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天诡仙祭 » 第四章 天问

第四章 天问

    坐回画桌前,房间内的香篆已换成柏木香,淡淡树脂与木质的芬芳萦绕,如林间清晨。

    原先的衣物布满尘土,李长命吩咐丫鬟取了一身青灰长袍更换。

    袍身以暗纹织锦装饰,若隐若现的云龙图案交织其中,袖口宽大舒展,边缘处以细致的手工刺绣装点,一丛丛翠竹栩栩如生。

    李长命看着镜中的自己,精致的长袍穿在他修长挺拔的身体上,宛如一幅流动的古画,与他浑然一体,既显现出庄重之气,又不失飘逸之韵。

    “翩翩少年游,浊世佳公子”这卖相可真俊,他忍不住感叹。

    左右摇摆,宽大舒展的袖口如何随着他的动作起伏流淌,犹如云卷云舒,透露出一股从容而洒脱的气息,姿态如那刺绣上的翠竹一般,虽静犹动,刚柔并济。

    欣赏了好一会儿,没有继续卖弄,取了挂在床边的钱袋,打开一看,大小碎银,铜钱,交钞,金叶子,几块宝石,堆成一团,量随不多,种类却很复杂。

    钱袋看着小,但光交钞就有上千两,原身也不在意这些,在外花销、找零都往里塞,拿着沉了就找账房兑换。

    交钞由大正朝发行,制承前朝,信用由朝廷背书,有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一千两一共六种面值。

    这是银交钞,还有一种金交钞,金交钞没有小额面值,起步就是一百两,还有五百两,一千两,一共三种面值。

    李长命展开一百两的交钞,闻到一种浅淡但略带腥气的油墨香。

    据说油墨配方里有鲛人血,这独特的味道也是防伪标记之一。

    无论哪个世界,金钱的味道都令人着迷,这是大多数现代人的执念,极其讨厌腥味的李长命甚至开始享受这独特的味道。

    他手指摩梭着,交钞的质地并不柔软,甚至有种奇特的塑料感,上有朝廷大印,四象神兽盘绕其上,居中是一百两的红色大字,下有精美的花纹,特定的编号及记录。

    举起对着光,还有若隐若现的山河图,难以想象,这封建社会居然有如此精美的产物。

    欣赏了许久,李长命取出一个空的天蓝色备用钱袋,将百两以上的纸币和其余钱币分开存放,纸币内搭,置于左腰,零碎外搭置于右腰。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是他特有的谨慎。

    弄好了这些,取了把附庸风雅的折扇,带着护卫,准备出门。

    刚准备出门,觉得缺了些什么,看向护卫,不自觉眉头皱了起来。

    万一有什么“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围魏救赵”,“暗度陈仓”,“瞒天过海”......

    不行,这样出去和白给有什么区别,幕后黑手还未出现,不能掉以轻心。

    沉思片刻,李长命返回画桌,让护卫取来了袖箭、匕首,腰配礼剑,再通知阿姐,说不定能来一出“引蛇出洞”。

    装备好了所有防身武器,阿姐遣人来告知,让他尽管去,不用操心这些。

    这下安心了,纳学书会不远,这事即使解决不了,也不能被吓得躲在家里,哪有千日防贼的,这样说不定还遂了人家的愿。

    化被动为主动,才是上策,伸手摸了摸绑在左手的袖剑,安全感油然而生,冷兵器中,弩箭永远值得信赖。

    只是从未使用袖箭的李长命有点担忧,这东西不会和枪一样走火吧。

    吩咐护卫取来木靶,在指导下,李长命试射几轮,总算弄清楚了使用原理。

    袖箭只需手掌上抬,与手腕呈垂直,也就是90度,就可以自动触动其中的机括,射出一寸来长的袖珍飞箭,使用的这款称“蜀中密箭”还可以调单发或三发,一共装载九枚飞箭。

    飞箭中装有足以麻痹大象的毒素,不致死,中招者两三息内就会昏昏倒地,毒素保质期一月以上。

    好东西!

    这种就是满满的安全感啊,左右手都得装上,左手连发,右手单发,再取两小盒18发的飞箭置于钱袋中,内外钱袋都来一盒。

    书生扇一展一合,“啪!”,底气十足,大步踏出门去。

    时至小暑,天气转热,但江南道历来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又是临海三道之一,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极端天气,连台风都少见。

    侯府门口是一道青石板路,道路宽阔,足够三辆驷马高车并行,两边道路陈列各类小摊贩,桌椅板凳乱糟糟的,硬生生把宽阔道路挤成了几丈宽的小道。

    “桂花糖粥哎,热乎乎,甜丝丝,润心肺啊!”

    “柴火煮馄饨,皮薄如纸,汤鲜肉美,客官来用一碗啊!”

    “梅花糕!海棠糕!刚出炉的糕饼哎~热气腾腾,甜而不腻!”

    “新炸出锅的茶馓子,金黄松脆,买一把回家尝尝!”

    “一口咬开满嘴汤,汤包王家,独家秘制,皮薄馅大汤汁鲜,快来趁热吃哦!”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过客闻香莫错过啦,新鲜茉莉,价廉物美。”

    ......

    纷纷扰扰,人气满满,兰陵城是江南道海运兼河运大城,历来商客云集,这条长安街更是城中心的主街,向来熙熙攘攘。

    形形色色的路人们有的带着行李,拖着货物,行色匆匆,有的正是出来觅食,一步三看,琢磨着靠什么来填饱肚子。

    护卫左右开道,护着李长命向前走去,一路上纷纷闹闹,各色乡音此起彼伏。

    记忆中的东西总是比眼前看到的差两分,李长命颇为享受这环境,经历了奇诡的夜晚,刺杀的压力,这喧喧闹闹的街道,热气腾腾的各色吃食,和绑在手腕的袖箭,让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一路前行,行至开阔地带,这里是几街交汇之处,卖艺的把式围着不少人。

    头顶水缸来去如风的汉子,和头顶坛子的妇人挤眉弄眼,边走边作弄对方,各种推搡,让头顶重物摇摇欲坠,引来惊呼不断。

    “彩!”

    抖空竹的老汉,手持两根细杆,通过杆上的细线操控中间的空竹,手腕一甩,猛地一抖,空竹瞬间腾空而起,当空竹在最高点停滞片刻,仿佛悬在空中,老汉在电光火石之间将其稳稳接住,空竹再次在双线间欢快起舞。。

    “妙哉!”

    “神乎其技!”

    李长命站着看了一会儿,确实有趣,大方地扔了块碎银,砸中上来讨赏的漂亮孙女盘子里。

    明晃晃的碎银在一盘铜钱里格外显眼,还在表演的老头闻声张望过来,皱吧的老脸都张开了,愈加卖力地牵引着空竹在空中跃动翻飞。

    李长命没有再看,转身拐向另一条街道,停在“翰林绘事馆”前。

    翰林绘事馆的馆主是位致仕的老大人,官至翰林学士,周义,字修远,请辞后回归乡里安度晚年,开了间书画坊。

    也多亏了这位老大人,李长命的猛虎图才卖的如此之好,画技得到了曾经清流之首的肯定,称有“先祖之风”,名动江南,哪怕在盛京中亦有美誉。

    “怀安拜见修远公”

    只见一矍铄非凡的老者,端坐在案前,手握狼毫,其上沾染的墨汁似乎还带着松烟的香气,正专注地品鉴一幅尚未完成的山水画卷。

    他听到声音抬起头来,面庞上浮现出温和而慈祥的笑容。

    “怀安贤侄不必多礼。”

    周修远放下手中毛笔,示意李长命上前。

    “来看看这副晴雨图,笔意游之于上,气韵却不贯通,我琢磨许久,不知从何下笔。”

    李长命细细端详起画卷,画中的峰峦层叠,江河潺湲,云遮雾绕之处,可见阳光穿破乌云的刹那,以及雨丝如线的细腻刻画。

    显然,这幅“晴雨图”是周修远近期苦心孤诣之作,但未能完全捕捉到自然界阴阳交替、晴雨转换的微妙韵律。

    李长命已捕捉到了关键点,他斟酌语句,娓娓道来。

    “修远公,此画构图景色开阔,已然得自然之妙,尤其在晴雨交融之处,瞬息万变的天地气象被浓缩于一方宣纸之上,只是......”

    李长命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怀安快快道来!”

    李长命的话已瘙到周修远痒处,气定神闲的胡子都急得翘起。

    这不是李长命要卖弄,太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被珍惜,更何况等等还有事情需要询问,卖个关子,之后询问起来让人不好拒绝。

    “只是在体现晴雨交加的刹那变幻之际,稍显平淡,譬如以浓墨飞白状写雨滴击打湖面的生动,而在晴朗之处,则借留白与淡墨勾勒阳光穿云射地的明亮景象,如此或能使整幅画作的气韵流转自如。”

    “哎呀呀!妙啊!怀安此论不愧为新锐之见,如此方可透过笔墨传达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变化之美。”

    说罢便笔走龙蛇,作起画来,李长命拱了拱手,立在一旁。

    笔尖在宣纸上跃动,宛如舞者翩翩。周修远每添一笔,那幅“晴雨图”的意境便愈发生动起来,逐渐呈现出一幅更为鲜活的画面。

    待到画作完成后,李长命趁老人家心情舒畅,顺势询问道:

    “修远公,近日坊间传闻朝廷颁行新税典,我外公是否涉猎其中?”

    周修远闻言一怔,下意识看向李长命:

    “怀安何出此言呢?莫非闻得何流言蜚语乎?”

    “朝堂风波怀安怎敢牵涉其中,只是担忧外公。”

    周修远捋须沉吟,略显迟疑之色:

    “此乃尚书左仆射司马大人主持,他与你外公素来不睦,这新税法能安然面试,殊为不易。”

    言罢,周修远遣人取来交钞,转移了话题,显然是不想谈及此事:

    “怀安的猛虎图,当真了得,左贤王得画后开怀大悦,言此画不独状其形,而能摄其魂。虎踞龙盘之间,威仪赫然,观其眼神,犀利若电,气势吞吐,雄风万里。”

    李长命也知趣,知道言尽于此,接过画的报酬,谦让几句,便向周修远告辞离去。

    回到街道交汇处的广场,正准备再看会儿街头表演,一个游方道士突兀地拦在身前。

    “这位贵人,起一卦否?”

    道士身型精瘦,身着破旧却洁净的道袍,手持拂尘,倒也有些仙风道骨样。

    “不了,谢谢。”

    李长命摆摆手,他向来是反感推销的,在地球上,每天电话里起码一半以上的办贷款,还有一个电话诈骗,一旦好声好气地聊两句,每天都会被这些人打个不停。

    道士没有纠缠,笑了笑,打了个道揖,念着歌诀离去。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李长命愣住,这是屈原的《天问》!

    身处封建社会,列朝历代与地球上完全不同,但李长命一直以为是地球古代的某个平行宇宙,许多东西似是而非也能理解。

    这时的他察觉了不对,回想起小贩的叫卖声:“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过客闻香莫错过啦,新鲜茉莉,价廉物美。”

    这是清代的诗!

    脑海中的记忆受到刺激,开始翻腾起来,前朝国姓东皇,开国帝王名讳“东皇太一”。

    据传出身流民,一生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历时十载,大小灭国二十余,文武卓绝,是第一位真正完成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伟业的帝皇。

    一统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功绩还远不止这些:

    创立三省六部制,强化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开创科举,打破世家贵族垄断,广纳人才;

    设立交钞司行,推行纸币;

    推行“王田制”使土地归于国有;

    严禁私人买卖奴婢;

    这是秦始皇+杨坚+李世民+开局一个碗的pro+plus+utrl?

    李长命头疼,好牛的前辈,历史爽文主角吗?

    “东皇太一”著有《九藏》,据传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无一不包,目前还留存于世的,只有诗词歌赋四藏。

    剩下的五藏,李长命强烈怀疑,起码生物、化学、数学、物理这四科肯定在。

    估计是人为的被失传了,要不怎么的,现在也该喝上可乐了。

    他突然来了兴趣,转身追上道士。

    “道长,不如起一卦。”

    歌诀停止,道士回身,笑道:

    “贵人相邀,不甚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