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我要做球长 » 第六章 初到金陵

第六章 初到金陵

    一个半月的船程,后续半年,变卖的财物也到了金陵。

    刚到金陵,贾府就充了老大办了接风宴,本来柳父因为祖父的离世有些抑郁,但贾府为柳父在水师找了个闲职年后热孝过了可以上任,水师大营提督是贾府门生的邬将军。果然贾府是八公之首,我们的老大哥,果然够义气。柳父顿去祖父离世的抑郁,神采飞扬了起来。

    按古制,亲属去世后要按“五服“的规则进行守孝。所谓的“五服“即是五种在亲人去世后,在祭奠时穿着的孝服,代表后人守孝孝期的长短。分别称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中斩衰孝服孝期最长,为3年,一般为子女为父母去世后穿着。齐衰孝服孝期为1年,即孙辈为祖父母辈,媳为公婆服丧时穿着。

    古代祖父去世,如果父母亲还在世,孙子要为祖父守孝一年,但是如果父亲早亡,且有重孙,那就必须代替父母为祖父守孝三年。而且孙子是在朝中做官者,根据历史记载,皇帝会让其回祖籍丁忧“即守孝”三年,更甚者是令丁忧者守陵三年……且还令丁忧者写丁忧录呈报皇帝。

    然后奇葩的贾府在贾敏死后,贾琏不带孝,全家乐乐呵呵穿花衣吃美食就非常不理解。服期三月。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

    贾母死了女儿,按我们这边是要少食27~49天为子女祈福。结果老人家还吃牛乳蒸羊羔这种大荤,不理解很震撼,我都觉得贾母害死女儿了。这本书没有这个暗损女儿的情节哈

    母亲私下和嬷嬷说,还不如回我娘家,我父兄都是总兵官,给他谋一个五品官身又不难?何必在这,这江南我还呆不惯···

    柳湘莲偷偷问石老,为什么要逃,嫡系的柳芳伯父都没跑。石老一句,你父亲暗射当今,被人发现了。事后我灭了口,但难保你父亲自己说秃噜了,他也怕。柳湘莲追问,那石老你为什么不帮父亲杀狗皇帝,他有取死之道。要是成功了,俺家就是从龙之功,石老,咱们也是自家人。石老说,不能出手,你也被对等针对了。

    柳湘莲连忙说:“当今英明神武,远迈秦皇汉武···”

    石老笑了下,背过手,转身而去。

    今日无事,听曲喝酒的生活是做梦的。手上并没有闲钱的柳湘莲只能做梦。一个月十两的月钱对于一般的孩童是够的。荣国府的赵姨娘一个月不过四两。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月钱二十两。但对一个有梦想的孩子来说,这是不够的。

    柳湘莲软磨硬泡从母亲那拿了一个金陵带山头的四百亩的小庄子,偶然路上的小毛贼,顺手让随从剿灭了。为此晚上出没的几位大侠还剿匪了一位乡绅。这位‘良善’贡献出了第一笔资金。周围方圆两千亩地内有三个山头还有二十多户人家。事后乡绅的姻亲找来了衙门,要把无人荒地充公。衙门两个小吏晚上喝完酒断了腿最后去了河里游泳,全家消失后,这件事就没人提了。

    庄子里的工匠是从大营淘换出来的,父亲请了一餐酒,送上五十两银子,就暴毙了一批工匠。工匠所就有了第一批工匠。一问是从事船舶业,但不要紧,柳湘莲不挑。充分发挥了随从精神,就有了第一个综合研究所。那问题来了,只有技术人才,没有科研人才,让技工做工程师的事,从经验到理论是可以的,但让技工干科学家的事?不行。

    众所周知,我们这些小奸小恶的玩家,是不懂发电机的,但草木灰和动物油变成肥皂是知道的。金陵是有云湖渡的,还好金陵是有传教士的,假意改信,日后悔过嘛。柳湘莲给教堂每年圣诞日捐百石大米一百两现银,并且答应孩子由马维神父受洗。神父很高兴,有个贵族的孩子愿意受洗,柳湘莲也很高兴,不仅有了渠道可以接受外来东西而且还可以得到第一批文艺复兴后的科学人士。大不了在罗马登基请神父为自己受洗,谁不是个孩子?双赢,双赢!

    有了改进的香肥皂,家里就宽裕多了。投桃报李,肥皂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打出品牌就好。全国各地的卖出由金陵薛家负责,现在还是薛蟠父亲薛途在位,内务府薛家鼎鼎有名。内务府拿走了全部的股份,给理国公府贡了一份,并给四王八公家,每年送一份重礼。

    那柳湘莲家呢?内务府直接暗示上贡,两万两银子的赏赐,肥皂又不是高科技,随便绑架几个工坊工匠,多次尝试就出来了。渠道商压制生产商和消费者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柳湘莲收起来无能狂怒,掏出来小本字记上了一笔。

    柳湘莲辛辛苦苦搞研发,最后一分钱没到自己手上。除了父亲升了官,每年拿百来两俸禄,从末流安抚司知事升到从五品官的金陵卫镇抚。母亲也拿到了五品宜人封号。传话太监还暗示了可以匀给柳家三个龙禁卫名额,这可是在皇城内的名额。【换算到大清也是个三等侍卫】名额柳父做主给两个兄弟家孩子,一个给妻兄家的孩子。

    柳湘莲默不作声,毕竟大家都开心呢。柳母额外给了金陵街上的两家店铺。金陵衙门也把柳湘莲庄子附近周围荒地给了柳湘莲。柳湘莲的脸色好转了许多。

    七岁的孩童是没有自由的,哪怕是为了家里做出贡献。柳湘莲就是。因为勋贵身份,皇帝给的赏赐在别人看来是公允的。但柳湘莲觉得他拿多了。但无可奈何。生气是没有用的。

    柳湘莲偷偷挖了一个私港,原本以为会震惊大家。没想到贾府有,王家有,怎么你们都有啊?就我一个人不清楚?

    太阳即将东升,橘色的光芒一点一点照亮天空,公鸡的打鸣声此起彼伏,充满生机。院子里看管漏壶的小厮告知时间。【漏壶计时:将壶中装水,并放入木箭。在壶底钻小洞,随着时间流逝,水位会降低,木箭指示的刻度线,对应时间】

    卯时中,母亲还未起床,父亲已经起来准备去衙门点卯。早安问礼后,准备去上学了。

    【正常来说古代的请安早上和晚上都要去。请安就是“晨昏定省“,大致意思是早晚两个时间点都要去向家中长辈问安。这种礼节的请安对象一般是家中地位靠前的长辈,如:婆婆、奶奶、爷爷、爹爹等】

    柳湘莲出府准备上学,被王仁偶遇了。

    王仁,柳湘莲交的第一个狐朋狗友,王熙凤的哥哥。他九岁。王仁说:“自己的私港就不用交钱,咱们家就偷偷进点货。你走马维神父我们走驿馆,甄家直接把官港扩张当私港用。谁家没有一样···”

    王仁撇撇嘴,柳湘莲震惊了。偷偷挖墙脚就算了,直接霸占,用国库银修,自己用,你们玩得花啊。果然这种事还得看甄家。

    王仁兴冲冲说:“柳兄,十里秦淮你想不想去?”柳湘莲一愣,摆摆头说:“王兄,我今年才不到七岁啊,有心无力。不想花冤枉钱。”王仁来了兴致,钩住肩膀说:“吖,摸摸也好。肯定比家里的丫鬟好···”柳湘莲松开肩膀说:“花钱了,不好也好,要不然钱白花了。我开销大,等我中了秀才我再请王兄,我要是去一次,估计几年都出不来门。”

    王仁兴致消退,拱拱手,撒开腿走了。貌似是找下一个冤大头。柳湘莲想,现在的疯丫头也才三四岁,要不要定个娃娃亲。但想到其他十二钗可能会不全,影响自己集邮。算了,我等链二坐牢吧,要不然巧姐怎么出来?

    阿贵牵着马车出来了,从车里面搬出小凳子,柳湘莲径直上车了。阿贵,柳父的贴身小厮,现在的大总管。【类似宝玉和茗烟的关系】古代孩子上蒙学时间不固定,家里攒够了学费就上,没攒够就拖着。穷人家可能一辈子都没学上,富人家可能三四岁就得背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蒙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教材就是所谓的“三、百、千、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同时,在孟学阶段也会让儿童接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书目,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但不会刻意要求理解,写出八股文章。蒙学教育通常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诵与练习。

    上完蒙学,有钱人就到私人办的书院学习;少数人到县、郡官府办的学堂,大多数没钱人会跟着一个老秀才甚至是一个老童生上六人小班直到考过童试再去府学。贫民子弟读书太苦,书都买不全!科举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有其他内容,做诗的格律书,前人的诗集。最重要的是,考官喜欢的书,你得喜欢吧。难难难!

    红楼贾府族学是个奇葩,一个班大的薛蟠十五六岁,小的贾兰七八岁。年岁不一也就算了,还有娈童香玉两人。这读什么书?还不如开舞者大会。但也正常,你以为古代读书人带书童为什么不带丫鬟?

    但笔墨纸免费还提供糕点,最重要只要姓贾就可以去,和贾家有关系也可以,金荣就是例子,他母亲姓贾,去读也就是图消磨时间。出不了人才也是应该的。文具免费提供正常,但糕点应该作为奖赏。但一看贾代儒的描写和贾瑞,当个幼儿园也挺好。

    对于柳湘莲的认识来说,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柳湘莲觉得自己会成为红楼穿越者之耻辱。为什么?

    柳湘莲七岁还在读蒙学,相当于现代八岁还在读幼儿园加学前班的复合体。这就尴尬了。听说江南某些地方还有七岁考过县试的,怎么这么卷?柳父很失望,明明两岁半就开始认字,四岁正式启蒙,早别人一年。怎么就这样了呢?但柳湘莲一想,我户口不在江南,我北人也,学不好也是应该的,柳湘莲在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