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正德颂 » 第十五章 改制

第十五章 改制

    大臣们愣在原地,惊讶于朱厚照刚才的回答,居然如此干脆地接受了大臣的辞呈,连三辞三留这种客套程序都没有,刘健和谢迁听到朱厚照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后大惊失神,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王鏊对于自己的处置也难以相信,思考着为什么唯独自己被留下。

    班列中的李东阳看着眼前这一切,轻叹一口气,却什么也没做,自己也什么都做不了,昨晚和朱厚照的谈话的影响让他对于眼前文官这近乎逼宫的进谏产生了一丝无奈和反感。

    殿前一阵寂静,吏部尚书马文升轻咳一声打破了平静,出班陈奏道,“启禀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眼花耳背,如此尸位素餐恐伤陛下恩德,臣请辞官还乡。”

    “此事不准,吏部还要马爱卿多加操持啊。”

    户部尚书韩文亦出班陈奏,“启禀陛下,臣亦请辞官还乡。”

    “此事不准,户部也要韩爱卿好好看着才是啊,爱卿身为宋代名相韩琦之后,先帝在时也是对爱卿赞赏有加啊。”

    之后不管哪位尚书侍郎,朱厚照都不许辞官,这下文官们才发觉现在已经从针对阉党的诛灭转变成了针对内阁的清洗,原本以进谏为手段的打击被朱厚照轻而易举地化解,还搭上了两个阁臣的位置。

    朱厚照见文官们心灰意冷,不再进谏,便缓缓开口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诸位爱卿,知道今日朕为何如此做吗?”

    文官们缓缓抬起头看向朱厚照,看见朱厚照眼中竟挤出了几滴眼泪。

    “朕痛心啊,朕前几日在昏迷中梦见了太祖爷爷和太宗爷爷,太祖爷爷一直怒视着朕,一言不发,太宗爷爷则是面对着大海唉声叹气,没有看朕一眼,诸位爱卿,此梦何解?”

    面对突如其来的哭诉和质问,文官们无疑又陷入了疑惑。

    “朕得神仙启智,才窥得一丝天机。

    原来太祖爷爷发怒不语,是怒国朝至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流民遍地,食不果腹,太祖出身布衣,最是痛恨此种恶行,岂能不怒?

    太宗爷爷望海哀叹,是叹我大明空有万里海疆,却无手段转为己用造福百姓,更是海防羸弱无法宣扬国威。

    大明朝开国至今才百余年,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此言一出,百官沸腾,皇帝亲口说出国朝有亡国之危,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肃静!”高凤怒喝一声,止住了百官的喧闹。

    朱厚照继续开口,“所以为了列祖列宗的安息,也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朕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必为。

    如今诸位爱卿只是为了刘瑾等人动则逼宫,不成便辞官,倒是成全了你们的名声,朕背上了骂名,国朝养士至今,就养出这样的大臣文士吗?”

    面对朱厚照这样的扣帽子施压和讥讽,文官们纷纷跪下请罪,这次的进谏也就以失败告终。

    见自己已经完全压制了文官的气焰,自己也好开始对朝廷的大手术了。

    “现在内阁少了两位阁老,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添补,朕便减一减内阁的担子吧,之后凡是边关奏报等军情内阁便不用处置了,朕另外设军机处专门处置军机要事。”

    首先朱厚照要做的就是纠正大明如今文武失衡的现象,如今文官压制武官,变相限制了大明军力的发挥。

    清朝时期为了应对西北战事而建立的军机处便很好地制衡了文官的势力,甚至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取代内阁成为了清朝的最高权力机构,朱厚照当然不想看到武官压制文官这样矫枉过正的结果,不然就是走五代十国的老路了,要是再来一个赵匡胤黄袍加身自己就命不久矣。

    “军机处从朝廷勋贵,军中武将和兵部,户部以及工部中选人组成,其中文武官员人数必须相等,朕也会安排张永进入军机处在其中监督。”

    考虑到武官比文官更不可控,军机处也需要进行制衡,文武官员数量相同便可以相互掣肘,自己派出宦官监督防止文武串联即可。

    “诸位爱卿不是还说现在厂卫猖獗,横行霸道吗?朕之前已然收回东厂辑事之权,改东辑事厂为东监察厂,分设南北二局,西厂之后等审完刘瑾的案子也同样改为西监察厂,往后只由锦衣卫负责辑事。当然,为了更好统属厂卫,朕再设侍从处,同时监督东西二厂以及锦衣卫,也监督内阁和军机处。”

    朱厚照为什么还要再在文官和武官的最高权力结构之上再设一个权力结构呢?还是因为对百官的不信任,毕竟作为一个历史上可以驰马弯弓的皇帝,居然在壮年时期因为落水之后不久而死,怎么想也会阴谋论一番。

    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必然会以一方的失败作为一个时期的结果,就比如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万历年间张居正一度权倾朝野。

    所以朱厚照不仅要做到文武制衡,还要做到内外制衡,毕竟保命才是根本,命都保不住,拿什么来改变这世道。

    朱厚照设置的侍从处借鉴了校长的侍从室,侍从室本来是校长的幕僚机构,人员都是参谋,秘书和护卫等辅佐人员,随着校长的权柄愈加扩大,侍从室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成为了集军政一体的统合机构。

    这也是作为收回东西二厂辑事之权对宦官的补偿,宦官虽然不是百分之百靠谱,但是肯定比文武百官忠心。

    “侍从处的人员由宫中二十四衙门的人,勋贵外戚还有都察院的人选人组成,朕之后也会另外安排人进来。”

    侍从处本身具有智囊团的作用,自己说不定之后会钦定一些人进入,哪怕没有官身和勋阶,只要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可以为自己所用,属于是活脱脱的历史人物收集了。

    在示意高凤退朝后,伴随着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朱厚照穿越以来经历的第一次朝会结束了,自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挤走了刘健和谢迁,留下了可以合作的李东阳和王鏊,朝廷改制的第一步手术也完成了绝大部分,接下来就是进入收尾阶段。

    李东阳随着百官大流出了午门,依旧是心事重重的模样,而且出来的路上还被几双眼睛时不时地盯着。

    午门之外,刘健和谢迁灰头土脸地坐轿离开,一路上什么话也没说,而王鏊和屠勋则拦在了李东阳的面前。

    “宾之,刚才在朝会上你为什么一言不发,若我等内阁一同向陛下进谏,阉党早已伏诛,希贤(刘健字)和于乔(谢迁字)便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内阁也不会被削权,任由那些武官阉竖胡作非为。”王鏊率先开口发难。

    “是啊,宾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莫非是你舍不得这内阁的位置?”屠勋也质询道。

    李东阳捋着胡须,缓缓开口,“济之,元勋,你们和老夫共事多年,难道还不知道老夫会在意一个内阁的位置吗?”

    “那你这是何故如此?”王鏊依旧不解。

    “难道济之看不出,就算我们今日不向陛下进谏,陛下也会罢去希贤和于乔内阁的位置,进行改制。”李东阳依旧捋着胡须说道。

    “你的意思是,这是陛下早就想好的?可这又是为何?”屠勋不解道。

    “不可说,不可说啊,我只能说当今陛下有太祖太宗遗风,不然也不会得太祖太宗托梦啊。”李东阳说罢便不管王鏊和屠勋,径直走了,留下满脸问号的两人。

    不过很快李东阳便被急匆匆赶来的太监叫住,“李阁老,皇上有请。”

    “陛下传唤,不知有何事?”

    “此事小人不知,只是来请阁老过去。”

    李东阳同样满脸问号地跟着小太监又进了午门,刚进午门,便看见一众太监在一架步辇旁等候,“皇上有旨,体恤阁老年迈,特准在宫中乘步辇。”

    李东阳大为感动,跪下谢恩后便坐上步辇前往了乾清宫。

    到了乾清宫,李东阳进殿拜下,朱厚照正在看着奏疏。

    “李师傅来了?快快请起,来人,赐座。”见李东阳进来,朱厚照放下奏疏走上前去扶起李东阳,待李东阳坐下,朱厚照便开始他的收尾工作。

    “朕召见李师傅,是有几句话要跟李师傅说。”

    “还请陛下赐训。”

    “今日朝会,李师傅你也看到了,朕不得不罢去刘阁老和谢阁老的官职,如今内阁的担子便是李师傅挑大头了,往后李师傅还要和王阁老多担待一些啊。”

    “这是臣分内之事。”

    “刘瑾这事,朕会多加约束的,该罚便罚,断不会叫这奴婢再让李师傅烦心的。”

    “如此,便是陛下圣恩浩荡了,天下百姓之福了。”

    现在杀了刘瑾是不现实的了,皇帝必然力保,只有希望惩罚的力度能大一些了,李东阳如是想道。

    “此外,军机处和侍从处的文官名单人选,李师傅之后要和几位尚书和都察院那边好好商议一番再交上来。”

    “是。”

    “还有一事,如今两京一十三省流民遍地,朝廷也没有多余钱粮赈济,也无多余田地可供耕种,所以朕打算重新丈量全国田地,安置流民,不知李师傅有何良策?”

    李东阳听完一怔,僵在座上,额间渗出细汗,思考着这一致命的问题。

    历来土地兼并就是封建王朝一个不可避免的进程和问题,也是葬送一个王朝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的明朝也不能逃脱土地兼并带来的恶果。

    明末时期,官绅不纳粮的田地迅速扩大,承受赋税的田地压力越加严重,导致了国家税收愈加减少,农民起义不断,进而无法扩补兵员,添置兵器战马,训练军队作战,最终明朝这台古老的庞大机器也就在农民起义和满清铁骑的夹击下被摧毁,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也是无力回天,一同和农民军被满清追杀殆尽。

    朱厚照见李东阳一脸为难的样子,于是悠悠说道,“如果李师傅觉得难做,朕可以封李师傅为内阁总理大臣,总理内阁一切事务。若是李师傅能使我大明百姓人人有地可耕种,李师傅便是我大明的文正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