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高中生活那两年 » 第四十九章 除夕饺子(145-147节)

第四十九章 除夕饺子(145-147节)

    145.邂逅阿续

    从阿钟哥那里回来,在一街道拐弯处,田堘碰到了阿续。没说上两句话,阿续就推脱在忙匆匆离开了。田堘摇摇头,思绪回到了以前。

    阿续一直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受老师宠爱,受同学喜欢。上初中时,他的两个美人坯姐姐先后出嫁。一个经济富足,一个家庭殷实;一个穿金戴银,珠光宝气,出手大方;一个花枝招展,浓妆淡抹,出手阔绰。三姐阿真辍学后,在家静养了几年,后来经人介绍去了市里。听说在那里开了家护肤品小店,生意不错。姐妹三人自然把阿续这个唯一的小弟挂在嘴上、记在心里。要吃有吃,要穿有穿。今年,阿续也顺利考入了县高。当田堘在校园见到阿续时,阿续的衣着穿戴已宛如城市阔少。就在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田堘忽然听说阿续被学校劝退了,理由是他在宿舍偷拿了同学的一双名牌新球鞋。田堘不相信,但事实毕竟是事实。田堘真想不通,生活条件优越的阿续咋会吃错了药拿了别人的一双鞋子?成绩优秀的他咋就这样轻易放弃了曾给他带来无数荣耀的校园?

    田堘回到家,向妈妈问起了阿续。妈妈一边忙活一边说:“阿续这小子有能耐,回来没多久,就买了台小四轮,前段时间天旱浇玉米可就派上了大用场。这个求那个央,阿续可是立了大功。”妈妈充满羡慕,“像他家的小四轮,咱村还是独一无二的。”

    “哦,哦。”田堘不知该说什么,“这样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哎,对了,阿续上学好好的,咋中途回来了?”妈妈话锋一转,扯到了田堘不愿意涉及的敏感话题上。不过他早有准备,回答得也很自然,“听说他胃里有点毛病,大概是在学校吃饭不大习惯。医生看他年纪小,就建议他回来静养一年半载。”

    “嗯,有病就要早看,免得时间长了,小病熬成大病。”田堘的母亲很是理解。“怪不得学校会派车把他送回来。”

    “学校条件不错。有一辆公务车,专门为师生服务的。”田堘顺势而下,回答也很自然。

    “兴许过了年,他就去上学了吧?”

    “有可能。”田堘很快又转了话语方向,“在家呆上一段时间,适应了生活环境,也许就不愿上学了。再说,咱村现在建了厂,又要种苹果,也越来越有前途了。”

    “话是这么说,但还是能考上学走出去最好。从古到今,这都是读书人追逐的一条正道。”母亲叹口气,“乡下,再怎么说,和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现在是这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以后的农村,也许是城市人向往、憧憬的另一番天地。”田堘相信,时代的滚滚车轮总是不可遏制的向前进步着。

    “我们都希望是这样。”

    “但愿阿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村也能大有作为。”田堘心里默默祝愿他。

    146.除夕饺子

    放了鞭,祭了祖,田堘一家人便开始吃饺子。

    房间里,暖意融融,灯火通明,映衬得粘贴在柜面和墙头上的“衣物满箱”和“满屋春光”熠熠生辉、光彩照人。”过年了,这电也真争气。”母亲盛着饺子,心情也显得特别好。平时,他们村里三天两头停电,也没有什么摸得着的规律。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可能连续供应几天。

    锅里热气腾腾,香气弥漫。漂浮在上面的饺子白白胖胖,挤挤扛扛。父亲蹲身用铁钳抖捅着风眼,那煤炉顿时猴窜出橙黄色的火苗。

    “妈,还是先吃药吗?”小妹站起身,问母亲。母亲的药,有的饭前吃,有的饭后吃,小妹记得很清楚。

    “今晚不吃了,过年哩。”妈说得很坚决。

    “对,过年哩,这两天不吃药了。”对母亲的这一决定,田堘很是赞同。母亲吃了一年的药,也该过年暂停、图个吉利。

    “今晚都可劲儿吃,饺子还有两锅拍哩。”母亲扫了一眼父亲和小妹,把目光停在田堘身上。

    “好吃,真解馋。”田堘觉得在学校,从没有吃过这种香辣可口的饺子,更没有吃得如此尽兴过。

    “妈,一会儿不是还有金丝串元宝吗?”小妹把筷子横放在碗上,问母亲。

    母亲笑了,“小妮子,就吃这一小碗饺子,原来是等着吃元宝哩。行,妈这就给你们下。”

    金丝串元宝,是他们家乡的习俗。就是除夕夜,在煮饺子时,锅里再稍后下些面条。这里的面条称作金丝,元宝是把饺子两角叠粘在一起,围成元宝摸样。寓意旧年吉祥如意,平安圆满,来年金玉满堂,财源滚滚。其中一只“元宝”里装有一枚硬币,谁若吃到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会好运不断、心想事成。田堘妈为了让孩子们能多吃些饺子,总是有意把“金丝串元宝”;下在第二锅里。

    为了吃到这只好运“元宝”,田堘和小妹各自盛了一大碗,有意无意地边吃边寻找。

    “那只幸运饺子,让俺儿子吃上吧。他明年要考学哩。”母亲突然自言自语道。

    “又是恁儿子。”小妹撇着嘴,不高兴起来,“恁闺女吃到,来年能好运点不行吗?”

    “行,行。”母亲笑看着小妹,“俺闺女吃到也好。变得更加聪明懂事,心灵手巧。”

    “这还差不多。”小妹挤了挤眼睛,显得很是满足。“不过,我还是希望咱妈能吃到。这样,下一年就不用吃药打针遭罪受折磨了。”

    “对,对。最好妈能吃到。”田堘连忙点头称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对妈,和小妹相比,田堘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差距。

    等田堘和小妹连稀带稠把碗扒个净光时,也没见到“元宝”的影子。询问父母,也都没见到。

    “奇怪,是饺子会飞?是母亲忘记包了?是小妹吃到故意隐瞒?”田堘无端猜测着。

    等洗碗刷锅时,母亲才发现煤炉下边的渣堆里掉落着一只圆圆的生饺子。

    147.午夜梦醒

    吃罢晚饭,一家人闲聊了一会儿,母亲告诫田堘兄妹,“饱饭后,要活动活动、消化消化”,便起身去了东屋的厨房。

    院子里寒气袭人,冷如冰窖。天上有几颗星星,像是按压在墙纸上的图钉,发出凛冽的亮光。小黑狗吃饱喝足后慵懒得蜷缩在柴窝里,两只竖起的耳朵机警地前后摆动。远处,这里或那里不时传来或长或短的鞭炮声。

    田堘坐在靠椅上,蹬着煤炉,嗑了一阵母亲平时晾晒的南瓜子,就趁着双脚的温热,上床钻进了被窝。在他看来,被窝是严冬里取暖最理想、最舒服的好地方。床褥薄薄的、凉凉的,棉被硬硬的、沉沉的。但他知道,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得春暖花开、岁月静好。他蜷曲身子,缩紧脖颈,把自己包裹严实,仿佛是密不透风的蚕茧。

    田堘静静地躺着,但思绪却自由自在地驰骋起来……

    今天一大早,母亲就起了床。她盘面,分割,抱柴,生火……先蒸了两锅白面馍,其中有方方正正的馒头,有弯月一样的糖角,还有顶部嵌着红枣项上系着长围巾的圆馍。等把热馍分散晾开,母亲又开始筹备打油锅的食材,什么干豆角、豆腐片、干眉豆、萝卜丝儿……油炸食品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大活儿,一做就需要好几个小时,午饭是根本来不及做的。等母亲筋疲力尽的把东西炸完,就到了准备年夜饭的时候……在田堘印象里,母亲似乎每天都是这样,从早到晚,忙前忙后,没有片刻休闲。

    田堘的爷奶去世早,照顾小叔就成了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帮助小叔成家立业,父亲找关系送他参了军。之后的两年,母亲就张罗着托人给小叔介绍对象。第一个对象是唱样板戏的剧团名角,一听小叔是身着绿色军装“最可爱的人”,心生欢喜,一口应允。可后来因为小叔给她的信里把“娘”写成了“狼”而告吹。也难怪,小叔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认识的字比手指头也多不了几个。但母亲没有放弃,继续为小叔的婚姻大事费心操劳……同时,母亲还带领田堘兄妹利用晚上时间,趁着月朗星稀的皎洁,在寨口城墙下,挖土,制坯,翻晒,装窑,出砖……硬是在小叔复员前,盖起了三间正屋、一间东屋的红砖蓝瓦的封闭院落……如今,小叔一家四口,吃穿不愁,幸福美满。

    母亲也很热心。街坊邻居谁家婚丧嫁娶,她都会主动帮忙,跑前跑后,不怕脏不怕累,把活儿当成自己的来办。谁家有事缺钱了,母亲就会慷慨地拿出父亲本不多的工资出来。每逢传统节日,改善生活,母亲也总会分出一些美食,让田堘姊妹们给远亲近族送过去……

    迷迷糊糊的睡梦中,田堘被母亲推醒。“肉煮好了,你尝尝咸甜。”母亲端着一只大黄碗,正坐在床沿。

    田堘撑肘坐起,母亲早已拉过棉袄给他披上后背,又抓住前襟往胸口围了围。

    几大块瘦肉堆在碗里,热腾腾,香喷喷。田堘一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