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梦深宫 » 第一百一十五章出宫

第一百一十五章出宫

    翌日,宴涟漪醒来时,已然天光大亮。

    姜漓一早便上朝去了,她便如往常一般梳洗打扮。

    玥彤替宴涟漪梳好了发髻,她的目光在满桌璀璨的首饰上流连了片刻,说道:“将值钱些的都包起来,库房这几日收拾的差不多了,晌午前,便随本宫出宫吧。”

    “出宫?”玥彤有些惊讶,可回想起昨夜皇上留宿凤栖宫之事,隐约也猜到些,旋即答应下来:“奴婢这就吩咐下去,叫底下人手脚勤快些收拾。”

    宴涟漪说道:“本宫想去东郊那个院子,位置好,离宴府也进。”

    “不过外边人问起来,还是说本宫出宫清修避世,”

    宴涟漪明亮的眼眸闪动着,添了抹憧憬,又道:“对了,你去凉微宫向郑美人说一声,她若愿随本宫走,便一并去东郊,注意莫要走漏风声。”

    “是,娘娘。”

    凤栖宫的人手很多,并不需宴涟漪亲自操办,她用了早膳,在原地呆坐了一会儿。

    忽然想起什么,迅速走到书房,打开从前藏姜漓信件的书柜暗格,默不作声地将那一摞信件取出,放进梳妆奁里收好。

    书房内已被收拾过,不见昨日的凌乱,她缓缓坐下,面前摊开着空白的纸张,提笔落墨。

    从前她自以为是地利用姜漓的情意时,慰问的话语信手拈来,可随着心底某种变化,踌躇了许久,写下的字句却个个不尽人意。

    片刻,手指轻轻一动,那单薄的纸张便撕碎开来,发出咔咔的破裂之声。

    她随手将那些碎片一揽,倒入垃圾篓中,头也没回走开了。

    宴涟漪踏出凤栖宫时,已日上三竿,她坐在高高的轿辇上,平静地目视前方,日光盛大又刺眼。

    放眼望去,甬长的宫道空无一人,零星几个路过的宫人见了她,都识相地退避在一边,叩首行礼。

    一步两步,无数熟悉的、高大的宫殿从身边掠过,渐渐向后退去,远望见朱红的太极门,送她出宫的马车便停在路中央,日光下澈,在重峦叠嶂般的瓦片上镀下鎏金的光晕。

    宴涟漪由衷地感受到欣喜,可那欣喜之余,又藏匿着淡淡的哀愁。

    “淑贵妃,别来无恙啊。”

    女子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熟悉的柔媚,却莫名少了份底气。

    宴涟漪下了轿子,一扭过头,看见同样一身素衣的陶太妃,眉心不由得皱起来。

    陶太妃一早得知宴涟漪出宫的消息,耐不住性子,便来堵她。

    三皇子落败时,她心里是惊恐不已,可新帝登基后已半月有余,册封宴涟漪的消息却一丁点都没传出来。

    外人都说,淑贵妃曾在皇上落魄之时施以援手,是皇上的恩人,可她心里明镜儿似的,宴家有难时二人剑拔弩张的场面仍历历在目,她忍不住揣测,这背后不为人知的深意。

    “想不到淑贵妃表面风光,却不得皇上待见,如今竟沦落到出宫苦修的境地。”陶太妃手臂交叉抱在胸前,挑衅道。

    “陶太妃不如多关心关心自己,”不耐烦地瞥了她一眼,微微扬起眉:“本宫倒是听闻,三皇子在宫里很是不安分呢。”

    她即将离宫,也不吝反唇相讥。

    “可皇上到底是对三皇子到底是好吃好喝款待,嫔妾是名正言顺的皇子生母,连一根毫毛也没伤着,可淑贵妃如今,却是连着宫里都住不下去。”陶太妃的视线轻微地颤了颤,又落在宴涟漪身上。

    陶艺见她不言语,以为是自己话语占了上风,还要说话,却看见金銮殿的方向陆陆续续走来许多下朝的大臣,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宴大人可谓是年少成才,如今官居三品,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啊!”一老者微微佝偻着脊背,口中赞叹不已。

    “说来也是奇怪,皇上今日早朝接连提了几位宴家子弟的官职,若说是拉拢,这未免也太过了些。”他身边之人道。

    “那几人是有真本事在身的,为官又刚正,何尝不是好事一桩啊。”

    几个官员背对着她们,口中念叨不已,不一会儿,身影便消失在宫墙角处。

    听闻此言的陶太妃脸上显然有些挂不住,方才那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气势也全无了。

    她踌躇了片刻,却见宴涟漪已回身上了等候在一旁的马车,不知是不是错觉,她看见那素来冷淡的淑贵妃耳根处泛着微红。

    陶太妃闹了个没脸,不悦地转回身去了。她心里装着事,走起路来鬓边唯一的珠花摇摇晃晃。

    暗处,一袭龙袍,站在宫殿昏暗的檐下,遥望着宴涟漪的马车愈行愈远,最后化成一个细小的光点,融化在炽热的阳光中。

    姜漓怔目远望,满眼都是逶迤辉煌的宫殿,漫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宫道。

    他忽然感受到一阵难以言喻的寒意,如浪潮般将他吞没。

    宴涟漪即将拥有她新的生活,却把他一个人丢在这儿了。

    “皇上,”不知过了多久,听见张德的声音:“这儿风冷,您早些回去罢。”

    沉默着点了点头,似乎若有所思,吩咐道:“去凤栖宫。”

    凤栖宫已是人去楼空,皇宫里最不缺的便是忙忙碌碌的下人,不过几个时辰,各处都已蒙上了久无人居的色彩。

    门外是新任的内务府主管,正在教训一群等候发落的宫女太监。

    贵妃娘娘出宫,这凤栖宫里自然也不能再留这么多人手,简单登记了名录,便要打发到各宫做活。

    “慢着。”

    内务府总管背后穿来一句低低的声音,他愠怒地回头,正要骂哪个不长眼睛的敢扰他办事,可看清面前男子的一刻,他膝盖窝一软,忙不迭跪了下去。

    “皇上……可有何吩咐啊?”

    内务府总管心中忐忑不安,立刻换上了一副谄媚的嘴脸,而姜漓的目光却淡淡的在前方人群中一扫,说道:“凤栖宫的下人,都留在这里。”

    内务府总管很是为难,试探道:“皇上,这凤栖宫里已没主子了,平白养着这样多张不干活儿的嘴……”

    “需要朕再说一遍吗?”

    他神色阴沉,极低的气压在他周身盘旋,令内务府总管咽喉一滞,短短的几秒钟,从姜漓狠戾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奴才遵命。”他心尖颤抖着,忙在地上磕了个头。

    姜漓并未理他,径直走了进去。

    庭院中,仍是草木葳蕤,各出搜寻来的奇珍异草,花团锦簇地绽满了整个秋季,这鼎盛的繁茂,这到处渺无人烟的宫殿异常寂寥,空旷得令人心慌。

    他沿着曲折的回廊一路走进去,并未进宴涟漪的寝殿叨扰,只是在书房小坐了一会儿,饮尽了张德递来的温茶。

    “皇上。”

    不一会儿,张德已识趣地将奏折搬了过来,姜漓便伏于案前,自然地挥笔蘸墨,批阅起来。

    这里已没有她的身影了,他仍能在这熟悉的景致中,寻到令人心安的影子。

    他一贯勤于政务,到了傍晚才起身,预备回养心殿用膳。

    张德跟在一边,路过墙角的垃圾篓时,看见里面没拾掇干净的碎片,嘟囔道:“凤栖宫的下人何时做事这么不用心了。”

    话音一落,却见眼前的姜漓脚步一顿,转回身,目光在那几张薄薄的碎纸片中徘徊了一会儿,随即蹲下身来,将垃圾篓里的纸片一一拾出。

    “皇上…使不得啊皇上!”

    张德大惊失色,无奈劝不动姜漓,一并蹲下来与他一起在垃圾篓里翻寻。

    宽大的龙袍脱垂在地面,染了薄灰,他却全然不顾,掏出怀中雪白的帕子,将手中纸张的碎片收揽其中,忽然释然一笑。

    “走罢。”他站起身来,怀中的帕子贴近心脏,传来丝丝暖意。

    天子仪驾方回到养心殿,便看见陶太妃一众人等在门外。

    “何事?”姜漓的眼神不由得沉了沉,底下像是寒冰万丈。

    陶太妃对姜漓行了个礼,看着他熟悉的面孔,她心中觉得异常别扭,可只是迟疑了片刻,她便想到来意,扬起笑盈盈的面容。

    “本宫能否与皇上进去相谈?”她问道。

    半晌,算是知会地点了点头,随即转身入殿。

    这番冷淡的态度,令陶太妃心中不由得腾起怒火来。

    数年间,无论何时见到她,这身份卑微的质子都要恭顺地对她行礼问安,如今他贵为天子不假,可她身为太妃,怎么都算是他半个庶母,她都已强颜欢笑亲自来养心殿,他却摆上那九五之尊架势了。

    更何况,这皇位夺得并不名正言顺,她清楚姜漓如今若是敢动三皇子的命,朝堂民间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到底是屈居人下,陶太妃再不悦,也只得跟着进了养心殿。

    “本宫想问,皇上还打算关押三皇子到什么时候?”陶太妃一站定,便开门见山问道。

    三皇子自夺权落败,便始终被软禁在宫内,吃饭喝水都要专人送进去,对曾经与三皇子结党的一众官员,更是不遗余力剿除。

    上回汇御史私自见她,直言只要三皇子能自由活动乃至出任为官,他便能重新集结势力,届时他们母子的地位将更上一层楼,更有甚者,如今姜漓方即位不过半月,正是朝纲不稳,只要仔细谋划,便有重振姜国的希望。

    “三皇子如今已改过自新,他到底是先帝最重视的孩子,”

    见姜漓一言不发,陶太妃又逼问起来:“皇上可曾有过一丝宽仁?您将我们母子逼到此等地步,恐怕朝堂上的流言蜚语,也不好面对吧。”

    话音一落,姜漓的唇角忽然微不可见地勾了勾。

    他不是什么宽容大度之人,如今留着三皇子的性命已是对朝廷那些人的妥协,可陶太妃不明就里,竟将他这点顾虑当成退让的昭示,话既至此,她也别再怪他不留情面。

    “朕知道了,陶太妃回去等消息吧。”半晌,姜漓沉声道。

    陶太妃眼神亮了一下,认为自己方才一番言语颇有成效,令他忌惮,因此便很快应了声“是”。

    她走出养心殿时,脸上仍挂着势在必得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