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野话水浒 » 九、恩将仇报小女子

九、恩将仇报小女子

    名满江湖的宋公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在县衙当差拿着朝廷俸禄,却充当黑社会分子的保护伞,若是在后世,这人妥妥的坏分子,江湖名望越大,死得越快。

    但大宋毕竟不是后世,也不能以“坏人”简单概括宋江。

    作为江湖大哥,宋江毫无疑问有抱负、有情怀、有能力,也有心机和手腕,办事能力勿需质疑。

    可在江湖大哥的身份之外,其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俗人”。

    宋江的俗,不仅体现在深入骨髓的“搏个封妻荫子”世俗追求,还体现在融入血液的世故习惯,更体现在一些没见过大世面的“土包子”行为。

    ——宋江在花荣寨里住了将及一月有余,看看腊尽春回,又早元宵节近。

    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采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应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

    清风镇不过是座三五千人家的集镇,便是知寨刘高再如何搜刮民财以摆排场,镇上的元宵放灯活动场面也就那么回事。

    这等场面对于受过众多视听艺术冲击的后世人来说,自然是不值一提,但在此时的宋江眼中,却是“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人间天上就这水平?

    其人有这个心境,自然与其此时的处境有关。

    春节连着元宵,乃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

    可正因为团圆和喜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这些节日里就更加难熬。

    自前年八月刘唐夜走郓城送信,致宋江怒杀阎婆惜而被迫远走他乡算起,时间已经悄然进入第三个年头。

    人的一生或许漫长,但宝贵的青壮时光却非常短暂。

    胸怀远大抱负的宋江已经三十好几了,一事无成不说,还在东躲西c中度过三个年头,这一生还有几个年头可供他继续东躲西c?

    一方面是自己始终看不到希望的前程,一方面是武松、花荣等关系极好的小弟也对他尊敬有余而听命不足,宋大哥的心情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好。

    宋江并不是想赏灯,而是寄希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寻找片刻的快乐,以暂时忘记远离亲人的孤独,排解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苦闷。

    寄人篱下就要有寄人篱下的自觉,晚上赏灯须得推迟“回家”,自然要先征求主人家花荣的同意。

    “听闻此间市镇上今日晚点放花灯,我欲去观看观看。”

    花荣是武知寨,肩负清风镇安保重任,佳节安保任务更重,自然是走不开。

    ——“职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闲步同往”,只能安排“兄长自与家间二三人去看灯”。

    当晚,月明灯亮,小鳌山上处处火树银花,清风镇内人头攒动。

    有意放松身心的宋江也很开心,眼中看到的是:

    玉漏铜壶且莫催,星桥火树彻明开。

    鳌山高耸青云上,何处游人不看来。

    以及:

    银蛾斗采,双双随绣带香球;

    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

    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

    织女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

    热闹美景皆入眼中,宋江暂时放下了纷纷扰扰的江湖恩怨,放下了自己看不到希望的未来,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时,脑中全是家国天下:

    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玩得兴起,宋江便忘了花荣之前的嘱咐——“早早的便回,小弟在家专待,家宴三杯,以庆佳节”,随人群一路走到了刘高所在的南寨前继续看灯。

    ——走不过五七百步,只见前面灯烛荧煌,一伙人围住在一个大墙院门首热闹,锣声响处,众人喝采。宋江看时,却是一伙舞鲍老的。宋江矮矬,人背后看不见。那相陪的梯己人却认得社火队里,便教分开众人,让宋江看。那跳鲍老的,身躯扭得村村势势的。

    舞鲍老就是跳舞杂戏,而“身躯扭得村村势势”,只凭字面意思就知道其动作咋样,肯定是“难登大雅之堂”。

    宋江却没有“上等人”应当欣赏阳春白雪顺便鄙视下里巴人的自觉,毫不在意挤在乡人之中观看“土味”十足的舞鲍老。

    其人不仅看得津津有味,看高兴了还呵呵大笑。

    笑声有多大呢?

    非常大!

    大到穿透现场嘈杂的人群,让在院墙里面看戏的刘知寨夫妻两口儿和几个婆娘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刘妻被这个笑声吸引,当即认出了灯光照耀下辨识度极高的黑三郎。

    这婆娘果如花荣所说“不贤”,竟恩将仇报,便指与丈夫道:

    “兀那个黑矮汉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下我的贼头!”

    元宵放灯是非常重大的官办节庆活动,也是各类贼匪搞事的绝佳时机,每次治下放灯,官老爷的压力都非常大,生怕哪里出了篓子让强人搞出事来。

    此刻,在清风镇如此敏感位置放灯,清风山上的强人却跑到放灯现场,还当着知寨老爷的面大笑如雷,莫不是早就埋伏了人马,只待信号一出就立即搞事?

    ——刘知寨听了,吃一惊,便唤亲随六七人,叫捉那个笑的黑汉子。

    对面宋江也看到了官兵的动静,回身便走,但终究是慢了几拍。

    ——走不过十余家,众军汉赶上,把其捉住,拿到寨里,用四条麻索绑了,押至厅前。

    而花荣之前安排护卫陪玩的三个“梯己人”,却眼睁睁地看着宋江捉了去,自跑回北寨报与主人知道。

    当日,刘高得知妻室被贼人所掳,恐其受辱而毁掉自己前程,逼迫逃回的军汉回山夺人,威胁“若不去夺得恭人回来时,我都把你们下在牢里问罪”。

    众军汉没奈何,只得央浼本寨内军健七八十人,各执枪棒,用意来夺。

    不想来到半路,正撞见两个轿夫抬得恭人飞也似来了。

    军汉们担心回去会挨知寨老爷的板子,刘妻也担心自己名节差点被毁之事说不清楚而影响家庭地位,甚至被丈夫逼迫自杀以证清白。

    双方各有所需,当即一拍即合,统一了口径:

    “便是那厮们掳我去,不从奸骗,正要杀我;见我说是知寨的恭人,不敢下手,慌忙拜我。却得这许多人来抢夺得我回来。”

    刘高能读书当官,还能后发制人逼得先在清风镇立足的花荣天天骂娘却毫无办法,自然是个聪慧、心机皆不缺的明白人。

    “云鬟半整,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愁,有闭月羞花之貌”的娇妻被强贼掳到山上小半天,还能被毫发无损地抢回来。

    你信不?

    刘高当然不信自己老婆满是破绽的说辞,但这事却不能找娇妻和军汉们对质。

    不然的话,事情必然会闹大,自己的名声还是会受损。

    为了自己的仕途,其人只能假装糊涂,便叫取十瓶酒、一口猪赏了众人。

    ——你们这些丘八拿了好处就赶紧闭嘴,谁也不许再提此事!

    但这件事终究是在刘高心中埋下了一根隐刺,一日不搞清楚真相,其人便觉得自己头上的幞头颜色不对劲。

    所以,拿住“清风山贼头”后,刘知寨便喝问宋江:

    “你这厮是清风山打劫强贼,如何敢擅自来看灯!今被擒获,你有何理说?”

    聪明人就是心眼多,其人这句话看似声色俱厉,其实暗藏玄机:

    ——快说,你“敢擅自来看灯”,是不是“清风山打劫强贼”?

    若是,还敢来,当日肯定发生了什么,速速道来——“你有何理说”?

    强贼不是自己浑家和手下军汉,是没有“人权”的,不管堂上贼头说了啥,只要能拔除刘知寨心中隐刺,再当场将其乱棍打死,此事就彻底过去了。

    宋江久在公门,岂能听不出刘知寨弦外之音?

    散心不成反被捉,其人初时也很慌,听了刘高的话,反而镇静下来了。

    “小人自是郓城县客人张三,与花知寨是故友,来此间多日了,从不曾在清风山打劫。”

    ——你家后宅有啥破事,俺不知道,你也别问我。咱“与花知寨是故友”,你们两人是应该和衷共济的同僚,趁事情还没有闹得下不了台,收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