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探案山海经:神隐谜局 » 第十章 定乾坤地母献顽石

第十章 定乾坤地母献顽石

    “他一介凡人,连灵引都没弄明白呢,怎么去荒界?”

    帝江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自挨过盘古的开天大斧以来,他还没见过有哪个人类可以有如此能耐。

    铜炉上的兽纹浮雕被帝江的表情变化拧成一团,满脸狐疑地对着东山先生,随后陷入沉思,说道:

    “即使顺利通过了,能在荒界活下来,也是个未知数啊。”六只粗壮的大脚在地上来回倒腾,发出有节奏的闷响,敲鼓一般。

    按照帝江往来荒界的经验,虽然几次都是有惊无险,但也抵不住猝不及防的险象环生,稍有差池,可能就交代在那里。

    别的不说,就明摆在那里的,赤水之流、弱水之渊,天穆之野、三泽之地……抽到任何一只盲盒,都能让他落地成盒,更别说还有各种暗中蛰伏的危机。

    对孟子邻这个连法术也只是略懂皮毛的人类而言,想在荒界求生,简直异想天开。

    此时,东山先生心里多少还有一丝的犹豫。但是他的犹豫,并非是因为担心孟子邻的安危。

    对于孟子邻,东山先生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计划在适当时机解除对孟子邻融气之术的封印。

    另外,东山先生根据自己去过荒界的经历,也不确定这术能否在荒界使用。

    正因如此,他打算安排帝江多吞一些人间烟火,如果在荒界真的无法使用融气之术,生死关头,帝江放出的人间烟火也足以让他施术脱险。

    沉吟良久之后,东山先生瞥了一眼帝江,倒背着双手,抬起头,透过草堂的窗口目视远方,颇为沉重地说:

    “看他造化吧。如果成功了,往后我们就顺利多了;如果失败了,只能说命该如此。”

    “这是……命中注定?”

    “命运这个东西,只存在于天界和神界;至于人类,对他们而言,不过就是一切阴差阳错的随机结果,是自欺欺人的宽慰。”

    帝江显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他更不会想到,东山先生对人类命运的总结,只说了其中一半的意思——以悲剧收尾的命运。

    在他们看来,天行有常而不改,地及万物而轮回。

    整个过程既不可逆,更不可改,当然理解不了逆天改命的道理,也接受不了无序混乱的状态。

    就像从规则制定者的视角来看,既不会承认规则本身有bug,更不容许执行者篡改是一个道理。

    触到了知识盲区的帝江有点扫兴,不过还是一副担心孟子邻的表情,补了一句:“你倒是真够舍得……”铜炉上的纹饰扭成一团,像是打了结的麻绳。

    因为东山先生给孟子邻做好了万全之策,故而对他的此行安危并无后顾之忧。

    表现在与帝江的对话中,却被误认为是拿孟子邻孤注一掷——在人间,用别人的筹码下注自己的牌面,往往都慷慨得很。

    东山先生不再言语,一直透过窗口凝神远望。窗外一片漆黑。其实,真正让东山先生犹豫的,不是孟子邻,正是帝江。

    帝江和东山先生之间的关系,有点微妙。他们既不是尊卑有别的主仆,也不是患难之交的朋友,更像是通力合作的相互成全。

    论地位和能力,虽然帝江在人间只是一尊会说话的烧炭炉子,到了神界也不过是一坨能到处走动的红肉团,但是它的历次表现却让东山先生十分忌惮,因为没人知道它到底有怎样深不可测的能力。

    每次在紧要关头,不论是他们天山初遇,还是后来二人在荒界陷入和相柳缠斗的困局中,帝江总是能施展出扭转乾坤又匪夷所思的法术力挽狂澜。

    与其说是法术,不如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一点是东山先生极为在意的。

    帝江之于东山先生,就像是东山先生之于孟子邻,他们虽然彼此相识相随多年,但是后者对前者的了解,只能说是略知一二:在孟子邻眼中,东山先生有扶颠持危之能;在东山先生看来,帝江有旋乾转坤之力。

    不同的是,孟子邻至今也不了解师父的真正身份,而东山先生却对帝江的来历,暗中做过详尽的调查。

    洪荒之时,混沌中孕育而生的盘古初开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肉身化为山海万物;之后伏羲氏坐山画卦,定四极、固八方;而女娲则抟土造人,分男女、别美丑,于是才有了这人间烟火。

    天地既定、人神初分之后,在伏羲氏画卦处,之后的雷泽,未来的云水村,从地表上升出一块巨大浑圆的顽石。

    这顽石高有丈余,周围八尺,通体透明,石体中浮动着血色,稳稳地立在四极正中,横亘在月浮山和日沉山之间,无人撼动。

    时光流转、物换星移。

    终于,就在顽石出现在地面第六十五日之时,天象异变,日月同辉,在碑林中的《乾象纪事》中被称为“日月丽天”。

    这一天,太阳和月亮分别从月浮山和日沉山同时升起,遥遥相对、交相辉映,及至日中之时,蟾光与流景交叠一处,日月光华集于顽石。

    沐日浴月的顽石中,浮动的血色如同苏醒了一般,在里面缓缓游动、悄然聚集,最后凝聚而成一枚血胚。

    等顽石的血色被抽离之后,石体渐渐失去色泽,将这血胚包裹起来,看起来与普通石头并无二致。

    伏羲听闻此事,推测应是地母献石,赶忙前去查看。果然,发现此处暗合自己创立的八卦之数,于是取下随身携带的布囊,把这块顽石收入囊中。

    等回去之后,伏羲氏放出顽石,却发现它已缩成了长约两尺、高有十寸大小的模样,而且还生出了腿脚和翅翼,但是浑然没有五官。

    这个六足四翼、没有面目的神物,就是混沌转世,经日月之灵的点化之后,由地母孕育而成。

    就这样,一块顽石转而成了伏羲氏的灵宠。

    既然是自己的所属之物,必然要为其命名。思来想去,最终以“江”为名,冠之“帝”姓。

    要说“帝江”这个名字,其中可是大有学问——虽然那时候语言尚不丰富,文字更是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