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38章 以野蛮对野蛮

第38章 以野蛮对野蛮

    李天秀回到城中时,见天色尚早,他又赶到苏椿府上,说想要从许州监狱提一些蒙古俘虏。

    苏椿询问原因,李天秀告知,之前金军为解庆阳之围,所收俘虏中可能有蒙古大将家属,想多一层保险。

    正大六年,1229年,蒙古大将朵忽鲁率领蒙古军偏师进攻庆阳。

    正大七年正月,1230年,蒙古军在庆阳南方的大昌原与金军交战。

    完颜陈和尚出征前沐浴更衣,然后披甲上马,率领忠孝军四百人为金军前锋,他自己一马当先,奋不顾身,大破蒙古军。

    据《金史·忠义传》记载,蒙古军人数有八千之众,又说“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

    李天秀计划共提取两百蒙古俘虏带走,以后若遇到蒙古人,战事不利时可以作为谈判筹码。

    得到苏椿支持后,李天秀便带着手令去提人。

    他首要目标就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奥屯士英,属于投降蒙古的金人。

    在狱中折腾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审问出奥屯士英的家人所在,提到人后一问,知晓有一对老夫妻自称奥屯士英的父母。

    李天秀又选了两百个有手艺的俘虏,大部分是蒙古人,少量金人,狱中只剩下少量老弱病残不好带走。

    想着只要自己带走这批俘虏,奥屯士英就不能像历史上一样,破许州后再与老父母重逢。

    这群俘虏也无法回到蒙古,只能帮李天秀制作毡布等御寒物资,李天秀就觉得做了件大好事。

    李天秀不打算让这批俘虏吃饱,做不了事情的,至少三天饿四顿不成问题。

    他不觉得自己做法卑鄙,国与国的战争本就是你死我活,我之英雄,彼之敌寇,我之敌寇,彼之英雄。

    既然自己知道了历史上某些人的事迹,凭什么要让其顺心。

    曾经金人对于北宋汴京的俘虏手段残忍,上至后妃帝姬宫女,下至平民女子,百姓,都被残忍对待,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而现下的蒙古人也不遑多让,特别是历史上两度围攻汴金。

    第一次围城时,久战不下,造成瘟疫,战后汴京城运出的无钱安葬的穷人尸体就有九十余万。

    第二次破汴京时,不仅把金国皇室成员太皇太后王霓、皇后徒单氏、皇室成员及宫女等掳走,其中更是包括一大批汉人平民女子,女子全部成为蒙古贵族玩物,男人全部为奴,下场极其悲惨。

    蒙古军如果只折磨皇室成员,消灭女真人为主,倒还可以说是报复金国当初在草原执行减丁政策,报得血仇。

    但实际他们远不只限于此,例如西夏,本来二者之间没有深仇大恨,却因为成吉思汗意外折损了,便将西夏境内屠至一人不剩。

    总之中原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深受灾难,一并遭殃,受到的苦难十分深重。

    李天秀前世学到过一种理论,朝代初期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那批人,不能与朝代末期的同民族相提并论。

    他觉得站在旁观者,或者后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理论没毛病。

    后世都民族大融合了,宣扬古代曾存在的矛盾肯定不合时宜。

    但一套说辞肯定不能无限套用,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曾经金人在初期靖康之变中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蒙古、南宋却报复的女真人却只是他们的后人,那么按这个理论,是不是有理由放过这些女真后裔呢?

    但事实上蒙古、南宋放过他们了吗?

    李天秀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身在其中,就不可避免会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

    倘若自己手下在与蒙古军的交战中,士兵、民众死伤无数,他们若刚好手中有蒙古俘虏,会忍住不报复吗?这时候李天秀也压不住的,既然压不住又何必去压。

    将俘虏带到军营,交给孙武看押后,交待孙武不能让他们吃饱,与之前在狱中保持同样待遇后,李天秀便回府去了。

    在用饭时,李天秀心情依然沉重。

    他认为小冰河时期,大家都在受灾受苦,北方有雪灾,中原大地,西域就没有受灾吗?也是频繁旱灾,雪灾,西域都荒漠化了。

    这个时代的蒙古军为了生存就南下,寒冷的天气促成了一支武德充沛的军队。

    但这不能成为残暴对待他人的理由,你南下统一中原没有错,但动不动屠城就是野蛮落后的象征。

    既然文明感化不了野蛮,那以后我用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也说得通了。

    虽然有宋韵儿在旁边陪着,李天秀也是很久才缓过神来,是啊,最近都快魔怔了,他把这些事情暂时抛到脑后,只静静地吃着饭。

    宋韵儿自成婚以来,第一次见李天秀如此严肃的表情,以前那嬉皮笑脸的样子都不见了,以为李天秀有什么烦心事,也体贴地陪着他,不多说话。

    李天秀见自己情绪影响到宋韵儿了,便主动解释:

    “韵儿,不必担心,为夫只是胸中有口气不顺,憋着股劲呢,我们以后一定要幸福到老,我绝不让某些悲剧发生在亲人身上。”

    宋韵儿甜蜜地回答:

    “夫君,韵儿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夫君以后如果有什么烦心事,也可以向韵儿诉说,韵儿会好好开导夫君的,我们一定会幸福到老。”

    李天秀吃过饭后,陪宋韵儿在院内走了两圈,最后两人一起回到屋内,李天秀没有心情去急色,他想先调整好状态。

    思来想去,静心不太容易,便在榻上躺了下来,练起了今天碰到李菩萨时学来的呼吸法。

    李天秀也很奇怪,按理说这是道家的手段,为什么这和尚也懂得这些手段,得不到答案的他,便选择将这些想法抛之脑后。

    世界上那么多未解之谜,想要全部弄清,也是自找苦吃,人生还是应该知足常乐的好。

    前前后后三个睡姿轮着换了不下三遍,口决也是念完一遍又一遍,李天秀感觉差不多了。

    估摸着练了半个时辰的,没想到第一次练就有效果,至少感觉起来,身体轻松了一些,练功时注意力集中,也清空了不少杂念,念头也通达了一些,大脑有一丝清明感。

    李天秀不由心想,还是修行之人懂得养生,管不了的事情,还可以选择避世。

    自己是俗人啊,身在红尘中,不愿放下七情六欲,也不愿意放任所有百姓所苦,能救一些是一些才是正理。

    晚上,李天秀又习惯性地去找了恩师宋九嘉,汇报自己今天检阅士卒的成果,以及从狱中提取蒙古俘虏的事情也说了出来,他还倾诉了对蒙古人残暴行为的强烈不满。

    两人聊了一阵,宋九嘉对李天秀的进展也很欣慰,他勉励李天秀道:

    “徒儿,听了你的倾诉,为师也感同身受。为师当初亲眼所见,遭遇兵祸逃难的百姓,蒙古兵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吃的。人们饿极了,吃树皮草根,什么都没有时,连观音土也要吃进肚中。因不能消化不少人活活胀死,这都是人间惨剧啊。”

    见李天秀点了点头,继续看着自己,宋九嘉又接勉励道:

    “颖宝你还年轻,能有忧民之心是好事,以野蛮对付野蛮,也不必愧疚,杀一人救万人的事情,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价。但事情只能一步一步去做,所以颖宝要坚定信念,走自己的道路,为师相信终有一天,你能够带给治下百姓美好的生活!”

    李天秀听完当即答复:“感谢恩师开导。”

    接下来,李天秀便暂时不再去想那些意难平,逐步平复了心情。

    至于以后,他打算向着目标,一步步走下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