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七十四章 争论不休的排名

第七十四章 争论不休的排名

    范镇见司马光如此坚持,叹了口气,道:“君实,我知道你爱才之心深切,但是苏子由的文章虽尽到了直言进谏,但是与策问的这些题目或多或少有些偏离。我朝自立朝一来,仅有吴育一人为三等,如果贸然将苏子由的这篇对策定为三等,只怕引来朝中非议,到时争论不休,万一有人站出来如胡武平那样非要将其定为五等怎么办?”

    范镇见司马光有些动摇,继续劝说道,“不如退而求其次,将其定为四等,上有三等,三次等,下有四次等,不上不下,也好堵住悠悠之口。制科考试是为朝廷选取贤才,何必执着于名次!”(司马光,字君实;胡宿,字武平)

    司马光想了下觉得范镇此言有理,虽然有些遗憾,但不失为一种对苏辙的保护,点点头,道:“那就依景仁所言,定为四等。”(范镇,字景仁)

    最终几位覆考官达成一致意见后,将试卷交给详定官。详定官看后决定遵从司马光等覆考官的意见,苏轼定为三等,苏辙定为四等。

    胡宿听闻后跑来与详定官、覆考官们对峙,他态度坚决地说道:“不行!苏子由的卷子必须定为五等!”

    司马光生气道:“我本欲定为三等,如今已经退而求其次定为四等了,你还想怎样!”

    胡宿避重就轻道:“文不对题,岂能入等?”

    范镇见司马光怒目而视正欲与胡宿理论,急忙从中调和:“苏子由的对策确实和题目有点偏离,但我们既然考得就是直言极谏,也不完全算跑题。”

    胡宿本想委婉地表达意见,既然对方这么说了,索性把话摊开来说,高声道:“此人品行不端,所言非宜,岂能让他为官!”

    司马光听后怒火中烧,生气道:“本来考得就是直言极谏,如今这孩子直言了,你却要将其定为五等予以落选,是何道理!”

    胡宿不依不饶理论道:“忤逆官家是为大不敬!这样的试卷如果被定为四等,以后天下之人是不是都可以效仿?”

    司马光和胡宿二人争论不休,许久,详定官终于忍无可忍:“要不咱们请官家定夺吧。”

    宋仁宗此时正在翻阅奏章,听宦官说几位考官要面圣,便召其进来。几人行礼后,宋仁宗问道:“可是名次出来了?”

    几人面面相觑,详定官将试卷交予宦官转呈宋仁宗,回禀道:“启禀官家,出来了。苏子瞻才华横溢、文采卓著,他的试卷应定为三等。”

    宋仁宗仔细看了苏轼的试卷,点点头,道:“不错,不比当年吴育的文章差,理应定为三等,那其他人呢?”

    详定官将诸位考生的名次一一读出,唯独没有提及苏辙。

    宋仁宗在之前的贡举考试中对苏辙印象深刻,颇为欣赏其才华,见详定官没有提及此人名字,便问道:“那苏子由呢?”

    详定官道:“司马君实和范景仁主张将其定为四等,胡武平主张定为五等,臣一时难以决策,故请官家定夺。”

    四等与五等天差地别,能让几人有不同意见着实令宋仁宗好奇。他看了会儿苏辙的卷子,大惊,六千多字的文章有一半在指责他,还有一半在指责宰相韩琦、三司使蔡襄等诸位官员,不由眉头深锁,怒上心头。他深吸了口气,平复下情绪,道:“诸位卿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司马光、范镇、胡宿分别将自己的观点重复了一遍,没说一会儿又争论起来。宋仁宗看着这份令人头痛的试卷,咳嗽了一声,司马光和胡宿才安静下来。他想了下,道:“既然几位卿难以论出个结果,那就重新审定吧。”

    于是,宋仁宗重新指派初考官、覆考官和详定官,对苏辙的卷子重新评定。

    制科考试自开考以来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时间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大家对于苏辙的试卷争论不休。

    一晃十几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已到闰八月……

    苏洵一直等不到放榜,感觉有些反常,便带着苏轼、苏辙来到欧阳修家询问情况。欧阳修让家仆为三人斟了茶,自己品了一口,感慨道:“此事只怕有些头疼啊!”

    “为何?”苏洵不解。

    欧阳修看了眼苏辙,对苏洵道:“子瞻的对策答的很好,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榜上有名,只不过子由嘛……有点头疼,估计朝廷还没评定出来,所以有些延迟。”

    欧阳修话音刚落,苏轼看了眼坐在一旁低头缄默的苏辙,瞬间汗珠滑落,对欧阳修道:“还望恩师详尽告之。”

    “当时君实和景仁要就将子由的试卷定为四等,胡武平要定为五等,后来闹到了官家那儿。官家任命了新的初考官、覆考官和详定官对试卷重新评定。此事在朝野上下引发轩然大波,至今没争出个结果,所以一拖再拖,迟迟无法放榜。”

    苏洵一直没问过苏辙写了什么,听欧阳修这么一说,迷茫地看着苏辙,道:“你写了什么?”

    苏辙不敢隐瞒,将自己在试卷中把宋仁宗、韩琦、蔡襄等人骂了一通之事尽数告之。不光苏洵,连欧阳修听完都汗如雨下,只有苏轼较为淡定,因为前几日皇榜迟迟未出,他就已经怀疑是卷子的问题。由于考完那天只听苏辙简单陈述过,为了了解真相,他让苏辙尽可能的把写的内容详细地复述出来。

    苏洵气得站起身来,对苏辙怒吼道:“混账东西!”随即对欧阳修道,“小儿无知,竟写出这样忤逆的话来,只怕落选对他来说算是最轻的处罚了。”

    欧阳修见苏洵父子三人愁容满面,安慰道:“也别这么沮丧,此事说不定有转机。”

    “有何转机?”

    欧阳修捋了捋胡须,神色淡定地说道:“子瞻、子由是我的门生,此事我不便参与。但是我听闻君实为了此事据理力争,奔走数日,说不定真会出现转机。”(司马光,字君实)

    苏辙没想到司马光和自己素昧平生,竟然为自己的事奔走,甚至不惜得罪同僚,颇为震惊,但转念一想自己写出那样的试卷,官家不治罪已是万幸,哪敢奢望出现转机。

    几日后。

    司马光再度向宋仁宗上书请求留下苏辙。

    他表明苏辙虽然出言不逊,但勇气可嘉。若因直言而遭落选,只怕引来天下人非议,认为朝廷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是个摆设。相反,如果录用了苏辙,天下之人会觉得官家对于臣子进谏,虽忠言逆耳,但能虚心听之纳之,岂非佳话?

    宋仁宗看完奏章觉得此言有理,正巧,新任的详定官要求面圣。

    详定官进来后,宋仁宗问道:“可有结果了?”

    详定官回禀道:“臣等再三商议,决定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