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柳树镇 » 《柳树镇》长篇原创连载/22

《柳树镇》长篇原创连载/22

    22

    “……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大些……”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通过镇里的高音喇叭重复播放着。

    农村将以何种形式发展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农民又怎样做才能致富呢?

    像柳树镇这样的乡镇无资源、无厂矿,农民一年四季仅为自家几亩田地劳作奔波。村里的二豹,安子去了杭城打工,听说收入不还不错,晓菊之前来信也说,在深南那边电子厂里的工资收入很好,工资比他这个正儿八经的工作人员每月还要多180元。

    信中晓菊还告诉他,深南那边到处是电子厂、制衣厂、毛线厂等等不大不小的厂子。而且这些厂子大都打着“公私合营”“中外合资”的旗号,实际上都是个人开的,用工也多是川省、贵省那边的工人。工人们普遍收入都是按计件工资,即完成多少产量,开多少钱工资。工人们凭劳力挣钱也没有怨言,个个都比着干,比着加班,干劲十足的。

    对于身处内地的柳树镇,是否可以搞这样“’劳务输出’,农忙时回来干活,农闲时出去务工,这兴许是农民富起来的一种手段。”以钱玉明的认识,可能他只能想到这里了。

    下周一上班跟祝书记汇报汇报,如可行自己先去深南市走走看看,对,就这样定了。玉民在心底暗暗给自己打气,其实他是有私心的,在那个遥远的城市有他想念的爱人。

    “快回来吃饭,快回来吃饭了,在菜园里站着愣啥”!玉明妈温怒道。小桌上摆着一盘油炸花生和一盘炸的黄喷喷的鸡蛋,两大碗汤面条。麦子在这边产量很低,面食在柳树镇这地方是很少吃的。

    母亲的手擀面还是有一手的。玉民清晰的记得,哥哥大君小时候,有一次晚上吃妈妈做的手擀面,因为好吃,就吃的太多,在床上撑的打滚,妈妈只得给他穿上外衣,打着手电筒,带着他到外面跑步,搞到晚上将近22点才回来睡觉。从那以后,母亲晚上再做饭,是按碗量着做的。

    “晚上吃嫩多干啥?你爸不在家,你俩吃出个好歹,我咋弄?”其实玉民妈是老师,算是农村少有的文化人,她知道晚上吃少点儿对身体有好处的。

    吃过晚饭,娘俩一人端盆热水,坐在椅子上,泡着脚,聊着天。

    “玉民呀,你的工作干得咋样?这段儿也不咋回来,怪忙吗?”玉民妈问道。“是,我这口上就我一个人,前段才从镇卫生院借调过来个人,可她啥都不会,还得我弄。”

    “我咋听说你前段被批评了,还通过广播喇叭传到镇上”?玉民知道,还是前段开会被批评的事儿,他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

    稍停了一会儿他回了句,“没事儿,您这平时注意身体,过一段儿,我哥班接好了,我爸就能回来陪你了。”

    “也不知啥时候弄好,这都去了几年了,接班的事儿还没说成,肯定是你爸他爷儿俩心疼花钱”说着话,母亲用手捋了捋自己的头发。

    明亮的灯光下,玉民注意到母亲的头发已经有很多白发了。是呀!母亲在家天天操劳,他兄弟俩小时候,跟着母亲在村小学上学。上初中时,兄弟俩偶尔帮母亲搭搭手干点活,现在他俩都长大了,都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反而觉着帮不上母亲什么忙。还好,再有三年母亲就退休了,那时可以不用在学校、家里来回跑,父亲应该也会回来了。

    玉民不想让妈妈操心自己的事儿,再凭添诸多烦恼,倒了泡脚水,看看时间还早,就说,我去打稻场上看看能帮上他们什么忙。“拿上烟,给他们敬敬,你们哥俩小时候,村上人没少给咱家帮忙,要懂得感恩!”母亲交代着。

    玉民返回自己的西屋,从抽屉里拿出之前放在家里的一包彩蝶烟。他自己不抽烟,但有时工作上少不了递烟说话,特别像玉民这样的工作人员,你跟别人说话不递烟,开展工作时,别人会误以为你是瞧不起他。这还是“铃铛书记”教他的。

    打稻场上,还有两家在赶着牛碾着稻子。一个是四姑家,在最东头,一个是玉民堂叔家,他走过去,分别给他们递上烟。“你还没睡,小民”此时正往打稻场上送开水的四姑刚好也到了。

    “没睡,四姑,这正看看有啥忙,我能帮上不?”“还喊人家小名,人家现在可是镇上的干部了,喊大号”。抽着烟的福地爸有点儿不满的对着四姑说。

    “你大号叫啥呀,我总记不住”四姑乐呵呵的说着,随手拿起地上的碗,给玉民倒上开水,递过来。

    “他叫钱玉民,记住了,这回!”福地爸说着将吸过最后一口的烟嘴儿,丢在打稻场外的水沟里,“走……了……走……了……”牵起牛绳,拉着长音的吆喝声又去赶牛碾稻去了。

    “就叫我,小民”本来不渴的玉民,还是接过四姑递过来的一大碗温开水,扬起脖子喝了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