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草原清风 » 第六章 月光之下

第六章 月光之下

    吉尔格勒很珍惜眼前的这碗来之不易的粥,他和老人家都慢慢的吃着。

    他们吃完饭,天已经黑了。

    皎洁的月光毫不吝啬的倾泻而下,充满整个院子。

    老人家每次来茅草屋的时候都会把院子的杂草清除掉,所以整个院子虽然不大,但看起来很整洁。

    月光下,院子里的土地反射出白色的光,看起来洁净、亮堂。

    远远望去,院子里的土地在月光的清洗之下,就像一个干净的小湖。

    一片片树叶的影子落在院子里,就像游在湖里的一条条小鱼儿。有肥胖的鱼儿,细小的鱼儿,眼睛形状的鱼儿,三角形的鱼儿,形态各异。

    有的鱼儿好像张开大嘴,要吃前面一群小小的可爱的鱼儿,小鱼被吓的东躲XZ。

    有的鱼儿慢条斯理,轻轻摆动鱼尾,惬意的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微风吹来,树枝上的叶子随风摇曳。这个湖里的鱼儿也随之更加灵动。他们突然集体往左游,游了一段距离,又突然集体换了反向,往前亦或是往后。湖里的鱼儿好像被大浪带着前后左右的不断晃动,处在大浪之中的他们,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逃出去。

    他们只能跟随着那大浪,前后左右的不断翻滚着。只有风停的时候,他们才能得到安静,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今天的月亮是一轮满月,月亮周围没有任何一片云朵。此时的天空是那么灰暗,但又那么明亮。干净的天空里,月亮显得又大又圆。

    采药的老伯和吉尔格勒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他们都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

    老伯看着月亮说:“年轻人,你的汉语说的很好啊,如果不是你的穿着,根本看不出来你是蒙古人。”

    吉尔格勒看着老伯,笑着说:“这多亏了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教我说汉语,写汉字。他说这些东西有大用处。”

    老伯点了点头,说:“你的父亲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吉尔格勒的脑海里又闪现出了父亲的形象,他正在教他读书写字。

    吉尔格勒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父亲,我不知道别人的父亲怎么样,但我觉得我的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

    老伯悠然的看了一眼赤兔,说:“你的这匹马也跟了你很多年了吧,它看起来跟你亲密无间。”

    吉尔格勒的目光从月亮移到赤兔身上,他温柔的看着赤兔,说:“这匹马是我父亲送给我的,它今年五岁了,在马的世界里,它刚刚成年,正是年轻的时候。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教我骑马,我怕摔下来,不敢骑。父亲跟我说只要对马很友好,信任它,完全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它,马儿就不会辜负你。

    后来我不怕了,因为我把信任都给了它。在我十七岁的时候,我的父亲送给我这匹棕红马,我给他起名叫赤兔。从那以后,赤兔一直跟着我,我离不开它,它也离不开我。

    当我在马背上的时候,我不再是我,赤兔也不再单单是赤兔,我们已经融为一体,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了。”

    老人赞赏的对着赤兔点了点头。

    吉尔格勒问老伯:“老伯,您一直都在这边采药吗?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医师吗?”

    老伯轻轻的摇摇头,他宽厚仁和的笑容在明亮月光的照耀下,脸上的皱纹一览无余。

    一条一条长短不一,深浅不同的皱纹格外清晰。他们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就像是分布在大地上的山川和河流。又像是树根上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清楚的记录着岁月带给他的一切。

    明亮的月光下,老人家的身影显得很苍老,但他的眼睛依然年轻。充满着希望和力量。

    老伯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很早就会读书写字。乡里人都说我是神童,他们说我的使命就是考取功名,在朝为官,造福百姓。

    我十六岁的时候,就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第。后来一直从秀才举人,再到状元。

    皇上赐给我一个不错的官职,上任以后。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报效国家、体恤百姓就是我的人生信条,也是我的为官之道。我不怕吃苦,只要能让我羽翼之下的百姓好好生活,我就知足了。

    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我不在意。穷困潦倒,深陷泥沼,我也不在意。但最后我发现,尽管我付出了我能付出的所有,尽心竭力,也没能让我身边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他们依然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那个时候,我觉得在这宇宙之中,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做一只大鱼,保护周围的鱼虾不被侵扰。

    但最后却发现自己是沧海一粟。后来,我发现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辞去了官职。开始游历四方,在山水之间,我喜欢上了各种草药。

    我开始拜师学艺,开始研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我看了很多遍,每看一遍,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力量,也都会让自己更加崇拜这位伟大的医药家。渐渐地,我可以自己给人看病了。

    闲暇的时候,我就上山采药。在山林之间,看到那么多植物,他们看起来很渺小,却有着神奇的能量。看着那些长在土地上、岩石边、树根下的药草,我意识到我何尝不是那一棵小草呢?

    一棵小草的能量就是他自己本身,如果可以为人治病,那就去治病。如果仅仅是一棵普通的小草,那就普通的长在这天地之间。好好的生长,就是它最大的使命了。

    有能力的时候就尽情发挥自己的能量,没有能力的时候就好好生长,这便是最好的使命了。

    我不再纠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造福一方百姓,我不再那么的苛刻要求自己。我意识到读书应该是一个很纯粹的事情,不应该是考取功名以及任何求取利益的工具。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书就像是泥土里的养分,我们就像是土里的小草。小草吸收养分是为了生长的更好,仅仅是为了自己生长的更好而已,那么纯粹,那么简单。

    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了我的采药治病救人生涯,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也是我能做的事情。”

    老人家在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三十年前的那些经历又出现在了眼前,那一幕幕难忘的的情景,依然让他触目惊心。

    三十年前,老人家是江南一个省的布政司,管理着一个省的政务。

    他每天很早就起床,起床后就开始处理政务,一直到中午才吃饭。晚上也是忙到半夜才休息。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他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省内的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有一年省里突然发洪水,河道两岸的很多百姓被冲走,房屋被冲毁,损失惨重。

    他带上所有能带的人冒着大雨出城救灾,他跟那些士兵一起装沙袋,加高河岸。

    满身的泥泞他不在乎,高级官员的身份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普通百姓的安危,是百姓的财产。

    水灾发生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命人开仓放粮。把受灾的百姓都集中到一个地方,给他们发放粮食,给他们提供暂时的住所。

    但是天不如人愿,大雨好像没有要停的意思,它好像故意要为难这个年轻人。

    瓢泼大雨不停地下着,一直下了一个月。

    这个年轻的布政司眼看自己这边人手不够了,他立刻上书朝廷,派人向朝廷请求支援,希望朝廷可以给予一些帮助。

    同时,他也向周围的省份请求支援,希望他们可以拿出一些粮食帮助自己赈灾。

    他在大雨里等了二十天,他送去朝廷的奏折就像沉入大海了一样,杳无音信。周围省份的官员也都没有一个人出面帮助他。

    他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身边的百姓病的病,死的死。

    他已经很多天没有睡觉了,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疲惫和操劳写满了他的脸,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他看着河道两岸的房屋全部被冲毁,庄稼地里一片汪洋。城内也没能幸免,之前繁华的街道上,如今也是大片的废墟。大街上,都是逃难乞讨的百姓,他们衣不遮体,头发凌乱。他们的眼里充满了绝望和迷茫。

    年轻的布政司看着身边三三两两的落难百姓,他们漫无目的的走着。

    水灾刚发生的时候,他们哭天喊地,撕心裂肺。而如今大雨下了整整一个月,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庄稼。就连栖身之地也没有了。

    布政司看着眼前的这些百姓和满目疮痍。

    他想哭,却哭不出来。

    他想发泄心中无限的愤怒,却不知道找谁发泄。

    这一刻,他在想:

    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为官一方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从小就被称为神童的他,在这一刻,泪如雨下。

    他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城里的街道上放声大哭。

    大雨终于停了。

    虽然没有任何人帮忙,但成千上万的百姓还在等着有人救他们一把。

    布政司振了振精神,他没有时间再去考虑心中的疑惑。立刻投入到灾后重建和修缮的工作中。

    有句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布政司带领着全城老少重建自己的家园时,一群从北方来的倭寇悄然而至。

    他们总是在夜晚的时候出现,他们拿着一把长长的刀,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

    烧杀抢掠,杀人不眨眼。

    他们战斗力很强,速度很快。抢完东西就快速逃走。

    布政司集结了城内一股年轻善战的士兵,去对抗倭寇。

    结果是惨败而归,如果不是手下的人拼死一搏,布政司恐怕早已牺牲在跟倭寇对抗的现场。

    接下来一段时间,倭寇继续在城内城外为非作歹。没有人能阻挡他们。

    布政司又开始奏请皇上调兵支援。

    这一次,皇上派人下来了。

    但是皇上派的人他不打仗。

    为什么不打呢?他打不过那些倭寇,所以干脆就躺平了。

    他躺平的后果就是:百姓更惨了。

    布政司亲眼目睹了那些倭寇的惨无人寰的行为,他恨自己白读了那么多圣贤书,他恨自己不能像武将一样英勇杀敌。

    比起战场上被杀死,现在才是最生不如死的时候。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百姓被杀,看着那些倭寇无恶不作,却无能为力。

    有的人为了百姓,鞠躬尽瘁。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生命,视百姓为草芥。

    他们同样是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却无动于衷。

    布政司忍不住了,他虽然是个文官。但他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躲在城内看着百姓被杀死。

    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冲出城门,跟倭寇拼了。

    正在他们被倭寇打的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一位将军带着一队训练有素的援兵来了。

    他们齐心合力,第一次击败了那些强悍的倭寇。

    布政司受伤了,但他感到很满足。

    后来,在朝廷的支持下,在有志之士的帮助下,在努力想办法对付倭寇的将军的带领下。

    他们一起战胜了倭寇。

    布政司虽然保住了城池,却再也不想当官了。

    他向皇上请辞。从此归隐。

    吉尔格勒认认真真的安静的聆听着老人家的故事。那一刻,他好像感受到有什么东西撞击到自己的内心,虽然就那么一下,但让他刻骨铭心。

    吉尔格勒说:“老伯,谢谢您分享这些事情给我听。祝我们以后都能活的快乐自在。”

    说完,老人家和吉尔格勒又一起抬起头看着那一轮明亮的满月。

    院子里的马儿累了,它轻轻的闭上了眼睛,进入的梦乡。

    远方飘来一阵阵桂花的清香。老人家和吉尔格勒问着这带有桂花味的清风,各自畅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

    老人家说他要回去了,他嘱咐吉尔格勒要按时给赤兔敷药。他已经把那些药草分好了几份,每天只需要捣碎敷在伤口上就行了。

    老人家还嘱咐吉尔格勒一个人在森林中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他像一位老父亲一样叮嘱着吉尔格勒。然后,背上自己的竹筐,拿着那根树枝拐杖,走出茅草屋的门,向着山下走去了。

    吉尔格勒目送着老人家,就像送别一位好久不见的老友。他呆呆的站在门口,一直望着老人家远去的背影,直到那苍老的背影消失在远方的树林中。

    送走了老人家。吉尔格勒到院子周围拔了一些草拿给赤兔吃,他看着满身伤痕的赤兔,心疼的抚摸着它的鬃毛。他用手抓起地上的青草,喂到赤兔的嘴边。

    喂完赤兔,吉尔格勒想出去走一走。

    他一个人走出蓬门,往右走去。森林的地上叠了很多层落叶,走在上面,厚厚的,软软的。

    森林里面有很多种树,大多数是吉尔格勒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种类。

    他看到前面有一大片高高的竹子,这也是他的父亲教他认识的。

    他父亲曾经跟他说:汉人爱竹,因为竹子象征着高雅的品格和节操。

    竹子的中间是空的,代表着谦虚内敛。

    竹子是挺拔的,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气节。

    看到眼前这一大片挺直的竹子,吉尔格勒好像明白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教他认识竹子。

    他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像竹子一样有高尚的品格,有气节,谦虚内奸。

    吉尔格勒静静的凝视着这片竹子,仿佛自己的父亲就站在竹子旁边。

    父亲看着他,他看着父亲,好像两个不同时空的人相遇了。

    他们两个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互相看着,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一阵风吹过,吉尔格勒父亲的容貌越来越模糊,慢慢消散。

    吉尔格勒顺着杂草丛生的道路向前走,道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池塘。

    池塘周围长满了高高的大树,大树周围是各种各样的花草。

    幽静的森林深处,一方小小的池塘,池塘的水面上有很多圆圆的莲叶。有的莲叶独自生长,有些莲叶连接在一起。

    莲叶旁边,几朵莲花含苞待放,蜻蜓在花苞周围旋转着,时而飞落在莲尖上,时而飞落在水面上。

    花苞不远处,有几朵盛开着的莲花。有几朵是粉色的,两朵是黄色的。每一片花瓣都像一只蝴蝶的翅膀,莲花随风摆动的时候就像很多只蝴蝶一起翩翩起舞。

    吉尔格勒站在池塘边看着莲花,他感到自己就像在欣赏一个美丽的仙女。她浓妆淡抹,但又那么的清新自然。

    吉尔格勒的父亲跟吉尔格勒说过:自古以来,世人都爱莲花。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虽然从淤泥里长出来,但是出来以后是清白的。经过清洁的水的洗涤,看上去更加清亮美丽。但一点都不妖娆。

    她的淡淡的香气也洗涤了人的心灵。

    宋代的周敦颐说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自古以来,莲花在人们心中都是圣洁的,高雅的。

    吉尔格勒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莲花一样。即使身处复杂的环境,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吉尔格勒从前在书里看到过竹子和莲花,但从来没见过。

    今天见到了真正的竹子、莲花。

    发现他们比书里的更有魅力。更加充满着生机,也更加迷人。

    吉尔格勒一直看着池塘里的莲花,直到自己肚子饿了,才转身回到茅草屋。

    他在这个茅草屋里又住了几天,一直到赤兔身上的伤都完全好了,他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