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云起影落 » 第三十章 农和牧

第三十章 农和牧

    第二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山里气温低寒,地上和屋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被冻结的白雪。空气清明,高处的寺瓦辉煌,红白接凑,光彩闪烁。昨晚睡眠沉香,早上精神焕发,有种一睡千年的错觉,不似六盘山下那次低吟摇晃的清梦,这次是一种沉入水底下的安眠。虽感觉不同,但都是我生至此难得的休憩。

    按照计划,今天下午,瓦格纳和霍夫曼,也要开始他们计划中的行程了。吃过早饭,我就和阿涛、瓦格纳兄弟道别。他们驶回太原,我则继续北行,此地别过。临走,霍夫曼送给了我一本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

    “天地是飘摇的逆旅,昼夜是逆旅的门户;多少苏丹与荣华,住不多时,又匆匆离去。”霍夫曼引用海亚姆的诗作说。我与瓦格纳兄弟拥抱作别,祝有缘能再相逢。

    与阿涛他们告别后,我动身去往观海寺,拜访净远和渡明两位师父。观海寺,今也称作明月池。进入寺门,已有几个零星的游客正在穿过院内前去明月池许愿,渡明师父正在院内打扫,我认出他来的时候,他也看到了我,他放下手中的扫具,朝我走来。简单寒暄之后,他便带我进入一个别院,去见净远师父。

    净远师父脸庞瘦削,眉毛胡须长留,都已花白,有七十高龄,眼已深凹浑浊,但身体尚灵敏康健。他正坐在别院禅房的床上里闭目打坐。渡明师父替我做了介绍,净远师父看向我,久久不说话。后来,提到了净空师父,老人每每哽咽,眼眶湿润。

    渡明送我出寺,说及了彼此的打算,我立即北行,他不日亦要西行,打算从此处跪拜到LS。我惊讶于这令人难以置信的西行计划,问他是否有详尽的计划步骤,他笑容微微,说这是净远和净空曾经的愿望,现在亦是他的愿望,勿需步骤准备,心念坚定就一定能到达。他语气轻松,但字字异常坚定。也许我们未来会在路上相遇。

    我经由五台山北坡出山,进入山北的滹沱河河谷。北面,一条300多公里的山脉横亘在前方,从山西到河北,便是北岳恒山。有人考证,恒山原名为“横山”,起初的北岳,为河北BD市的大茂山,清初时开始,恒山才称作“北岳”。恒山南北分列滹沱河和桑干河,隔绝塞内塞外,自西向东,分别有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是“杨家将”事迹的发生地。

    向北穿越恒山,到达桑干河谷底。我转向西行,就是大同盆地。阴山、恒山、吕梁山、太行山在此汇集,长城横亘其北,长城之北,就是广袤的蒙古高原了,此处也是历来草原部落和中原部落拉锯的前线。出其北,为WLCB,出其西,为HHHT,出其东,为张家口,也是历史上在灾害、人口问题影响下发生著名的汉民族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人口迁徙事件——“走西口”的发生地之一,晋商也由此发迹。

    人类浩荡的文明进程中,历次的由于气候、灾害、人口繁衍、战争引起的世界性规模化的人口迁徙有很多次,也造就了当前世界的格局,有一些民族和文明逐渐消亡,有一些逐渐发展壮大。比如,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原居住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分为3支,分别进入今欧洲、印度、伊朗,几乎将欧亚的文明和人群重新进行了一次塑造;再比如,从15世纪开始的欧洲大航海时代,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欧洲人一步步占领了其他大陆民族的资源生存空间,改造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时至今日,我们仍受其控制和影响。区域性的人口迁徙不胜枚举,其目的指向很明确:为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空间。人类的星际探索,也是其中之一。由此,我们也可以思考,每个人或者每个人群,动物之间,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行为,都是具有明确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就是为了能获得多一点的生存资源和发展空间。也许,人们厌烦了直接的零和争斗,想通过沟通来优化资源配置,使彼此的生存空间达到最优,但,人口还在增长,需求和欲望总量还在增加,人类的唯一出路便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通过提高生产力开拓更多未知的资源,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耕和牧,耕和猎。耕在于防守和经营,猎在于进攻和掠夺,牧介乎中间。经营还是掠夺,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我们这片庞阔的土地,长期面临着农耕与游牧、渔猎的竞争,防守和经营便是我们这个文明的主旋律。

    考虑再三,我决定再向北,进入蒙古高原,去看看祖先在另一片土地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