第一次接诏书,不知如何应对,也不怪他,便给郭暧使了个眼色,郭暧在旁边对杨修远说道:“谨奉诏。”

    杨修远还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郭暧又走近了点,抿着嘴唇低声说道:“说,谨奉诏。”

    杨修远这才明白过来,连忙说道:“谨奉诏!”然后站起来,双手从宦官手里接过诏书,犹自不太相信,仿佛还在梦里。

    郭暧此时已笑盈盈地把银子塞入了宦官手中,说道:“有劳董内监了。”

    董内监笑着把银子收下,然后冲着门外说道:“进来吧。”

    随即,一辆马车嘚嘚嘚地驶了进来,车上装着三个大小不一的箱子,水月知道这就是诏书里说的赏赐之物了,连忙招呼来两个男仆,把这三个箱子抬进了屋里。

    董内监转而对杨修远说道:“杨大人年纪轻轻就能坐到中书舍人的位置,前途无量。”

    杨修远第一次听到有人叫自已“杨大人”,心中按奈不住欣愉,欢声问道:“中书舍人是个什么官儿?”

    董内监说道:“行政中枢秘书长,掌诏旨诰令,兼管中书省事务。”

    杨修远听后还是一头雾水,却不好意思再问,郭暧微微一笑,从他手中一把拿过诏书,哗的一下展开,说道:“看到了吗?中书舍人就是专门为皇上写诏书的。”

    杨修远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道:“哦,原来如此。”

    送走了董内监,众人进了屋,水月把三个箱子都打开了,只见最大的箱子里装的是绢,稍小的那个里面装的是银子,最小的箱子里装的是一件紫色官服和金色鱼袋。

    郭暧一手拿着诏书,一手指着这些物品,缓缓说道:“一二三品官穿紫色官服,四五品穿红色,六七品穿绿色,八九品穿青色,中书舍人是五品官,理应穿红色官服,但如果是皇上特别恩宠,特赐紫色官服,则是例外,诏书里说的赐紫金鱼袋,这个赐紫,就是指赐紫色官服。”郭暧拿起那个金色鱼形布袋,翻过来看了下,只见上面写着“中书舍人”、“杨修远”几个字,又说道:“这个金鱼袋上写着你的官位和姓名,金鱼袋是四品以上的高官才可以佩戴的,你是五品,本该佩银鱼袋,因此这是皇上特别御赐,紫色官服和金鱼袋,即诏书里说的赐紫金鱼袋。”

    杨修远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紫色官服和金鱼袋,官服上的紫色颜料散发出微微刺鼻的气味,此时也变的如花香一般好闻,他又看了一会儿诏书,说道:“诏书里说到了招抚南诏之事,看来皇上已经知道我出使大理了,那天在苍山结盟时,南诏王给了我一卷地图和一盒丹砂,还没有来得及给郭公。”

    郭暧说道:“不用给我爹了,你自已找个机会献给皇上吧,毕竟这是你的功劳。”

    杨修远嘿嘿一笑,说道:“这哪里是我的功劳,全是仰仗着天子的威名。”

    这句话是刚才郭暧说过的,杨修远有样学样,也来了这么一句,郭暧扶着他的肩膀说道:“杨大人这才当上官儿,就学会拍皇上的马屁了。”

    屋里又是一阵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