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千秋录之忧患九州 » 第十五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

第十五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

    一个月后的九重城,已经慢慢步入了冬天。城里头各色的树除了长青的松柏外,其余的都没了叶子,光秃秃的枝丫交叉掩映,给青砖石瓦的九重城平添了几分古怪。

    庸王因世子落水一事行刺皇上未遂的事传遍了九州,之后人们就只知道庸王被平陵郡与泗水郡的郡守联合扣下,但庸王做反诗举兵,最后遭到屠灭,连庸王妃和公主都没能留下。大周和摆夷的朝贡关系也就此破裂,太后的亲弟弟舒显率领三十万中央军进攻摆夷。摆夷不敌,最后摆夷王以通敌叛国罪杀了摆夷世子,献上了其人头以做朝贡。

    此般的消息是万万不能让九重城的悠然公主知道的,然而九重城到底是个人多嘴杂嚼闲话的地方,不久悠然就知道了。如今的悠然什么都没了,大哭了一场后万念俱灰,便挂梁落了香尘。

    太后听到这消息也是惊了,她缘以为悠然只是弱女子,却不想…如此刚烈。

    太后也觉得有缘于她,却也对不起她,想大葬悠然,但到底是个未出阁的女子,罪臣之女,只能草草了事,在天京郊外为悠然修了一座公主坟。承景也因为悠然一事许久没和母亲说话了,他对庸王一事很复杂,明知道庸王确实没安好心,但又不忍给庸王按上此等莫须有的罪;如今庸王被诛,悠然自尽,承景觉得这皇上还不如不当呢,便整日称病不早朝,太后也因为承景的态度而神思忧倦。

    书颜倒不一样,她能理解太后为了大周而要除掉庸王,只是可怜悠然,她缘本不必死的,如此般的自尽才是最让人唏嘘惋惜的。

    书颜让青葙在长乐宫的小厨房里熬了碗红豆沙。

    那红豆沙是按着御膳房的方子熬的,要新鲜的红豆洗净了,用雪花似的冰糖晶熬久了,然后去皮,只留下豆沙,而后用藕粉熬成糊糊,加点白粥和小圆子,最后撒上腌渍的糖桂花。

    书颜的红豆沙用一个小小的白玉碗盛着,那红豆沙太烫,书颜不肯别人帮忙,自己换了好几次手才将红豆沙放进了盘子里,端了盘子便来到了长乐宫的正殿,太后正在里头休息。

    “母后。”书颜跨进长乐宫,见太后正躺在贵妃榻上微微闭目,便轻声唤道,“我给您熬了红豆沙。”

    “颜儿来了啊。”太后睁开眼淡淡地笑道,眼神里却有着无尽的疲倦。

    “母后。”书颜在冬芽搬来的椅子上坐下,把红豆沙递给太后,道,“母后仔细手。”

    太后微微直起身子,伸了一个小小的懒腰,冬艾将一个小小的黄流苏靠枕垫在了太后的身后。太后接过书颜的红豆沙,轻轻地舀着汤匙。

    此时红豆沙已经温了,正适合。

    “这是你做的?”太后问道。

    “不是,青葙做的。”书颜实诚道,又做了一个调皮的鬼脸,方正言道,“听冬芽姑姑说母后近日身子不好。”

    “倒难得你还想着母后,”太后轻轻尝了一口,甜腻腻的红豆沙化在了舌尖,太后一脸淡然,道,“想不到那丫头竟是个烈货。我缘想着等事情过去了,给她指个好人家,不曾想却先被阎王招去了。”

    “母后别伤心了,悠然姐姐自然有悠然姐姐的想法。”书颜口是心非地安慰道。

    “皇上还是不理母后。”半晌,太后突然道,“你,恭儿,皇上,你们三个人呐,无论哪个我都舍不得…”

    “母后…皇兄近日忙于朝政,不能顾忌母后也是应该的。“书颜安慰道。

    “忙于朝政?”太后冷笑一下,目光噙噙,继而又无奈道,“颜儿别诓我了,母后是明眼人儿。皇上的心思在什么地方,母后清楚得很。他的心思啊,在那些个画儿啊,墨啊,山水上,唯独不在这朝政上。”

    “母后…”书颜轻轻唤道,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也知道母后说的是事实。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时候我在想,让他登基,到底是错还是对?若是对的,他怎么能那样不学无术呢?难道李家的列祖列宗都看不见了吗?如果是错的,”太后的泪水轻轻地落入玉碗中,泣道,“难道是上苍要亡我大周吗?”

    “不会的。”书颜赶忙劝道,“皇兄虽不喜诗书,但到底还是仁孝礼仪之人。这般品德的人做皇上,怎么会是上苍的惩罚呢?”

    书颜从太后的手中拿过玉碗,轻舀了一小勺红豆沙送到太后的唇边,安慰道,“皇上以仁孝治天下,是百姓之福,此王道也。再说承景哥哥这性子到底还是孩子,悲哀喜乐一下子就过去了。兴帝驾崩时不也是闷闷不乐的吗?后来不还是好了吗?皇上也不过是一时半会儿的气,等气过了想明白了,也就能理解母后的苦心了。”

    “阿弥陀佛。”太后抽出帕子拭泪道,“若是皇上有你或是恭儿一半的明事理就好了。”

    “现下就有一事可以让皇上高兴。”书颜道。

    太后轻轻咽下红豆沙,问道,“甚么事啊?”

    “母后忘了,”书颜又舀了一勺红豆沙,笑道,“给皇兄选皇后的事啊!”

    “你瞧母后这记性!”太后笑道,“前几日才下的旨,如今已浑然忘了!”太后疲倦的脸上终于有了喜悦,道,“不知最后会选出一个怎样的皇后啊!”

    “母后喜欢甚么样的?”书颜见太后喜欢这个话题,便深挖下去,笑着问道。

    “家世嘛,无所谓,毕竟这普天之下没有哪家比得上皇家更尊贵了。样貌啊,平平淡淡就好不必太好看。”太后道,眼前浮现了秋狝那日宋孝晴的脸。

    “皇后是母仪天下之人,自然不能有狐惑之貌,谄媚之心。”书颜插嘴道。

    “是了。”太后点头,继续道,“知书知礼就好。皇上如今就缺个知书知礼的贤人,最好识点诗书,能拉着皇上一起读读史书圣训的。性子又不能太强,以免复见吕窦之祸,武韦之辙。”

    “我现下都有点儿等不及见这位新嫂嫂呢!”书颜的眼中充满了期待,笑道。

    “此事已交给刘卿去办了。”太后道,“刘玄所年轻,办事却厉害,百越议和一事全靠他。朝堂言政也是有理有虑,敢言敢怒,怪不得兴帝选他做御史大夫。”

    “现下百越议和一事已成,摆夷已安,庸门关也收了回来,舅舅…”书颜突然住嘴了,她只是太后义女,不可妄加亲缘。

    “你舅舅如今替我们守着庸门关呢。”太后不动声色地接下去道,“正好也能守着平陵,盯着百越。”

    “正是呢!”书颜舀着银勺,盛出最后一勺红豆沙送到太后嘴里,笑道,“九州四夷,如今已解决了两夷,剩下两夷有我父王帮忙,大周又国泰民安,母后该高兴才是!”

    书颜说的有理有据,太后笑了,暗道自己丈夫没福气,没有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