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颠覆数字时代 » 第十三章 袁大头特殊用途

第十三章 袁大头特殊用途

    要篮球场上,杨志豪与杨顺悠闲的打球,时不时的玩一下技巧,搞个有点难度的动作。两人的球衣上有汗浸出的痕迹,看得出他们都用了力的。玩得差不多了,杨志豪要去喝水。

    杨顺也不玩了,从年龄上来说,他小杨志豪十多岁,体力上肯定要强些的。只是他比较尊重杨志豪,现在杨志豪不玩了,他也就没玩的必要。他运着球,来到球场边,把球放在网兜里。杨志豪微喘着气坐在长台上,从包里拿了一瓶水递给杨顺。杨顺也渴,拧开盖,一口气喝下半瓶。顺手把瓶盖拧好,问道:“叔,听说你们局要从副局长中提个正局长出来,这事确不确定?”

    杨志豪说:“有这事,定了的。至于提拔后到那里任职还不知道。”

    杨顺又问:“这事你问过他没有,上的是不是你?”

    杨志豪说:“问过了,估计没戏。”

    杨顺问:“怎么回事,这事他都帮不了忙,你们副局级里面有谁的资源比他还大?”

    杨志豪说:“其他的那几位副局级年纪大了,也就是等几年退休的事。只是那个蔡旭明搞了个环保项目,现在已见成效。他告诉我,蔡旭明的可能性很大,不出意外,非他莫属。”

    杨顺说:“他难道就没有办法?”

    杨志豪说:“问过的,说是蔡启旭引进的那个‘深绿肥料厂’很成功,各方都看好,这事他不能乱来,否则对他也有影响。”

    杨顺深感遗憾的说:“这好事怎么就被蔡旭明捞在手上了呢?”

    杨志豪责怪自己道:“也怪我看走了眼,那个李觅博首先找的是我,我看他年纪青,也不怎么会说话,而且还说得有些离谱,我也就没理他,然后他才去找到了蔡启旭。蔡启旭这人其实也没多大本事,他可能是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做才同李觅博干这个。后来也不知是怎么搞的,他们居然找到了个有实力的老板,把厂干成了。”

    杨顺问:“蔡旭明上面的人怎么样?”

    杨志豪把握十足的说:“我调查过的,他上面没什么人。关键是他在这件事上做出了成绩,大家认可,不选他还不行。”

    杨志豪在他们家中算是混得好的,人际关系方面肯定有些资源。杨顺很想这个叔再升一步,对自己是有很多好处的,亲情上是叔侄关系,这种关系比其他的关系要牢靠得多。突然,杨顺有了个设想,于是他问杨志豪:“如果蔡旭明做的事出了问题,你能不能上?”

    杨志豪没有一丝犹豫的说:“他蔡旭明如果没做好这事,提拔的一定是我。”

    杨顺信心十足的说:“我给你想想办法,让他的功劳没了。”

    杨志豪说:“我都没办法,你有什么办法?”

    杨顺说:“你别管,到时候你会知道的。”

    如何才能让‘深绿肥料厂’变成一个有争议的企业,杨顺首先想到的是让这个厂背上消脏之名。‘深绿肥料厂’的人不是傻子,他们怎么可能会做违法的事。只能让‘深绿肥料厂’被动消脏。作为一个缉毒队的副队长,杨顺理所当然想到的是让‘深绿肥料厂’被动的为毒品消脏。

    查看别人的帐户是侵犯个人隐私,一般是不能的。杨顺以调查为由,要求查看‘深绿肥料厂’的帐目,这样就可以。自从取谛纸币流通以后,所有的中国公民一人只有一个帐户。所有的经济往来都体现在帐户里,每个公民只需出示自己的证件或者经过面部识别,就可以拿到电子帐单。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法人的信息,才有权知道本单位的经营情况。这是保护隐私的一般措施。但是,因特殊情况,职能部门调看某些信息也是可以的。杨顺查看了深绿肥料厂的经营往来,从中筛查出一些客户。杨顺想要找的客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客户付钱给‘深绿肥料厂’;二是这个人用的钱跟毒品有关。

    自从完全的使用数字人民币,毒品的交易谁还会转帐?如果傻子用数字人民币买卖毒品,吸毒人员被抓,可以很轻松的查到卖毒之人。所以,毒品的交易通常用的是银元,就是上面有袁世凯头像的那种,俗称袁大头。真正的袁大头没有了,绝大部分流通的是仿造品。但是,他们仿造的是形像,真实的材料还是银。也有银都不是的,纯粹的假货。所以吸毒和贩毒的那些人,素质也得提高,如果不懂些银币知识,被坑死都不愁。

    杨顺查了从‘深绿肥料厂’买货的客户,当中有没有玩古玩的,只有这种人才会跟毒犯用来交易的银币相关。最后筛选到了杨洪柱,他的计划得靠杨洪柱实施。

    江聪,23岁,吸毒人员,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时装模特。高中时辍学,既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技能培训,也没有在任何地方工作过。此人有多年吸毒的经历,被抓来戒过毒,可是戒不了,现在仍然吸毒。杨顺了解到此人,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也许是没时间陪伴,父母给他很多钱,以弥补不足。然而事与愿违,因为江聪手头有钱,才被毒犯盯上,引诱他走上吸毒的不归路。

    杨顺暗中监视江聪,发现他有一个吸毒的地方,是一座废弃的房子。在那座房子里,江聪弄了一张床在里面,为的是在他吸完毒后便于躺在上面做美梦。里面肮脏不堪,满地的垃圾,吃的,喝的,吸毒用的东西,如同垃圾场。

    估计江聪毒瘾发作的时间到了,杨顺在那座破楼里隐藏起。果不其然,江聪来了,他环顾四周,见没有人,上楼后坐在床上吸毒。吸完毒品的江聪喝了些水,把鞋一脱,横躺在床上,一开始在床上做着各种怪异的动作,真不知道他的内心想的是什么。没过多久,犹如一个死尸般的躺在床上不动了。

    杨顺很自然的走进屋去,看着江聪脱在地上的鞋子,伸手拣了起来,一股霸道的气味袭来,杨顺脸都给熏变形了。他拿出一个跟踪器,安装在江聪的鞋底。

    经过几天的跟踪窃听,有个叫张大毛的人极有可能要卖毒品给江聪。从两人的通话上得知,他们极有可能要在奋进路的一个小公园里交易。交易地点为什么要选在这个公园里,杨顺必须到这个地点去看一下,有什么特别之处。

    公园里有一家卖花的,他的花店有些特别,就是把各种花放在公园的各处,摆放得很恬当,一方面美化了公园,另一方面为自己获得了太多的经营场地。卖花的老板在公园里设有一个点位,里面放有一个大的监控电视,屏幕设有九个画面,他用了九个摄像头把他在公园里所摆放的花卉尽收眼底,只要有人对他的花卉驻足观看,他就去拉拢生意。

    杨顺在公园里转了好几圈,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心想:他们选在这个地方交易毒品,肯定有原因。于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毒犯,寻找在什么地方交易最为安全。

    公园里随时有人走动,显然是不安全的,杨顺把目光放在了公园的僻静处,当他走到一堵墙后时找到了答案。

    这堵墙的旁边是一条水沟,为了防止行人不小心落在沟里才建的,墙是个7字型,一端被封死,另一端可以进入,入口处也是出口处。这样的地点比较隐密,一般人不容易发觉。但是,揖毒警不是一般人,如果在这里交易一旦被盯上,是很难逃脱的,看来也不怎么理想。

    杨顺从墙根脚走进去,一边是墙,一边是水沟,水沟有些深,水流还挺快的。杨顺心想,毒犯如果发现有警察,只要把身上的毒品往水里一丢,立马就被冲走,那样就没有犯罪的证据。当他走到墙中部的时候,发现墙上有个洞,通过洞口就看到了卖花老板的监控屏幕。杨顺转回来,在墙角发现有一个摄像头。他又回到那个洞,从洞口观看监控屏,可以清楚的看到墙角入口处,杨顺明白了,这个墙洞十有八九是毒犯挖出来的。他们交易时在这个洞口观看,如果发现有警察来了,马上把身上的毒品丢进水沟里,这样警察就扑了空。

    知道了秘密,接下来就简单得多了。根据江聪和张大毛约定的时间,杨顺提前把一个干扰装置放在那个摄像头后面,摄像头保留有画面,却失去了功能。接着下来就是等两人的到来。

    两人出现在公园时,杨顺把无人机放了出去,悬停在水沟上空,然后通过手机查看里面的动静。不出所料,江聪和张大毛在公园里装模作样的逛了一下,然后就进入那道墙的后面。张大毛一进去,直奔那个墙洞,江聪跟在他的身后,两人都不住后看一下。杨顺马跟了进去,这可得抓紧,不要让张大毛发觉。

    张大毛在墙洞里看到一切正常,他对江聪说:“把钱给我。”江聪就从身上把银元拿出来,递给张大毛,张大毛转过头,想去接钱。就在这个时候,杨顺的手铐铐上了江聪,同时抓住了张大毛的手腕,张大毛本能的想挣脱,还是慢了,手己经被铐上。杨顺指了指那架悬停的无人机说:“最好别动,怎么反抗都没有用。”

    两人抬头看到无人机,明白完了,被抓了,也不知道墙外面会不会有更多的警察。杨顺在张大毛的身上一搜,搜出了毒品,数量还不少,牢有得张大毛做的。

    杨顺仔细的看了看张大毛,有他卷曲的头发下是张惊恐的脸,原来是认得的人。杨顺说:“张强,又叫张大毛。我记得你是贩毒被判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怎么又干上了?”张大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满脑子悔,也是满脑子的疑惑,自己这么谨慎,怎么还是被抓。杨顺拿着那些毒品问:“你的这些要被判多少年?”

    张大毛从嘴里挤出两个字:“五年。”之后是一阵的沉默,谁也没有说话。杨顺在盘算着这事怎么处理才好。

    杨顺把铐江聪的手铐打开,说了声‘滚’。江聪提着银币走,杨顺说:“银币留下。”江聪放下银币,如鸟儿脱笼一般的跑掉了。杨顺问张大毛:“想不想立功?”

    张大毛见杨顺放走了江聪,不知道杨顺要干什么,也不知是好还是坏,听说可以立功,还以为是让他找出他的上线。可是他拿货时只认识毒品和银币,和他交易的是机器人。他说:“想。只不过买货的时候不认识人。”

    杨顺说:“不知道没关系。你把这些银币卖给一个人,然后到我这儿来,让我抓住你。本来你要做五年牢的,我让你做五个月牢。”

    张大毛一听,真是天大的好事,那有不愿意的。立即问他卖给谁?杨顺把杨洪柱的照片给张大毛看了,并且告诉他照片是谁的。张大毛一看就认识杨洪柱,只是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张大毛贩毒得的银币要去古玩市场卖,杨洪柱经常去古玩市淘宝,早就脸熟了。

    杨顺把毒品留下,银币给了张大毛,又警告他说:“卖完银币就来找我,如果不来,无人机里录了相的,你能不能跑掉,自己清楚。”

    张大毛说:“我张大毛不会那么蠢,你这么帮我,我要是不懂的话就不要混了。”

    杨洪柱欠了‘深绿肥料厂’的货款,眼看一月的还款日期接近,得把钱还上。他虽卖了些菜,还款还差点。为了补足款项,他决定拿些所谓的古玩到跳蚤市场摆地摊,如果运气好有可能赚上一把。

    地摊没摆多久,张大毛来到他的摊位前,拿出一枚银币问:“你看看这个值多少钱?”杨洪柱仔细的看了,确定是纯银的,是仿品,以市场价值三百块钱一个。他与张大毛有些面熟的,依据他的观察,张大毛可能不是搞正当行业的。遇上这样的人,肯定得玩虚点,于是,他给出的价格是一百八十元。张大毛掏出二十多个银币给杨洪柱看。杨洪柱一一的细看,发现里面有一枚是民国时期的,估价在2000左右,其他的都是仿品,材质纯银。他说:“一样的,价格在一百八左右。”

    张大毛问:“你收不收?”

    杨洪柱爽快的说:“收。”

    张大毛略作犹豫的样子,突然下定了决心的说:“你想要的话,每个按两百,全卖给你。”

    杨洪柱难为情的样子说:“市价就一百八,多了我就亏。”

    张大毛像个生意人一样的讨价:“一百八太少了,你再怎么加点。”

    二百的价杨洪柱心中高兴得不得了,可他会嫌钱多吗?还价归还价,不能把生意搞黄了,他说:“一个加你十块。只能是这么多了。”

    张大毛也怕生意黄了,给杨顺交不了差,他同意这个价格成交。两人点了数,杨洪柱把钱付给了张大毛。

    买了这些银币,杨洪柱很高兴,这是一桩稳赚的买卖。他把那块民国时期的银币收了起来,将这些刚买到的银币摆在摊上。事又凑巧,正好有人看上了这些银币,与杨洪柱谈到了每块二百八十元。这个价是低于市场价的,对方也想沾便宜。杨洪柱觉得运气好,虽说价格低,也能赚不少的。卖了这些币就赚了,手里还有一块真古玩。于是卖给了那人,得六千多元。然后把‘深绿肥料厂’的货款付了。

    张大毛卖出了银币,算是把杨顺交待的事办好。他不想进牢房,但是,进去五个月比五年强多了。何况杨顺有他贩毒的证据,随时可以把他抓起来。无奈,只好去找杨顺。

    杨顺给张大毛带上手铐,然后拿出一点毒品和几枚银币,告诉张大毛:“这些是从你身上搜到的毒品和毒资。”张大毛说:“这些是我的。”然后杨顺把张大毛带去审讯,做笔录。

    审讯室里,张大毛对于这次贩毒完全承认。

    杨顺问张大毛:“卖毒品时你收的是什么?”

    一般收的就是银币,这是警察和毒犯都清楚的事,张大毛说:“收银币。”

    杨顺问:“什么样的银币?”

    张大毛说:“有袁大头,孙小头。”

    杨顺问:“十天前你有一笔4800元交易,是怎么回事?”张大毛不敢瞎扯,他知道数字货币交易就算他不注明交易物,对方也可能会注明交易物的。他老实的说:“卖的是银币。”

    杨顺问:“是什么银币?”

    张大毛说:“袁大头和孙小头。”

    杨顺问:“卖给谁?”

    一般情况下交易是不知道对方姓名的,因为张大毛是特意卖给杨洪柱,所以他知道。另外,帐上一查明显知道卖给谁。张大毛照实说:“卖给杨洪柱。”

    接下来杨顺传唤了杨洪柱,问他:“十天前你有交易,做了些什么事?”

    杨洪柱慢慢的回想起了买卖银币的事。他说:“那天在跳蚤市场买了银币,也卖了银币。”

    杨顺柱问:“你花多少钱买的?”

    杨洪柱老实回答:“4800元。”

    杨顺问:“你卖了多少钱?”

    杨洪柱答:“卖了6000元。”

    杨顺问:“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

    杨洪柱说:“付深绿肥料厂的货款。”

    杨顺说:“你买的银币是毒犯贩毒的所得,你有为罪犯销脏的嫌疑。但我也查过你以前跟毒犯没有经济往来,应属不知情。我的处理意见是你把卖银币所得的6000上缴,把此事记录在案。如果你不同意,可以提起诉讼。”

    杨洪柱说:“我在古玩市场里买银币,不可能知道卖银币的是什么人。怎么会为他们销脏呢?”

    杨顺说:“我们这里有毒犯的口供,也是要把他的口供找到你的。我说过了,如果你对我的处理不认可,可以提起诉讼。”

    杨洪柱仔细的盘算了一下,能不能胜诉不说,这6000元够不够开律师费都得打个问号。

    他跟杨顺说:“算了,我认了。只是现在没这么多钱,让我回去想办法。”

    杨顺告诉他:“你得快,拖时间长了我们要强制执行。”

    杨洪柱实在没钱了,立即打电话给父亲,把这6000元给交上。

    杨顺根据张大毛和杨洪柱的口供,向上面申请对‘深绿肥料厂’间接销脏的行为进行调查。上面的看他的报告纯属臆想出来的案情,觉得有生拉硬扯的嫌疑。但是,又不得不同意,如果‘深绿肥料厂’真有问题,自己岂不是要受牵连。于是,同意了杨顺对‘深绿肥料厂’的调查。

    李觅博时不时的要接受杨顺的询问,没办法,只能是问什么答什么。这事让税务部门也知道了,于是,本该退税扶持环保的税款也不退了。为此李觅博去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在事情不明了前,不作退税处理。

    杨志豪在他的人际关系中把‘深绿肥料厂’的‘销脏’又宣传了一番,并且提出一个疑问:环保产业很难说只是披了件外衣。杨志豪上面的那个人又作了些工作,于是,想提名蔡旭明的人口都不敢开了。顺理成章的,杨志豪由副转正,迁往南明区环保局,任局长。

    杨顺经过一番的调查,查明‘深绿肥料厂’没有任何的违法行为。为了表示对李觅博的欠意,还特地同李觅博到税务局申明此事。于是,税务部门恢复了‘深绿肥料厂’的环保退税。为此李觅博还要感谢杨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