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高中生活那两年 » 第四十三章 钻天白杨(127-129节)

第四十三章 钻天白杨(127-129节)

    127.评讲作文

    下午的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在讲评上一次作文前,先卖了个关子,“同学们,我这里有一篇文章,发表在本市的晚报上,也是我推荐指导的。”他扬了扬手里的报纸,眼睛开心、得意地眯成了一条线,“而且这篇文章是我们班一名同学写的。”

    “我们班同学?”

    “谁?”

    “你指导的?”……

    大家把惊讶的目光一齐投向讲台。苟老师并没有告诉答案,而是说“我先读给你们听听”,接着便把摘掉的老花镜重新戴上,侧着报纸就着门口的亮光朗读起来:文章的标题是《凛冽暴风雪》:暴风雪在肆意飞扬,广袤天宇战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狂风漫卷着雪花,粗暴地横扫着树木、村庄、河流、田野……无情地蹂躏着一切,毁灭着一切。

    山站在家门口,焦急无奈地望着迷茫的天空,手足无措。已下午两点多钟了,外出借学费的哥哥还没有回来……

    “这不是我前一段时间写的一篇周记吗?怎么……”田堘听着熟悉的文字,有些意外,有些欣喜,也有些激动和疑问。“我的作文能上报纸?我的作文能被老师推荐?我这是在白日做梦吗?”田堘感觉到自己的牙在不由自主的上下打架,两腿在微微颤抖,心也收缩成了一个团团。

    上初中时,田堘读过长篇小说《杨絮飘飞》后,突发奇想,趁热打铁写了篇千字小文,并寄给了外省的一家学生报社。几个月后,当他由热切期盼转为泄气失望时,一封编辑部的回信再次点亮了他的心灯。他独自跑到校外河边的柳荫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了牛皮纸右下方打印着编辑部名称和邮政编码的信件。里面有一只制作精美的五角星卡片,卡片正中穿着一条细长飘带的金色丝绸,还有一封写有扣人心扉激励语的短信……

    苟老师读完文章,又从小说的角度,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总结道,“作文其实也不难,平时需要我们多读书,多积累,多运用,还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

    “老师,我们的作文每次有不同的训练目的、不同的训练重点和不同的训练要求,还要按照模板限时完成,这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不仅局限了写作内容,还会束缚思维发展,我认为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阿彦从座位上站起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嗯,你说得有道理。”苟老师认真地听完阿彦的发言,表示了赞同,解释道,“我们的作文训练,是由很多点组成的层次性的系列训练,是教材的要求,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升学考试的要求,我们必须按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训练。这是硬性规定,也是对我们作文的最低要求。”他环视了一圈教室,接着道,“优质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充分酝酿完成的,包括提炼主题,选择材料,巧妙构思,合理布局,斟酌语句等等,是由感而发、内心触动的不吐不快;是思考人生、感悟生活的自我释放,是作者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积淀,更需要智慧。”他又是弥勒佛般地笑了笑,“这可能就是同学们的周记写得比作文出彩的原因吧。”

    “这也许就是主动写和被动写导致的不同结果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齐天大圣孙悟空还头戴金箍咒呢,他也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面对同学们的议论,苟老师只是耐心地倾听、等待。稍后他说,“大家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翻阅一下田堘同学的周记,可能会对你以后的作文有所启发。”

    “田堘写的?”

    “看不出来呀。”

    “基本功很扎实。”

    “构思很是巧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苟老师挥挥手,示意大家不再讨论,“关于这篇文章我们暂且讨论到这里,接下来布置今天的作文。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讲评上一篇作文……”

    128.红楼琐忆

    这些天,同桌阿富痴迷上了《红楼梦》。课间看,自习看,即使课堂上也不放过。他总是把两肘支在书桌上,两手托着腮帮,眼睛偷偷盯着摊开在桌面的小说。每逢上课前还提醒田堘道,“伙计,帮我看着点呀。”

    “你是不是看上瘾了?”田堘无不担忧地问。毕竟毕业班,时间太宝贵了。

    “再有两天就看完了。”阿富讪讪地笑道,“这本小说,真的写得太好了,爱不释手呀。你看过吗?”

    “没有。”田堘摇摇头。

    这本书,田堘的确没看过。上小学时,他读过《西游记》《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但对唐僧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西天取经的诚心感动,对岳飞大公无私孝敬母亲精忠报国的英雄品质感染,对宋衙司不惜牺牲众好汉的前途卑躬屈膝而愤怒,对胸怀大志的宗亲刘备不能兴复汉室还以旧都而惋惜,对身残志坚的保尔•柯察金无私奉献的积极人生态度所折服……没有读《红楼梦》,一是因为书少难借,二是因为有人认为这本书是“毒草”。田堘想了想,既然书有毒,自然也就不应该读,更没有谁会愿意把有毒的书借给别人看。毕竟,人们在经过漫长的社会动荡后,还奔波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提升中,一心一意忙碌于经济建设和恢复的汹涌大潮中。

    后来,田堘听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并位居四大金刚榜首。所谓的“毒”,只不过是小说里描写了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罢了。再后来,他进一步了解到,这本书不只是写了爱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纠葛关系,反映了封建专制的腐朽和没落及必然趋势。到了高中,田堘又听说,***他老人家还读这本小说,而且推荐给了许世友将军并要求他每天都要阅读。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红学会,来专门研究这本小说呢。可见这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还真应该读一读。但现在面临高考升学的严峻形努,他也只能望洋兴叹、暂时放弃了。好在岁月可期、来日方长。

    “你要看吗?”阿富近了近身子,低声询问田堘,“它可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大作呀。”

    “我等以后有机会再拜读吧。”田堘推辞道,“不过作者对这部小说能如此呕心沥血,反复斟酌,确是体力、劳力、精力和实力投入的鼎力之作,真应该研读一番。”

    “披阅十年,增删五次。作品平均两年才修改一遍,作者的工作效果太低了吧?”阿富戏谑道。

    “也许是作品篇幅太长,也许是环境条件太差,也许是作者太投入、太专心、对自己和作品要求太高、太过于追求完美。”田堘毫无根据地猜测着,“但也可能是一种泛说吧,总之我还是更偏重于第三种可能。”

    “有道理。要求高,才会投入多。不像我写作文,随心所欲,一气呵成,不回看,不修改,更不润色。”阿富笑笑。

    “这就是我们平时要寻找的写作经验吧,以后咱也跟着曹老爷子学着些。”

    129.钻天白杨

    一阵秋雨一阵寒,更何况正值严冬。转眼间,麦苗青了,沟渠黄了,树叶开始凋零,太阳也收起了不可一世的戾气,变得昏昏欲睡、暮气沉沉起来。

    校门外,一切都笼罩在浓重的夜色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听不到一丝声响,不远处的清河也酣睡在甜蜜的梦香里。

    路边的那家油条小店,门缝里透出一丝昏暗的灯光,执着地横在路面上,像一根揉细拉长的金条,田堘猜想一定是店老板夫妇已经开始为今天的早餐做备料工作了。

    “这对小夫妻好勤快啊,起这么早!”于瑶盯着紧闭的门户感慨道。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田堘应和着。

    “只是天天如此操劳,生活未免太辛苦。”于瑶继续道,“这时候,天没亮,寒气重,农事不忙,上班尚早,大部分年轻人都还在被窝里睡懒觉呢。”

    “很挣气的两个年轻人啊。”接着田堘向于瑶讲述了这对小夫妻的过往经历,又补充道,“两人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虽然过程艰难,但结果倒也圆满。”

    “这也许就是爱情的魅力吧,可以不顾一切,可以赴汤蹈火。”于瑶点点头,停顿了片刻,又自言自语道,“这么年轻就踏入社会,是不是早了点?如果他们继续上学,完成了学业,即使开一家餐馆,说不定也会选在县城、市里甚至省城吧。”

    “他们的生活也许就是这样,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我可不希望我们以后的生活和他们一样。”于瑶看着田堘,一副认真的样子。

    “当然,我们说好的,要一起上大学的。”

    两人沿着公路向东运动,偶尔一片树叶飘落下来,砸在肩头,又缠着身子滑向脚面。这时,前方传来一声声划破天空龙吟般的吼叫,想必是校运动队正在组织长跑训练。于是他俩折身向北,下了河堤上的小公路。相比,这条北去的路显得低了许多、暗了许多,也清净了许多。西侧,是农场的围墙外高耸云天的杨树;东侧,是绿油油的麦苗还没有铺满地面的广阔田野。

    “走,去那里。”田堘揽着于瑶的肩,向农场排房的墙后指了指。

    这里,两排杨树交错分布,平行生长。树干粗壮如柱,树梢箭剑入云。树枝间垂着几片零星叶子,重重的向下垂坠着。地面上一片金黄,看起来潮潮的,踩上去软软的。一边的麦田一拢拢由近及远,自然地伸向远处,仿佛体育教师用手动滚筒画出的百米跑道,整齐,规范,醒目,专业。但这里又空气凝重,寒风逼人。

    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校园西北角教学楼里的辉煌灯火,可以听到操场喇叭里传来的列队出操口令。

    “你是吸铁石?”

    “你是罂粟花?”

    他们贴近着,拥抱着,呢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