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生石头记 » 第六章 获麟绝笔01

第六章 获麟绝笔01

    曹公道:“作者在开篇除了批判风月笔墨,才子佳人小说外,还批评野史讪谤君相,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明成祖编修《永乐大典》,不但收纳中华历朝经典,还辑录华夏信史,不改一字,让文明代代传承,而代表中华经史的史湘云的结局却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湘云何喻,又何至于此,李公试解之。”

    李寻欢叹道:“作者运笔之妙,行文之巧,寓意之深,古今罕及!湘云之名暗含湘江之水,巫山之云,皆为楚地事物,暗含楚客之悲,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湘云的图谶、判词、判曲形象的写出了中华史官的风骨,写尽了末世中华经史的命运,真的是绝顶好笔墨。湘云的图谶是一湾逝水,几缕飞云,判词判曲都指向襁褓之中父母双亡,最终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的史家家世显赫,和宝玉一样,有一个同的老祖宗,贾府的史太君。史太君三个字是不是与太史公三个字十分相像?史湘云还有两位叔伯,史鼎和史鼐,可谓家学渊源,经史传家。到了她这一辈,却不幸遇上了末世,也便有了末世的命运。身处末世的中华史官,中华经史,和其他的华夏子民一般,如襁褓中之失其父母,寄人篱下,颠沛流离。当年太史公司马迁为了作好《史记》,接历代史官所秉之笔,受父辈使命重托,足历天下,博阅群书,宁受宫刑污身体,不写假史渎竹简。稍年长之后,司马迁便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长安,又按父辈指示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山。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后又回到长安。这一切都为了求得信史。湘云既在史侯家同叔伯同住学习,又在贾府与史太君同住,又分别与薛宝钗、迎春、李纨、林黛玉同住,和南安太妃也极为熟识,便如同史家了解各处风俗人情,曲直由来。加上史湘云率真活泼,心直口快,便喻了史家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风骨,真的是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曹公道:“李公解得真切。史湘云在书中着墨甚多,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留意呢?”

    李寻欢道:“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几回书,我们必须得留意。”

    曹公道:“请深言之。”

    李寻欢道:“在书中的第三十一回,史大姑娘重回贾府,给贾府四个大丫头带来了绛纹石戒指做为礼物。为什么礼物偏偏是绛纹石戒指呢?绛者,红之正色也,代朱之意。纹者,文采也。石,石刻,碑碣也。戒指,戒止也,守节持戒之意也。在当今社会,定婚或已婚的男女都戴戒指,一为自己戒止之意,二为警示他人休动非分之念,正如秦罗敷所却使君之言“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绛纹石戒指并非珍贵之物,而所含之意蕴却极为沉重。至于湘云为何单单送给四位大丫头呢,试想贾府中鸳鸯、金钏、袭人、平儿是除了姑娘主子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如同房子的四梁八柱,也喻国家之栋梁。此中深意,岂能不查?”

    曹公道:“戒指之意已明。那双星何解?麒麟何解?”

    李寻欢道:“许多痴情的读书人都愿意认为双星指牵牛织女星,暗示湘云与‘才貌仙郎’的婚姻。这确是一解也,却不知作者一喉能作二歌。湘云与侍儿翠缕论阴阳,湘云指着日头说太阳,翠缕似乎终于开窍般拍手叫道:‘我明白了,日头为阳,月亮就是阴,书上都管月亮叫太阴星呢。’太阳月亮如何不是双星?左日右月便是明,上日下月便是易。明就是易,易就是明。易是中华文化之源,明是中华文明之集大成者。贾政字存周,存周续汉之意,正应以明存易之心。保护中华经史,华夏文明,其苦心令人痛哭。”

    叹息良久,李寻欢又道:“麒麟者,雄为麒,雌为麟。麒为经,麟为史。湘云不知道自己所佩的金麒麟是雄是雌,直到翠缕捡到宝玉遗失的那又大又有文采的大金麒麟,才知道自己是雌的。此处拾麟又喻了获麟绝笔的典故。当年孔子已值暮年,正在编修史书《春秋》。鲁国的叔孙氏西狩猎获了一头异兽。孔子赶去辨认,正是仁兽麒麟。孔子叹息如今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凤鸟不至,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归而封笔,不再授徒,不久即郁郁而死。明亡之后,清人主宰山河,荼毒文明,文字狱盛行,《明史》一案,杀人如麻,毁书不倦,篡改历史,污秽君相,无所不用其极。作为史书象征的史湘云,如何没有获麟之叹?当日楚王游历高唐,巫山神女愿荐枕席,与王有云雨之情,辞别时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等际遇,被宋玉写成《高唐赋》、《神女赋》,而如今云散高唐、楚云飞散。屈原作《湘君》、《湘夫人》,为楚辞九歌中的名篇,对应湘云的‘湘’字,正是影射经史断绝,复国无望,如水涸湘江。”言至此,李寻欢泪出如浆,不忍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