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穿越指南 » 第二十六章 务实

第二十六章 务实

    李邦华几人此时自然是没有心思再吃什么饭了,当他们在一番讨论之后,发现自己无法改变局势时,便都已经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只不过,李邦华到底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不好在几个晚辈面前表现得太糟,而欧阳蒸和王岱一样,便是到了此时,也都十分注重自己在李邦华面前的形象,也同样在硬挺着。

    其实,对于周元瀚的话,李邦华并没有完全相信,如此雄才大略的人,难道真的愿意龟缩一隅,只想着自保?

    在李邦华看来,周元瀚一贯都是如此谦虚的,虽然嘴上说着只是为了自保,实际上极有可能是想要通过科考之外的方式,报效朝廷。

    而且,他也不相信对方会如此妄自菲薄。男子汉大丈夫,又是见识广博之人,就算再无可奈何,也必然会殊死一搏。

    李邦华原本便不是那种自甘堕落的人,他不相信周元瀚这样的人会是。看人,他还是有点眼光的,这小子根本不似凡类。

    除非,他这个常常自嘲为小小指挥使之子的家伙,说那么多,其实只是为了博取名声,好在刘氏那里占的一席之地。

    关于周元瀚的情况,李邦华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而周元瀚所说的这些,他虽然也认可,但他最终还是觉得东虏提前败亡的可能性更大。

    但无论如何,李邦华的心情,此时都只能用复杂二字来形容,他如今处于一种信和不信,恐惧和侥幸,希望和绝望反复交杂的状态之中,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挣脱出来。

    很快,在周元瀚的带领下,几人一起去参观了九溪卫的建设成果,主要是那几间新修的武器工坊和杂货工坊,正在筹备的“九溪商社”,还有刚刚落成不久的“九溪学堂”。

    卫城外面的农田和九溪卫的普通军户,此时无论是李邦华,欧阳蒸,还是王岱,都已经无心去看,甚至工坊和商社,都只是在周元瀚的邀请下,他们才礼貌性的来瞧一瞧罢了。

    而不出周元瀚所料,除了李邦华尚且对武器工坊给了一些赞许之外,王岱和欧阳蒸一样,对于他费尽心思招募工匠,打造卫所需要的武器和贸易百姓生活与所需的商货,都不以为意。

    甚至,欧阳蒸对于周元瀚准备开商社,经营湘西北商贸的计划,直接表达出了不屑,还暗搓搓嘲讽周元瀚是掉进了钱眼里面,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

    周元瀚也不惯着他,当即就表示自己当家,要为了近十万百姓的生计发愁,不像某些读书人,吃穿用度,全都是靠家中的那数千贫苦佃户供养。

    “若是让百姓自己选,我看他们可不愿意在像样子的读书人那里种地,反而愿意到我这个没样子的俗人这里来。”周元瀚看着欧阳蒸难看的脸色,哈哈大笑道。

    王岱身处商贸繁华的湘潭,家中也并非欧阳蒸那般巨富,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再加上他平时也参与了家中的一些商贸,又比较注意观察周边,对于经商,还是知道一些的。

    原本,对于所谓的工坊,他因为不了解,还不以为意,但此时听到周元瀚准备转卖桐油生漆,甚至还开玩笑让他和欧阳蒸将来照顾照顾生意,倒是觉得对方的计划有可行。

    这两样商货的畅销,王岱是知道一点的,他对钱,也远比欧阳蒸敏感,没有那种看似清高的不屑。

    而李邦华自然清楚周元瀚那么做是为了什么,但只觉得对方若是要救国,这般小打小闹的行为,根本就是徒劳,偌大一个大明,岂是这样救的?

    但如何从上往下自救,李邦华便说不出来了,他刚刚失败被贬,还没缓过来,只是知道那同样很难。

    周元瀚对于他们的表现,也没有说什么,李邦华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自然不以为意,但欧阳蒸,就纯粹是毫不自知,且好高骛远了。

    反而是王岱的表现,让他有些意外,他对这个原本历史上的人不算特别了解,但现在看到对方的表现,倒觉得这是一个可造之才。

    而毫无意外的,九溪卫新修的学堂,成了三人最感兴趣的地方,李邦华,欧阳蒸和王岱三人兴高采烈地观摩了一圈之后,对周元瀚那是赞不绝口。

    毕竟,读书礼教之事,从来都是最重要的,要是将来能从这个学堂出几个举人,那九溪卫可就要出名了。

    在他们看来,什么工坊,商社,甚至练兵,终究是小道,不值一提,只有培养科考报国的读书人,才是利在千秋的大道。

    这其实也是周元瀚不担心几人看出他有什么企图的原因之一。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也不是什么人都那么忠君,但读书人群体,在大明如今的体制之内,却是对崇祯最忠诚的一个群体。

    当然,无论谁是皇帝,他们都对谁最忠诚。朱家也好,爱新觉罗家也罢,这些人唯一不能忍的,就是还未建制的农民军。

    而且,周元瀚如今的力量还那么渺小,又自己退到了九溪卫这个偏野之地,周围强敌环绕,根本不像一点造反的样子。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周元瀚为了造反所做的一切,包括商社和工坊在内,都被李邦华等人认为不入流,不是胸怀大志之人该做的事情。

    周元瀚的形象,此时半商半政,在这个时候主流的读书人看来,是自甘堕落的表现,而非积极向上。

    而随着李邦华等人因为不想谈及其他,和周元瀚聊起了学堂的设置问题,惊讶的发现对方居然想让士兵和工匠也进入学堂学习,而且还专门为他们开辟了教室,更是怒其不争。

    “周兄,武人和工匠进入学堂,我活了十几年,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学堂书院乃是一地之精华所在,理应培养济世救民的国家栋梁之才。你如此做,是在败坏秩序伦常,对得起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吗。”

    欧阳蒸还没听完周元瀚的介绍,便忍不住了,他对于那些下贱的丘八和匠户进入学堂从心底里抵触,甚至觉得不可接受。

    在他的意识里面,甚至包括李邦华和王岱一样,这些低等的人,是不配进入学堂的。大明文对武的压制,早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

    “我这里可没有什么低等之人,不识字的士兵尚且能保家卫国,不识字的工匠尚且能打造器械,供给军队,识字的士兵在战场上战力能更强,识字的工匠能想办法在更短的时间内打造更多的器械,那为何不让他们识字呢?

    难道,他们就不配成为国家栋梁吗?”

    周元瀚对于这三双看着自己的诧异眼睛,没有任何退缩,反而是无比坚定道:

    “这是大道,还是小道,我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之子不知道,但这样能让军队战力更强,工匠产出更多,百姓过的更好,那就是极好的。

    反正,我周元瀚也不参加科考,济世救民太远了,我还是在九溪卫,踏踏实实做事,保一方平安先吧。若是这一方平安我都保不了,又谈何挽救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