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五章:真好

第五章:真好

    夜已经很深刻,院子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那鼾声各不相同。

    有的人高亢嘹亮,有的人断断续续,有人则九曲回肠。

    唐钧被吵得睡不着,睁大眼睛看着天上的星星。

    随后思维有些发散。

    静下心来思考,家里的条件很艰苦,将来还将继续艰苦下去,终其一生好像都在和贫困为伍,连带着爹娘晚年也没享到什么福。

    重活一世,再也不能这么活。

    可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现在是八一年,西南地方闭塞,要等到九零年代才有人陆续摆摊赚钱,现在去做生意,只怕要被当成投机倒把给抓起来。

    八十年代这十年该如何过,怎么才能过得好?

    想了半天,唐钧想得头疼,最后下了个结论,无论将来如何,明天还是得去找老爹的三叔,先考上个正式工,有固定收入再说。

    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唐钧想得头疼,想得郁闷,转眼却又高兴起来。

    嘿,真没想到隔壁张阿姨的身材那么好?

    以前还真忽略了嘿!

    我靠,马阿姨的裤衩子都拉开了,露出半边腚,好白,这种白是大白兔奶糖的白。

    真没想到陈姐那么有料,身怀凶器,平日里藏得够深的。

    “啪!”

    头上一疼,原来是老娘的蒲扇抽过来,低声喝:“闭眼,睡觉。”

    唐钧臊得红了脸,忙转身趴凉席上,免得被人看出破绽。

    口中嘀咕:“妈,真好。”

    “什么真好?”

    “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真好,我做梦都想。”

    “你这个傻孩子,我们一家人不都在一起吗?”许梦娟的蒲扇又开始轻轻摇起来。

    空中有萤火虫聚拢了,散开,又聚拢。

    “老天爷,谢谢,谢谢你。”唐钧心中说。

    第二天早上是周日,二妹唐宁不用去上学,老唐平时干体力活累,难得放一次假,晏起。

    唐钧妈妈醒得早,下了一锅面条,浇头是一点没有,就搁了点酱油,撒了把葱花,清汤寡水。

    唐钧吃了一大钵,估计有六七两的样子,才得了个半饱,没办法,肚子里没油水,对碳水的需求量很大。

    吃完就到了去县城找三叔公的时候,空手去显然不合适。

    许梦娟就翻出一小口袋黄豆让唐钧捎过去。

    唐钧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如果三叔公念亲情,有心帮这个忙,空手去人家也帮。如果为难,你就算送半条猪去都不好使。”

    说罢,就跳上老唐的自行车跑了。

    唐德文听声音不对,追出来:“你这个臭龟儿子,站住,还我自行车,站住!”

    却哪里追得上,气得不住顿足。

    自行车在三转一响中排名第一,是大件,价值普通工人一年工资,还得凭票,不是有钱就能买。

    相当于后世的奔驰宝马,家中混小子骑出去,磕了碰了刮了,岂不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唐钧老家在隔壁县农村,世代务农。

    五十年代,机制砖瓦厂兴建,去老家招工,爹娘年轻体壮,成分也好,得了公社推荐,很荣幸地变成工人阶级,从此一家人就吃上了商品粮。

    那年代的工厂有自己的食堂、医院、学校,就是个独立的小社会。

    因此,员工们和地方上也没有往来。

    所以,他对这个年代的县城还有点陌生。

    从工厂到县城有三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有个缓上坡,自行车蹬着去有点吃力,老唐这辆估计有点年份,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响,加上没有上油,传动部分都生锈了,一踩就发出让人牙酸的嘎嘎声。

    即便唐钧年轻有力气,还是折腾出一身大汗。

    进了县城,眼前是黑压压一片木板壁瓦房和狭窄的街道。

    县城名曰西关,位于蜀都平原腹地,是个农业大县,有二十几个建制乡镇,一百五十多万人口。

    今天是星期天,只见满大街都是济济人头。

    县城的房屋都旧,除了县革委和县政府是楼房,其他地方还保留着建国前的模样,当真是古色古香,比几十年后的那些所谓的古镇好看多了。

    唐钧作为一个老文青,天生就喜欢这样的景儿,推着自行车一路逛过去。

    先是去了糖业烟酒公司看热闹。

    糖业烟酒公司的店员态度很不好,看谁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唐钧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落到茅台和五粮液上。

    这一看,顿时吃了一惊,太特么贵了。

    茅台五块一瓶,五粮液三块,吃不起,吃不起。

    要知道这年头,像唐钧这种青工,一个月也就十来块钱工资,一瓶好酒就得花去小一半月薪。

    可见,贵重的东西在任何时代都贵重,水涨船高,水落船低,和普通人绝缘。

    又看了看烟,唐钧前世不是烟民,也不在意。

    只知道里面最贵的是大前门,不带过滤嘴也得五毛一包,估计也只有厂领导抽得起。

    看完热闹,顺着烟酒公司这条街走上百步,眼前出现一栋苏式建筑,拱顶,红砖墙体,高大粗犷,正是县电影院。

    电影院的砖墙上还画了不少油画,介绍即将上演的新电影,有《庐山恋》《巴山夜雨》《好事多磨》。

    这年,龚雪和张瑜正红,小圆脸古典端庄大方,对后世P图美颜整容的网红脸来说堪称降维打击。

    今天上映的是一部从国外引进的片儿,《卡桑德拉大桥》,唐钧是闻名已久了,以前也没看过,顿时动心。

    可摸摸空瘪的裤兜,想了想,还是算了。

    精神粮食固然重要,但物质更重要,世界总归是物质的。

    八十年代,风气逐渐开化,街上已经出现大鬓角喇叭裤的待业青年,恋爱中的男女已经在大庭广众下手牵手,无惧别人异样的目光。

    电影《庐山恋》里的男女主角都敢穿泳装,都敢嘴对嘴嘟亲,凭什么让我们克己守礼复古读经?

    年轻就要风花雪月,就要浪。

    整整十载的特殊年代让所有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处于极度饥渴状态,只要是能看的电影,能读的书报,都会被热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