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你已逝,再无人爱我 » 八

    从2007年10月7日相识起,我陆续给晓雨写信,请教一些问题,我的每封信她一般都会有回信,有时还额外寄点书过来,比如,在2007年10月21日我收到了她的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我收到了你那令我等待已久的信。把信写得如此优美,发现你是富有文采的,读你的信是一种享受。和你相识,很高兴,你让我这个与外界有点脱节的人,了解到一些关于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事情。阅读、绘画、学习语言,满满的占据了我每一天的空闲生活,和你往来书信,成了枯燥时光中重要的调味剂。给你写信,有时是一种压力,害怕语句过于粗俗、一般。我刚刚临摹了两幅水彩画,心旷神怡。我不停地用想象的眼睛去仰望那两幅水彩画。不知道出自哪位画家,实在画得太好了。好的东西,需要反复琢磨。我望着,凝视着。仿佛自己融入了那画境中。仿佛是上帝创造的。里面表现出的东西,好像在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进行诉说和表现。我对美术是越来越陷入了。它恐怕是要存活于我的灵魂中了。”

    我高兴得在当天便给她回了信:“晓雨姐姐,你的信,我收到了。认识你以来,深深感觉到你个是善良的人。在你的整个身体和灵魂里,在你的全部的存在中,你都是善良的。人间最美的事情,即你是我的欢乐,你和我在一个美丽的世界散步,同舟共济。我们一起去面对生活。昨天我填了一首词,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赞赏,谢谢你教会了我填词,押韵,平仄等我基本上都掌握了。对了,你寄来的书《百万英镑》,我刚刚从邮政局拿过来,正在看,一生命运不济,穷困潦倒的马克吐温,与我产生了灵魂上的共鸣,他对现实生活的犀利嘲讽和抨击更震撼了我的内心。这本书,我当好好阅读。前不久我买了一本《古文观止》,读起来好吃力。深知自己古文基础不足了,需要加紧学习才行,有空向你讨教古文知识,白话文和古文,我喜欢古文,也许是古文精短的缘故,不像白话文显得有点啰嗦。祝生活愉快!”

    在漫漫生命时光中,总会有一个让我们改变的人。对我而言,正是晓雨,她用一封封的回信,慢慢地让我改变,让我精神完满,心灵明朗。记得有一次,在信中她说我待事待人性情有点暴躁,明显是阳气太盛,阴气不足,阴阳失衡了,让我去学习一下中国文学里的“明月精神”、儒家“中庸论”和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说”。于是,我听了她的话,认真翻阅了儒家书籍、《周易》和那些与“明月”有关的中国古诗词。儒家学说和《周易》,当时我理解起来有点吃力,依稀记得,倒是一首首写明月的古诗词,让我沉醉于明月中。

    说到明月,我时常在想,中国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难道是因为它那独到的美丽和宁静?它是清澈的,没有杂质的,它是人们心灵的向往。

    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初一,古人称之为“朔”的日子里,我们是几乎看不见月亮的;等初二以后,细细的月痕才露出它的内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古人称之为“望”的时候,它如同冰轮,变得那么圆满。月亮周而复始地在变化着,就像人的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朔”到“望”,再抵达“朔”,完成一个循环,就是一个月,这就是中国的阴历。月亮的周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隐喻着一种不死的精神。正如“嫦娥奔月”的传说——因为吃了长生不老药,她飞到了天上,居住在月宫。在月亮上有一棵巨大的桂树,吴刚一斧接一斧地砍着这棵树,树砍而复合,合而复砍。所以,月亮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流转循环的永恒轮回之愿望。

    月亮在大地之上的黑夜天空,与白昼的太阳形成平衡,它们的形象被远古的中国人提炼为“阴”和“阳”。中国人是讲究平衡的——阴阳平衡、中庸平衡。《周易》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平衡之中,平衡,即万物之道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配日月。”太阳是什么样子?每天都会旭日东升,给我们光和热,给我们希望,促使我们奋发进取——太阳让我们学会了进取心。而到了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独处,或沉沉睡去,忽略了万古相伴的明月。它的阴晴圆缺,高悬于空中,有诸多面孔,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流转,生命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了平常心。

    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月亮的阴晴圆缺,折射的是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有的东西残缺了,实际上它获得了另一种“圆满”——月亮只有月牙的时候,是一种“损”,一种残缺,但它已经蓄满了生命,正向圆满迈进,这就是“损之而益”。有的东西圆满了,实际上却逐渐走向残缺——满月当空,流光泻地,是一种璀璨,是一种“益”,但它已经到了巅峰,只能慢慢消瘦下去,这便是“益之而损”。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的生活性情,都绕不开铁的自然规律:“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因此,我们当心如明月,以平常心对人待事。

    中国文化思想之精髓在古典,中国文学艺术之高峰在唐宋。这是晓雨一直跟我强调的,让我全面阅读中国古典书籍,从《诗经》、诸子百家和唐宋文学到明清小说。真的,中国现代思想没有中国传统思想那么深刻、严谨,现代白话文学更不及古典文学之百分之一,没有古典文学那么节制、精炼、丰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短短八个字,其内容多丰富——时光到了情迷的季节,河水清澈,岸草青青,一只雄鸟向雌鸟叫唤,雌鸟欣然回应。在远处,茅舍阡陌之间,一位美丽的少女惊鸿一瞥地滑过男子的视线,男子有如遭了电击一样,深深为之倾倒,呼应雎鸠,他开始向她求爱。

    画面中,自然与人的社会相互照耀,情爱意味为之涂抹了迷人的光辉。在中华文明的最初阶段,人们是敢于正视自己的情爱和欲望的,他们认为谈论情爱是天经地义的,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情爱是美好的,是富有诗意的。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见男子已然进入了相思状态。我们至今可以感同身受他“辗转反侧”的燥热,可以闻听床板在失眠之中的“吱嘎”作响。到了第二天清晨,昨晚的失眠不仅没有使他困倦,他的精神反而更加蓬勃。他迫不及待的来到“窈窕淑女”面前,进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他如同是处于交配期的孔雀一样,努力地献着殷勤。一来二去,他们水到渠成的开始了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约会的地点选在城墙脚下。女方先一步到了,她在等待,她在焦急、羞怯、渴望——她是多么急于见到他呀!心里暗想:“都这么久了,让人家等得好不着急。”

    每一分每一秒,过得好漫长。

    终于,他来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女子慌张地拿出礼物,送到自己的心上人手上。这彤管是朱红色的,在灰暗的青砖城郊,鲜艳扎眼,就如跳动的心。

    那彤管是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有人说是红嫩的草,有人说是红玉做成的管,还有人说是红色的管状乐器。而在后世宫廷中,负责照料帝王起居的女史(宫廷女官),在安排帝王性生活时,就是用名为“彤管”的笔,记录和描述帝王的性生活。可知,彤管的性意味是非常明显的。

    女子赠送此物,无疑是对男子之爱的认可,表明这对男女已经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彤管,可以说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通过频繁的约会,和若即若离地触碰,双方在灵与肉之层面上对对方有了深刻的了解,自然也就发生了男女关系——“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他们两情相悦,半推半就,便在“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的环境中享受男欢和女爱,这种大胆和野性燃遍白茅地里,今天想来仍是令人神往、心跳。今天的我们也应该敢于正视自己的情爱和欲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爱是美好的,是富有诗意的!

    中国古典文化是富有魅力的,我和晓雨谈论最多的,除了西方文化,也就是中国古典方面的东西了。闲暇时间,谈论最多的应该是中国艺妓文化,她是很喜欢艺妓文化的,自己也有很多蓝颜知己。她说:好色是男人的本性,放荡是女人的天性。每次去日本,她都会了解当地的艺妓文化,甚至去和妓女们聊天。

    在中国艺妓文化中,晓雨谈论最多的是鱼玄机,其实,在严格意义上说鱼玄机不是艺妓,不过是命运和心里之苦让她成为一个风流开放的女诗人而已。鱼玄机,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生人,五岁成诵,七岁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诗名已名动长安。当时的诗坛大咖温庭筠,慕名寻访,甚至成了鱼玄机的家庭教师,就这样,两人情义日盛,后来,鱼玄机的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温庭筠也是一度资助她们母女的生活。等温庭筠离开长安后的岁月中,二人频频互寄情诗以表相思。

    后来,出现了一个叫李亿的小伙子,在温庭筠的撮合下,李亿和鱼玄机相爱并同居了。这时,李亿已有家室,他的原配不承认鱼玄机的小妾地位,甚至对鱼玄机施以鞭笞,加上李亿是个惧内之人,最后不得不写下一纸休书,将鱼玄机扫地出门。

    不过,暗地里李亿还是派人把鱼玄机安排在咸宜观,且隔三差五的来找鱼玄机,尽管李亿迷醉于鱼玄机之才貌。但鱼玄机是个在精神和情感上要求都很高的女人,这让李亿感到疲惫,最后只能彻底断了来往。此时,咸宜观老尼已死,只剩下鱼玄机一个人,孤独寂寞,于是她写了一首诗《赠邻里》: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可以说,这首诗是她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她是一个秀外慧中的贤淑才女;此后,她成了一个纵情极欲,放荡妩媚的女人。她的《赠邻里》流传出去之后,一时间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来拜访鱼玄机,聊天谈笑,说尽人间温柔风月。鱼玄机的艳名是越传越广,继温庭筠和李亿之后,她得到了很多男人的爱抚和甘露。前来寻访她的男人,多得几乎是应接不暇,但那些因为倾慕而纷纷前来的男人中,只有英俊有才的,才能留宿,和鱼玄机共度良宵。才女睡男人,是要讲品质的,没有才华长得又差劲的,只能是望梅止渴,在一旁干瞪眼,永远没有份。这个时候,鱼玄机大概二十多岁,在当时社会已算是熟女了,熟女是最有味道的。

    鱼玄机后来对一个胖子以身相许,这个胖子是做丝绸生意的,叫李近仁,她本来是看不上这个李近仁,太肥胖,长得又碍眼,但是他有点钱,心高气傲的鱼玄机此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以身相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和李近仁在一起,除了生活得到保障,还有个好处,就是李近仁经常外出经商,空留下大量的时间,可以让鱼玄机和别的男人交往,而且这个商人对此一点儿也不介意。这如同于我不介意晓雨有和其他男人的接触,晓雨也不介意我有和其他女人的深情。

    我想晓雨喜欢艺妓文化,是女性对骨子里的欲望之正视,和冲破思想束缚的一种现象。中国的女性被压抑了几千年,她们大多不敢正视自己肉体的欲望,不敢冲破男人设定的思想禁区。在中国文明的初期,在《诗经》描述的时代,人有欲望是健康的、正常的、美好的,只不过后来被各种思想和礼教压制了下去。

    一路走来,我很幸运,让我遇见晓雨,而且是在我最好的年纪——青春岁月中——在我思想、价值观发育的时刻。遇上她,她让我喜欢上了艺术,让我喜欢上了阅读,让我有一颗诗意的心,不至于在世俗烟雨中平淡、无味、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