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10章 探讨

第10章 探讨

    李天秀一行人沿着湖南岸往西,又行了大约两里,只见前面一片绿树掩映之中,整齐的瓦房和陈旧的草屋交错杂陈,便是此行的目的地。

    宋府有瓦房数十间,修建成合院形式,前院有围墙大门,周边有不少一般农户住的茅草房子。

    李天秀上门拜访时,宋九嘉亲自出门迎接,甚是热情:“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这便宜徒儿今日终于想起主动拜访恩师了。”

    李天秀汗颜道:“徒儿惭愧,因一直忙于军务,学业未曾精进,还望恩师海涵。”

    说完他还示意亲兵送上准备好的礼物。

    宋九嘉哂然一笑:“当下时局纷乱,为师亦时常焦虑难安,却又束手无策,徒儿志不在科举,可于闲暇研习经义作为明理之用,所以汝不必自疚,且随我入正厅。”

    “谢恩师。”李天秀亦笑道,随即吩咐两名亲随自行在前院等候休息。

    李天秀与李宝跟随宋九嘉到正厅后也不立即落坐,而是先介绍起李宝:“恩师,这是我堂弟李宝,同为南宋德安府人。”李宝闻言上前作揖行礼。

    “不必多礼,李宝可会识字。”

    “禀九嘉先生,吾最近跟着营中聘请的儒生识字,已习得不少常用字。”

    “甚好,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未高中,正是用功学习的时候,你现在从识字开始学起,其实不算晚,望汝努力。”

    “谢恩师。”李宝不再多言。

    这时宋九嘉又问李天秀:“颖宝为何想起让军中校官识字,可有何说道?”

    李天秀也不隐瞒:“恩师,营中正副都头目前主要还是识字,今后识字多了吾会安排他们逐步习文。这是我自己琢磨的法子,我现在没有条件让全营士卒都有机会识字,但让中上层军官抽空识字还是勉强能做到。

    我心中的强军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但必须讲规矩、守底线,且核心思想过硬,军中士卒要明白为什么而战,有敢战之心和不怕死的精神。

    而这一切,都需要军中校官依靠自身知识水平,长期贯彻才能获得。”

    宋九嘉又问:“汝之前说,欲践行《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大道,不知徒儿有何具体计划!”

    “恩师,前六目其实徒儿基本能做到,至于最后两目,徒儿不打算因循守旧。”

    “哦?可讲来听听。”宋九嘉来了兴趣。

    李天秀接着说道:

    “中原之地不乏有识之士,主流声音都认为两宋积弊太深,金国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实际上蒙古所灭国家太多,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各国,还有更远的基辅罗斯、匈牙利、印度等连蒙古的偏锋都扛不住。

    这么多农耕半农耕文明都扛不住,我们必须承认破坏比建设更容易。恩师可同意徒儿观点?”

    宋九嘉听完点点头表示同意,李天秀则是继续坚定地讲道:

    “恩师,不管蒙古人有多强大,但徒儿此生绝不会向蒙古投降,卑躬屈膝。蒙古在西域及更远的地方,不仅屠城众多,还将当地辛苦建设的水利设施完全摧毁,未来几百年恐无法恢复,这对干旱少雨的地区,无异于致命一击。当下的蒙古还保留着人殉、奴隶制度,若他们成功入主,算是文明的倒退。”

    历史上宋九嘉在金国彻底灭亡之前就去世了,没有机会投降。

    但李天秀为了避免帮宋九嘉逆天改命后,万一受到姚枢影响去做蒙古官员,觉得有必要逐步改变他们的思想。

    “有道理。”宋九嘉答道。

    李天秀顿了顿又继续说:

    “首先,徒儿未生于帝王之家,无法染指金廷、宋廷皇权,不能期望自上而下改革;

    其次,想做北宋范公、王公那样变法名臣,必须依赖皇帝支持,还需要居高位、养名望、培养变法之班底,花费数十年时间准备,蒙古人不会给我们这样多时间;

    再次,以武将身份救国也极难,金立国以来灭辽、侵宋、打压蒙古,四面树敌,又坐视西夏挨打丢失盟友,只能自食恶果。宋以文抑武,每有能打的武将易受猜忌和排挤,以南统北的基础并不具备。

    如果说蒙古一统中原是历史的选择,天秀会努力跳出这个圈子。”

    李天秀的想法并没有全部说出来,他认为两宋相加已是一个近三百年的老旧朝代,一直在走下坡路,国运没那么容易改变。

    老房子修修补补,改变不了旧有结构,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起义军从内部改朝换代的条件也不具备。

    李天秀感叹:金好战必亡,宋忘战必危啊!

    身处这两个国家之中,不论文武都会有极大限制,穿越者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大势,当实权皇帝有那么一线希望,但也只是一线而已。

    李天秀在心中选择走人主路线,但条件不太充分。

    蒙古灭金,侵宋的时间已近在眼前了,自己短时间内也没那能力去对抗蒙古,强行对抗也只是以鸡蛋碰石头。

    现下他连基本盘都没打造好,暂时无力染指中原,掺合什么正统之争。

    这理论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金把宋打残,金占据中原,南宋偏安,所以金正统性强于南宋。

    李天秀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以人为本,未来在海外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以汉语为官方语言,多民族的海权国家。

    等自己有一定实力后,再回过头来帮助故乡人民,赶跑侵略者。

    他想到了后世,日不落帝国作为宗主国算正统吧,鹰酱前期没有正统地位,可最后谁更强大,话语权更大呢?

    见李天秀陷入短暂沉默,似在思考,宋九嘉也适时停止了继续讨论,他主动说道:“颖宝的思路不错,待有时间,我们师徒可继续深入探讨。”

    这时,李天秀决定顺着宋九嘉的思路答话,他转移了话题:

    “恩师,徒儿方才进门,未见得御书‘仕赖巧妻’匾额旌表于门,不知这匾额哪去了?”

    宋九嘉作惊讶状:

    “颖宝,汝何时竟已知晓吾内眷‘巧妻’之名号,南逃时吾岳父母已离世,那匾额不能吃不能喝,吾与汝师娘雯兰商议后并未带走,我们选择多带些有价值的财货。”

    “恩师此举倒是贴合实用主义,师娘素有夏津才女之称,又贤惠持家,与恩师情深意笃,确实不需要金廷皇帝的牌匾来彰显。”

    李天秀深喑为人处世之道,好听的话谁都不嫌多,又是一通马屁拍上。

    宋九嘉又思考良久:“实用主义,又是新词?也罢,今日正好把汝介绍给汝师娘认识,颖宝与李宝且先用茶。”

    随后宋九嘉还不忘专门吩咐下人,给门口李天秀亲兵送去饮水吃食。

    ……

    “官人你为何要让我出面见你这徒儿,妾人老珠黄,早已当不得人们口中的才女了。”内厅中一妇人向宋九嘉问话,妇人便是宋九嘉之妻陈雯兰。

    “这不是让雯兰你来把关吗,吾有意将女儿许配给李天秀,但未来女婿肯定要合丈母娘意才行。”宋九嘉回答道。

    “夫君什么时候作的决定,韵儿她从小学文识礼,性子虽天真烂漫却不乏主见,你若不先征得她意见,我怕生出变故。”陈雯兰竟紧张起来。

    “吾也是仔细思量过,韵儿她自小聪慧漂亮,这在乱世却极易招致灾祸,倘若继续留在身边,待蒙古南下,金庭倾覆,恐危矣!自从我遇见这徒儿以后,再看那帮文人武将,要么太文弱,要么太粗俗,吾都不甚中意,唯独最近新收的徒儿李天秀仪表堂堂、识文断字,做事又极有主见,也许能够保得女儿一世平安。”

    “也罢,你决定便好,吾待会就先把把关,希望能帮韵儿觅得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