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唐生传 » 上洛钱币(2)华严宗

上洛钱币(2)华严宗

    外室,三宗弟子的小小暗流涌动,里间,捧着香茗,品茗谈经的三宗大师,并不知晓。

    一面门窗大敞,一眼小泉穿墙而入,流入屋中一处假山水中,屏退下人,江蜚语亲自手把邢窑白瓷提壶,细细温火为三位大师煮茶。

    红泥火炉,青松翠柏。

    窗外假山青苔旁栽种着高大的松柏,松枝斜入拱门之中,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诗意。

    一禅大师端着香茗,轻嗅着碧螺春的香气,然后深深啜了一口,抬眼看着壁上,挂着的一副竹林清泉月上图配着的诗文: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香炉之上,青烟了了。

    身处于这茶禅一味的雅室之中,一禅不禁品道:“寒山大师的诗作,配上这香茗、青松、幽香、禅境,真是直如走进乐天居士的《茶琴》诗境之中。”

    最懂享受的惠济大师,也端着茶盏微微颔首,闭眼轻嗅兰香,神往道,“此时若再有一琴师,就更加禅意十足了。”

    “惠济大师说的是,恰好我有一房妾室极善琵琶。”江蜚语笑看着墙上新挂上去的诗僧寒山和尚的诗作,点头,吩咐道,“来人,把琴娘请来。”

    “琴娘见过三位大师。”

    不一会儿,琴娘抱着琵琶进来,向三位大师行过后礼,不自觉地捏了一下自己的袖口,垂目向江斐语屈身行礼:“门主。”

    江斐语点头示意,“琴娘,给三位大师弹一曲吧。”

    “是。”

    悠扬的琵琶曲在雅致的内室里轻轻响起,就连不苟言笑的戒律大师也难得闭目合什倾听,许久,惠济大师用指尖在掌心轻拍着节拍,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

    琴娘闻言心中微微勾唇一笑,眼目含笑的加快了琴弦的拨弄,就如那大珠小珠落满玉盘,叮咚不绝。

    惠济与一禅赞不绝口,可是戒律却从头到尾看也不看一眼,江蜚语看着一直未动茶杯的戒律大师,轻笑一声,提起提壶道:“戒律大师可是喝不惯这碧螺春的味道,要不我再新煮一壶顾渚紫笋。”

    “江门主,客气了。”

    无心这些诗情画意的戒律,直言婉拒了江斐语的再三热情留客,迫不及待的第一个开口告辞,“既然宗睿师伯已早早回了杭州,又耽搁了这些日子,贫僧实在一刻坐不住,须立即返回祖庭,禀告师祖关于‘药师琉璃光如来’与‘九转金丹’之事,就先行告辞了。”

    “那能请戒律大师带个话……”

    江蜚语闻言当即放下提壶,走上前来起身抱拳请求道,“若此案能请得普贤大师出来主持公道,我儿死也瞑目了。”

    戒律不敢保证,只道:“戒律尽力。”

    看着这一室风雅,因为八大金刚案劳心了这些日子的惠济,不无可惜的放下茶盏,道,“这药师琉璃光如来确实十分蹊跷,我们定要通知八大宗门好好查查,切不可让宵小打着我佛门名头,用那九转金丹,四处招摇撞骗,为祸世人,重蹈江施主之痛。”

    “这正是我忧虑的。”

    戒律一脸肃穆颔首,“那这雁门善后之事就还是有劳一禅师弟你了。”

    惠济闻言也开口告辞,“一禅师弟,我华严宗也准备告辞了,三十年一次的迎佛骨舍利子出世的圣会在即,惠济这边须在三月前赶回五台山准备大开山门,欢迎天下佛客,不得不先行告辞。”

    “迎送佛骨舍利子出塔,乃第一要紧!”

    一禅双手合什答应下来,“二位师兄,且放心离去,这里一切有我。等稍后雁门事了,一禅也必到五台山瞻仰佛骨。”

    三人正议着宗门之事,突然一个声音从窗外插了进来,有人闻着香味,从厢房的窗户翻窗爬了进来。

    不是三车是谁?

    “有吃席,为何没人叫俺?”

    三车指着江斐语的鼻子埋汰道,“按说这斩鬼驱魔,俺也有份出力。你个江斐语,为何专门给这些秃驴开小灶,还请了琴师?”

    “好生厚此薄彼。”

    江斐语闻言连忙告罪,“此乃素席,江某才没有邀请大师。”

    “没关系没关系。”

    三车闻言却自己寻了一个位置,一屁股坐下,还抢了一禅的筷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俺自个闻着味来了也一样。”

    戒律见此,当即一撩袈裟,起身冷言冷语道,“江门主,就先行告辞了。”话落,外间的戒律院弟子见到自己的师傅齐齐起身。

    惠济也起身跟上。

    “戒律师兄,我与你一道。”

    “琴娘,把琴撤了吧!”

    琴娘捏着袖口看了一眼江蜚语,抱琴应道,“是,门主。”

    江斐语回头,如隼的目光狠狠盯了三车一眼,然后吩咐琴娘离开,匆忙跟上戒律他们,“戒律大师,惠济大师,我再送送你们。”

    ……

    待二宗子弟全部离开,空荡荡的花厅里,一禅的大徒弟永明不甘心的道,“师傅,宗睿师祖,戒律院也就算了,那华严宗凭什么也欺负我们净土宗,明显是把收尾的脏活累活丢给我们,还瞧不起我们。”

    “阿弥陀佛。”

    “无去无来本湛然。”

    一禅大师合什道,“永明,我们做好自己便好了。佛骨舍利子出塔在即,此乃我佛门各宗三十年一度的头等大事。若雁门事了,吾净土宗弟子也礼应前往帮忙。”

    “好吧,师傅。”

    永明不甘心的道,然后突然想起什么的掏出一封信,“对了,师傅,这里有一封希元小师叔前几日留给您的信,他说有些关于佛理的问题,想要请教您。”

    “嗯,我看看。”

    一禅缓缓展开希元的信件,欣慰笑道,“希元小师弟自小得宗睿师叔悉心教导,佛法见解非同一般,果然乃我辈天才弟子,他日晋升蜜宗祖庭嫡传弟子指日可待。”

    “师傅。”

    永明希冀的看着自己的师傅,在他眼里,他的师傅比之希元小师叔丝毫不差,“您若是晋升祖庭,我们这些弟子也能一道九祖升天。”

    “若你这般想,那为师还是算了。”一禅闻言不认同的摇头。

    “师傅,为何每次一提晋升祖庭,您便推三阻四,这是多大的荣耀?”永明瘪着嘴道。

    “傻永明,入祖庭者,虽荣耀,又岂是那般轻松?”一笑着叹道,“为师日常主持一寺事务都忙不过来。入祖庭者,须管理寺庙成千上万,非常人所能及。”

    永明却不以为然,“永明见希元小师叔虽聪慧绝顶,却也不擅长寺中那些繁琐的寺务。若祖庭以管理寺庙能力论高下,华严寺的惠济师叔,开元寺的弘忍师叔能力都在其上,就连师父也比小师叔强过许多。”

    “希元小师叔要是真能进祖庭,师傅,您为何入不得?”

    在永明看来,希元能得祖庭青睐,还不是得亏了有他师傅密宗四大德之一的宗睿师祖举荐,这在咱们八宗又不是什么秘密。

    一禅大师无奈摸着弟子头上的戒疤,叹道,“痴儿,我佛根不如希元,佛性不如弘忍惠济,二者皆不入流,又如何入的了祖庭?”

    “谁说你二者都不入流?”

    一个声音突然插了进来,是偷听了全程的三车端着一盘西瓜,大摇大摆走出来,他摇了摇手中的吃瓜道,“不过,你师父,有一句话说对了,入祖庭确没多大意思!”

    “不入也罢!”

    一禅回头一笑,“三车,我可没说这话。”

    “不好不好!”

    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的三车,吭哧吭哧的大口吃瓜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一禅你嘴上没说,心里却这样想的。”

    一禅也懒得与他胡搅蛮缠下去,“好了,我们也走吧,今日还有江施主委托帮忙超度的几位弟子的经忏法事要做。”

    “是,师傅。”

    净土宗的一众弟子一步三回头的看着还在大快朵颐的三车师叔,纷纷低声交头接耳道,“你们说三车师叔为何从祖庭的达摩院出来?”

    “那可是真正的天才弟子集中营!”

    “需要经过层层严选,择优录取。”

    “一旦进去,那待遇……堪比皇寺主持。”

    “不过……咱们师傅比起三车师叔确实差了许多,就算和其他师叔伯比也太佛系了,要他考进祖庭,确有些为难。”

    “咳!”

    走在前面的一禅闻言难得的沉声,握拳咳嗽一声,“都嚼什么舌根子呢?”

    “没说什么,师傅。”

    几个徒弟立马禁声。

    一禅假装虎着脸,拿出一寺主持的威严,挥着袖子催促道,“那还不快走?”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