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四十一章 轮扁斫轮

四十一章 轮扁斫轮

    赵昚死死盯着赵惇:那你的意思是太祖的问题咯?

    赵惇听完也是开口辩解:儿臣自然不是这个意思,您曾经问过我“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儿臣就说过这朝廷与地方的关系。太祖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建立这些制度来解决前朝积弊,自然无可厚非。

    可是万事万物都在发展,自然没有一套制度可以千秋万代。

    “还有吗?“赵昚问道。

    这老赵同学不信武官,文官他也不信啊,这玩意要是乱起来,比武官还可怕。

    赵惇思考了一番,还是接着说道:太祖曾有言“刑不上士大夫”,“与士大夫共天下”,但将原先宰相的权柄分割成互相没有利害关系的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掌管民生,枢密院管军事,而这两府只有决策权,没有财政权,这财政权虽然归了三司负责,但这三司也只能管,不能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能花钱,手里却没钱,要上奏疏走流程。

    赵昚听完后说道:朝廷的运转不需你来给我讲解,直接说结论就好。

    “咳咳,这结论嘛,就是会造成派系斗争,主要是这不拉帮结派日子根本没法过啊。就算你拉帮结派成功了,将二府三司拧成一股绳,旁边还有一个御史台,知谏院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准备弹劾。那您说这该如何做事呢?”

    赵昚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很是不好看,这些东西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宋朝历代君主臣子其中也又不少能干事的,如王安石变法,可是最终以失败告终,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给你怼的死死的。

    看皇帝老爹的表情有些异样,赵惇开口问道:爹爹,儿臣还继续说吗?

    “接着说。”

    “御史台,知谏院成为了悬在高官头上的一把利剑,这文,武形成闭环之后,又挥刀向着地方财政上去了。这不能给你们留太多钱了,钱多了人容易有想法。”

    韩王赵普曾建议太祖“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権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辇送京师”。

    除了这财政,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也统统收归朝廷,譬如县令,通判,以前都是节度使自行任命,可到了我朝变成由中央统一委派。

    赵惇终于是说完了这朝廷制度,平心而论,他内心是很佩服赵匡胤的,这套制度也体现了他们创业团队的极高智慧,这也是他们能够中介五代乱世,并且延续三百多年的根本原因。

    大哥儿,二哥儿,你们先退下吧。赵昚摆了摆将二人打发走了。

    赵愭与赵恺作揖后便告退了,只是离开时赵愭狠狠的看了赵惇一眼,这老小比他这嫡长子的实力高这么多,愈发让他心里感到不安。

    赵惇则是依靠在椅子上,扣着手指头,这让他正襟危坐在那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那皇帝老爹看他还是坐没坐相忍不住斥责了他一番,赵惇也是油嘴滑舌的应付大概意思就是:啊,对对对,您说的对。

    赵昚也是没跟他一般见识,而后说道:三哥儿,我自幼便听闻这汴梁城内繁花似锦,后又闻靖康之耻,而后我便御马骑射,熟读四书五经,力求从圣人之道中寻那富国强兵之理,后又研习历史,看看浩如烟海的史书中能否寻到那智理帮我实现一雪靖康耻的梦,然,当我身居此位后方知其难。

    “爹爹,不知您可曾读过庄子的《轮扁斫轮》?”

    “自然读过,此篇出自庄子的天道论。”

    赵惇也是一脸严肃,不再嘻嘻的说道:“庄子的这个故事,早就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听过那么多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

    又问:“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

    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

    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庄子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要亲身体验才能明白,有些简单的道理您通过想像就能明白,比如登高望远,而复杂的呢像是烹饪,切菜,火候,调料,其中种种细节书中文字是无法告诉您的,只有实际去做过才能明白其中道理。

    有时立场也会决定您的态度,比如江面有一艘大船,上面已经挤满了人,后方还有一队金人骑兵正在追赶,没上船的人都希望这艘船不要开走,让他们能够挤上去,而等他们上去了又都希望船赶紧开,这船上和船下不同的立场改变了人不同的心态。

    因为只有体验,才能感知细节,不然再正确的道理也只是一段文字罢了。

    您不应该妄自菲薄,既然您研习圣人之道,知我朝积弊,便去改革好了,这就是您身为天子应当所做之事,即便荆棘丛生,儿臣都当站在爹爹身前为您砍出一条道路。

    赵昚激动来到赵惇身边,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后又道:曹操曾对孙权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依我看,我儿比肩孙仲谋何止强上百倍?

    “那以你所见我朝应当先改革何处呢?”赵昚略带考教的问赵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