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高中生活那两年 » 第五十五章 初现端倪(163-165节)

第五十五章 初现端倪(163-165节)

    163.登青石山

    星期天,艳阳高照,遍地流翠。田堘和阿雷、阿杰一同前往几十公里外的青石山游玩。

    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山脚下的一座村落。说是村落,其实也就几户人家,街头光滑的石条路上磨光的条纹见证着这里的久远岁月。各家各户的屋前房后布满了枝叶繁茂的柿子树,玉米粒大小的稠密小柿子,个个戴着绿色的精致小礼帽,在风中笑盈盈地躲来藏去。

    “要是深秋来,满树红彤彤,悠闲地骑在树杈间,品尝最大最红最圆最甜的软柿子,那滋味……啧啧”,阿杰仰起脸,闭着眼,陶醉地畅想着,仿佛已醉心果之甜蜜中。

    “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秀丽,幽静,深远!”阿雷也不禁感慨。

    田堘望望空无一人的街头,又看看不远处峻拔的高山,不觉犯了愁。“上山,自行车咋办?”一语惊醒梦中人。“就是,车子放哪儿?人生地不熟的。总不能扛着车子上山吧。”阿杰、阿雷也开始着急。

    这时,不远处一家的柴门打开了,走出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弯驮着背,后脑网了只横叉着银簪的扁圆发髻。她一看到三人,就主动打招呼,“年轻人,是要上山吧?把你们的车子放俺院子里,我看着。”她见三人面面相觑、不肯动弹,又说:“很多远道来上山的人,都把车子放我家里呢。”“那真要谢谢您了!”兄弟仨真诚道谢。老太太憨厚地笑笑,并不回话,而是依门冲屋里叫,“妞妞,快来招呼客人!”很快从屋里跑出来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两条麻花辫子在肩背上蹦来跳去,显得生动可爱。当田堘三人告别老人走出院子时,老太太还热情地邀请他们“下山回来吃饭。”

    沐浴着老人的淳朴善良,田堘他们踏上了崎岖坎坷的漫漫山路。刚开始,他们还欢声笑语,不大一会儿,就气喘如牛。没想到每天早上在学校坚持的20分钟早操锻炼,在这高山面前竟变得如此脆弱不堪。刚才还站在山路拐弯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地,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这会儿却像背负了沉重的担子,默不作声,脚步如铅。阿杰甩掉额头的汗水,咕咚咚把水灌进口里。阿雷则抓着水瓶,一会儿拧开瓶盖轻轻抿一口。“你怎么不喝水?”阿杰问站在一旁呼呼喘气的田堘.”不太渴。”田堘不是不渴,而是心里有数:这么荒僻的远山,这么稀少的游人,这么原始的山路,真不敢想象山顶又能冷清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说有卖东西的小商小贩了。路途还长着呢,还是把水放到最需要的时候喝。

    渐渐的他们看到了一段并不整齐的台阶,隐约听到了山顶传来的钟声。快要到了!他们不约而同加快了脚步。前面不远处的台阶上坐着一位老人,大约有七八十岁。身边一左一右蹲着两名中年妇女,地上的透明塑料袋里装着香表和鞭炮。老人手里攥着一条蓝色方格子手绢,正擦拭着嘴角的涎水,还不停地大口喘着粗气,颤动着的干瘪嘴巴发出轻微的“哼哼”响声。

    一丝惊讶,一阵怜悯,更多涌动的是敬佩。田堘径直走过去,把自己的矿泉水递给老人。“老人家,这瓶水,送给你喝。”“哦,哦……多好的年轻人啊!”老人迟钝的应酬着。两个女人也以微笑向田堘表示感谢。等田堘他们转身离去,老人突然提高了声调,叫道,“年轻人,菩萨会保佑你以后找个好对象的。”田堘回过头,不好意思地冲老人挥挥手。

    “你不喝水,原来是将来想找个好对象啊!”阿杰又开始和田堘打趣。”

    “但愿我们以后都有爱情好运。”阿雷也应和着。

    “不仅仅是爱情好运。其实我们现在和这位老人一样,正奔波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台阶上。虽然很苦、很累,但毕竟希望就在面前。我们需要自己脚踏实地的艰难走下去,需要同伴慷慨无私的真诚帮助。”田堘的一番话又把二人引入了升学、就业、事业乃至更广阔的领域……

    164.初现端倪

    石榴花开时,天气已明显燥热起来,如同积极备战迎接高考的毕业班学生的心情。

    于瑶把一本历史复习资料交到田堘手里,“妈在校门口开了间小书店,这本书送给你看。”然后神情失落的就要转身离去。田堘感到有些异样,忙问。“怎么了,你?”

    于瑶停住脚步,淡淡地笑了笑。“也没什么,只是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对你说?”

    “啥事呀,要保密?”

    “我可能不考大学了。”

    “什么?开玩笑吧。”田堘吃惊道,“为什么?”他压根不相信于瑶会放弃上大学的梦想。

    “家里人在劝我报考技校。”于瑶的眼圈红了,话语里有一种抗争失败的无助和委屈。

    “怎么会这样?怎么是这样?”田堘喃喃自语,问道,“你的意见呢?”

    “我当然想上大学了,我们说好的。”于瑶看着田堘,似乎在说他明知故问。

    “这样就好办。”田堘听于瑶这么说,心里有了点底,安慰于瑶道,“我想你慢慢向他们解释,他们会理解的。毕竟一家人都是知识分子,站得高,看得远,有远见,有格局。”

    “爸固执己见。”于瑶解释道。“他说,今年对城镇户口学生来说,技校是最后一次招生,不愿让我失去这次机会。”

    “技校有什么好?不就是上两年学到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短短两年时间,上课,实习,能学到多少知识,又能掌握多少技能?你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度过?”

    “我也是这么想,可是……”于瑶欲言又止。

    “我去找他。”田堘冲动道。他既对家长的专制不满,又对于瑶的无效争取惋惜。

    “没用的。”于瑶摇摇头,劝阻道,“别意气用事。”她平静了情绪,叹了口气,“其实,我也厌恶这样的生活,压抑、单调、枯燥,没有生机、没有朝气、没有希望。”

    田堘听到于瑶的话很意外,他不相信一向乐观坚强的于瑶会说出这种消极颓废的话。他想向她提及宋朝大儒张载的一席话,“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但他又觉得现在讲这样的大道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是急躁地质问于瑶:“你不是一直说要上大学,要学医吗?”

    于瑶又是一声叹息。“也许现实和理想总有一段距离。现实太残酷,理想的路又太遥远。”于瑶右手拉着左手,自然地交叉着轻垂在腹部。

    是呀,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是应该珍惜的。于瑶有了机会,能执意阻拦她吗?如果自己也有报考技校的资格,是不是也会做这样的选择?

    田堘心里这么想,但还是有点不赞成。“妈同意吗?”田堘带着一线希望。

    “妈让我作选择,爸却一直坚持。”于瑶拨了拨额前的刘海。

    “看来还有机会,你的态度至关重要,而且不要有任何松动。凭你的聪明才智和伶俐口舌,先耐心做好妈的思想工作。”田堘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嗯,姐也很疼我,我再争取一下她的支持。”于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好,我们还一块并肩作战考大学。”

    “就这样放弃大学梦,我也不甘心。”于瑶攥紧拳头,“我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这一结果的。”

    “我等你的好消息。”田堘信心骤增。

    “嗯,有了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路边的石榴花在黄橙橙的路灯下,闪耀着点点红光。

    165.高考报名

    高考报名时,紧邻西餐厅北面的高四复读班教室前来了一名社会青年。说他是“社会青年”,其实也不完全准确。他是去年走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这次是专程来找原班主任参加今年高考报名的。

    小伙子的脸色有上下五千年般的沧桑,眼神有非洲大陆般的呆滞,衣服有古印度般的陈旧,手脚有尼罗河般的死板。

    听说,这名男生的真实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但他的绰号“坐地苗”却人尽皆知。他在这里的教学楼上按自然规律上了三年高中,又再接再厉在复读班的砖瓦房里读了三年。只是他的学习成绩始终进不了第一班级梯队,但也绝对没有落入后围。复读第三年,他被本市的师范专科学校顺利录取,听闻后他激动不己,掩面而泣。思前想后,左比右看,他痛定思痛,突然感觉自己的最终收益与平时的付出差距太大,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理想结果。自信之中,冲动之下,他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开始了新一轮暗无天日、前途未卜的拼搏。寒暑易节,漫长而短暂。一年的辛苦付出,结果却让他悲愤欲绝、痛不欲生:他连大家都不屑一顾的本市大专也没有考取……回到家后,“坐地苗”和在曾经的校园生活一样,与外界不联系、不接触、不参与,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看书、刷题、做练习,早操时间也会习惯性地在院子里坚持跑步20分钟。他像隐居山林的陶渊明,与世隔绝地奔波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

    此行,“坐地苗”没有见到复读班的班主任,更不可能报上名,但他还是受到了“老战友”的接待。尽管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复读阶段,他们并没有什么交往和情谊,甚至两人并不清楚彼此的真实姓名。但“老战友”还是尽“地主”之意和他打了招呼,请他在学校餐厅吃了饭,并好心提醒道,“你应该到县教育局报名。”

    看着“坐地苗”古董般的形象,听着他起起落落的求学经历,田堘突然联想到了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联想到了疯疯癫癫的范进,联想到了胡屠夫对范老爷的前倨后恭和众乡邻的趋炎附势;联想到了“气拔山兮力盖世”的悲剧英雄项羽,联想到了四面楚歌的苍凉,楚王别姬时的悲壮和乌江自刎的绝望;联想到了李清照的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田堘欣赏“坐地苗”的不屈不饶,赞美范举人的锲而不舍,敬仰项羽王的矢志不移,但其中也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无助和心酸。田堘说不清,道不明,只是胸口堵得慌,像有一块石头,“我的前途是什么?我的道路在哪里?我会做怎样的选择?……”